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找資料的時候,發現自己關注的職場話題下面有人問到:工作兩三年后,你悟出什么職場道理?
我從大三開始全職實習,到現在也快滿3年了,從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到現在找到自己的專場及所愛的工作。不知道的時候用最笨的方法找出自己知道的,感興趣的工作,一個個去試,每一個工作都讓自己記住那些做的非常開心非常有成就感并且愿意花更多精力跟時間去學習的地方,記住那些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但就是做不好也沒有興趣做好的東西,一遍遍嘗試跟對比,找到自己的位置跟自己擅長的工作。
照例給大家分享3點啟發。
1.學習的腳步不要停
我在2014年3月開始自考本科,那一年要上課要考證要復習還要參與學校學生會的工作,每一年的元旦小長假我都會給自己立下當年要完成的事情,每一年的目標難度只會上升,沒有降低過標準。
那一年我跟自己說考完這個本科,就不用在學習上花那么大精力了,就可以好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2014年7月,我開始實習,實習3個月后我覺得自己當初說的話真的是圖樣圖森破。
因為出來工作后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遠比在學校時候的多,ppt、復盤總結、如何把話說清楚、如何跟客戶交流、一場活動要怎么跟、怎么催尾款。。。。。。后來我做了新媒體運營,要學習如何邀請嘉賓、如何排版、漲粉、如何做線上活動、對接資源、合作互推、日常運營、文案寫作。。。。。。每一個東西都需要自己犧牲掉睡懶覺、逛街聚會、看劇的時間去學習。
加上實習的一年,出來學校快滿3年了,每一天都在踐行”每天比昨天進步0.1%”的理念,持續在前行的學習腳步帶給我很大的自信,遇見迷茫的時候也會比同齡人少,現在已經成為自己潛意識中的一部分。
2.請珍惜你的身體
剛出來實習的時候,為了做一個ppt報告,我可以從晚上的9點做到第二天凌晨的5點,九點上班一點影響都沒有。現在超過一點還不睡覺,第二天上午就像在夢游,完成腦力工作的效率很低。熬夜開始長痘,不運動抵抗力會變低,容易生病。
越是自律的人,越是優秀的人,會將身體的管理放在首位,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身體沒毛病,才會有后面的一切可能性。
3.你覺得很厲害的每一個成績,都來自一天天的積累
去年知識經濟,斜杠青年,個人品牌這幾個詞好火,于是隨處可見好厲害的人物,每個人都有好幾個閃閃發光的tittle;打開公眾號的文章隨處可見”我如何做到一個月月入6位數”之類的標題。剛開始的看到這些的時候,我的os是:“哇,好厲害,我也要像TA那樣”。
當我冷靜下來去思考的時候發現,每個人的成功都不會是偶然事件,背后都會付出超出常人想象的努力跟堅持;也不會是一個21天或者是一個小時的特訓營或者是聽課就能實現月入六位數,而是先找到自己的優勢或者是天賦,持續每天花時間刻意練習,才會有量變到質變的可能,才會有讓他人羨慕讓自己滿意的成績。
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迷茫,但很多人都有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的毛病,逐步讓自己陷入越迷茫想的越多,想的越多越迷茫的怪圈。我應對迷茫的方法就是努力做好當下能做好的事情,并不斷保持自省。我挺相信生活是會越過越好的,工作也會越做越合自己胃口的。
有些時候,我們總要有些自己的堅信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