文|紫氣東升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總給人蕭殺凄涼的感覺,文人騷客逢秋總會滋生一種傷感離愁情懷。而秋雨,更催生了這種愁緒的纏綿。宋詞則把“一種相思,兩處閑愁”賦予別樣的婉約與朦朧。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宋詞,去體會它別致且觸擊心房的那抹柔情。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 ? ? ? ? ? ? ? ? ? ? ? 【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這是晏殊的千古名作,寫盡相思滋味,第一句唯美到極致。此詞寫深秋懷人,是宋詞中的千古名篇。全詞情致深婉而又寥闊高遠,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很好地表達了離愁別恨的主題。
全詞深婉中見含蓄,廣遠中有蘊涵。
起句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象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里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于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系,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里,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
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里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盡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凈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引其中“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句,來詮釋“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此三種境界”之第一境也,給予句高度評價,拓寬了這首詞的詮釋空間,讓這首詞聲譽更隆。
? ? ? ? ? ? ? ? 《鳳棲梧》
? ? ? ? ? ? ? ? ? ? ? ? ? ? ? ? 【宋】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的父親、叔叔和哥哥三接三復都是進士。柳永本人卻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于迤邐繁華的都市生活。
詞的上片寫登樓遠望所引起的無盡愁思,以迷離的景物描寫渲染出凄楚悲涼氣氛。“佇倚危樓風細細”詞人登高望遠,離別愁恨油然而生。“佇倚”二字足見主人公憑欄之久、懷想之深。然極目遠望,看到的卻是黯然銷魂的“春愁”,詞人不說“春愁”由心而發,卻說生之于天際,一方面是為了將無形變成有形,以具象說明抽象,增加了詞的畫面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愁怨是景物所觸發。“草色煙光”即是詞人極目天涯的所見之景,面對此情此景,詞人一聲感嘆“無言誰會憑欄意”,又有誰能知我默默憑倚欄桿的心意?這是對獨自倚欄、希望成空的慨嘆,也是不見心上人、難訴情懷的凄涼感喟。
下片直抒胸臆,抒寫了為心上人死而無悔的堅貞執著的心懷。詞人為了排遣內心深沉的離愁之情,決意借酒澆愁,“擬把疏狂圖一醉”,打算任情放縱喝個一醉方休,而且還要“對酒當歌”放聲高歌抒發自己的愁懷,但強顏歡笑,卻是“無味”。從“擬把”到“無味”,筆勢影影綽綽,撲朔迷離,千回百折,直到末句“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語道破:“春愁”緣起“相思”,如此一波三折,激情回蕩,頗具感染力。結尾二句是柳詞中流傳千古的名句,曾得到王國維的高度評價。王用以比喻“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的第二境界,即獻身精神,并說此等語“非大詞人不能道”。
? ? ? ? ? 《青玉案·元夕》
? ? ? ? ? ? ? ? ? ?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繼承蘇軾豪放派詞作的風格,并將宋詞推向了巔峰。他詞作家懷天下,同情黎民百姓,更多抒發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悲憤之情。
這首詞屬于稼軒婉約派風格。詞的上半闋寫正月十五的晚上,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景象。
下闋仍然在寫“元夕”的歡樂,且一對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場景。只不過上闋寫的是整個場面,下闋寫一個具體的人,通過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個人的歡樂自然地融進了節日的歡樂之中。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此詞描繪出元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認為此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寫元夕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 ? ?
? ? ? ? ? ? ? ? ? ? ? ? ? ? ? 【宋】 蘇軾
十 年 生 死 兩 茫 茫 , 不 思 量 , 自 難 忘 。千 里 孤 墳 , 無 處 話 凄 涼 。縱 使 相 逢 應 不 識 , 塵 滿 面 , 鬢 如 霜 。夜 來 幽 夢 忽 還 鄉 , 小 軒 窗 , 正 梳 妝 。相 顧 無 言 , 惟 有 淚 千 行 。料 得 年 年 腸 斷 處 , 明 月 夜 , 短 松 岡 。
這是蘇東坡悼念亡妻之作。
下片的頭五句,才入了題開始“記夢”。“夜來幽夢忽還鄉 ”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時常懷念的故鄉,在那個兩人曾共度甜蜜歲月的地方相聚、重逢。“小軒窗,正梳妝。”那小室,親切而又熟悉,她情態容貌,依稀當年,正在梳妝打扮。這猶如結婚未久的少婦,形象很美,帶出蘇軾當年的閨房之樂。作者以這樣一個常見而難忘的場景表達了愛侶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卿我我的親昵,而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正是東坡筆力奇崛之處,妙絕千古。“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之勝,全在于此。別后種種從何說起,只有任憑淚水傾落。一個夢,把過去拉了回來,但當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這是把現實的感受溶入了夢中,使這個夢也令人感到無限凄涼。
結尾三句,又從夢境落回到現實上來。“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料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而柔腸寸斷。推己至人,作者設想此時亡妻一個人在凄冷幽獨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謂用心良苦。在這里作者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東坡此詞最后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明月夜,短松岡”二句,凄清幽獨,黯然魂銷。這番癡情苦心實可感天動地。
這首詞運用分合頓挫,虛實結合以及敘述白描等多種藝術的表現方法,來表達作者懷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對亡妻的哀思中又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將夫妻之間的情感表達得深婉而摯著,使人讀后無不為之動情而感嘆哀惋。
? ? ?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 ? ? ? ? ? ? ? ? 【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這首詞為代言體。作者李之儀一位癡情女子的口吻,表現她對愛情的忠貞不渝。這首詞被選入《宋詞三百首》。
詞的上片純用賦體:“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直白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系,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后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真摯戀情,傾口而出。全詞以長江水為抒情線索,語言明白如話,句式復疊回環,感情深沉真摯,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體現出靈秀雋永、玲瓏晶瑩的風神。
? ? ? ? 《鵲橋仙纖云弄巧》
? ? ? ? ? ? ? ? ? ? ? ? ? ?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纖云弄巧》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這是一曲純情的愛情頌歌,上片寫牛郎織女聚會,下片寫他們的離別。全詞哀樂交織,熔抒情與議論于一爐,融天上人間為一體,優美的形象與深沉的感情結合起來,起伏跌宕地謳歌了美好的愛情。此詞議論自由流暢,通俗易懂,卻又顯得婉約蘊藉,余味無窮,尤其是末二句,使詞的思想境界升華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成為詞中警句。
? ? ? ? ? 《釵頭鳳·紅酥手》
? ? ? ? ? ? ? ? ? ? ? ? ? 【宋】陸游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紅酥手》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詞作。此詞描寫了詞人與原配唐氏(一說為唐琬)的愛情悲劇,記述了詞人與唐氏被迫分開后,在禹跡寺南沈園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達了他們眷戀之深和相思之切,抒發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難以言狀的凄楚癡情,是一首別開生面、催人淚下的作品。全詞情感真摯,多用對比,節奏急促,聲韻凄緊。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誰人說?”十首相思入骨的古詩詞,哪句戳中了你的內心,讓此刻的你還不忘想起那個深藏在內心深處,似有千言萬語,卻又不知該對誰說起的人。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 ? ? ? ? ? ? ? ? ? ? ? 【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是一首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詞。作者在詞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縱即逝的真切感受,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語言表現出具體可感、為人理解、耐人尋味的東西。
“紅藕香殘玉簟秋”寫荷花凋謝、竹席浸涼的秋天,空靈蘊藉。“紅藕”,即粉紅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這一句涵義極其豐富,它不僅點明了蕭疏秋意的時節,而且渲染了環境氣氛,對作者的孤獨閑愁起了襯托作用。表面上寫出荷花殘,竹席涼這些尋常事情,實質上暗含青春易逝,紅顏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下面“云中誰寄錦書來”一句,則明寫別后的思念。詞人獨上蘭舟,本想排遣離愁;而悵望云天,偏起懷遠之思。這一句,鉤連上下。它既與上句緊相銜接,寫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兩句“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則又由此生發。可以想見,詞人因惦念游子行蹤,盼望錦書到達,遂從遙望云空引出雁足傳書的遐想。而這一望斷天涯、神馳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無論在舟上或樓中,都是縈繞于詞人心頭的。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這是有情人的心靈感應,相互愛慕,溫存備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樣因離別而苦惱著。這種獨特的構思體現了李清照與趙明誠夫婦二人心心相印、情篤愛深,相思卻又不能相見的無奈思緒流諸筆端。
詞作不分先后,宋詞浩渺,篇篇精致、蕩氣回腸。這里僅提供自己喜愛的幾首相思代表之作,伴著這場場秋雨 ,以慰藉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