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綱
- 核心產品/服務
- 目標用戶
- 盈利模式
- 首批用戶
- 成本分析
- 競品分析
- 書店選址
- 政策風險
傳統書店,只是一個售賣書籍、音像制品的商業形態。傳統書店的衰落是事實,原因可能有很多:電商的崛起、智能手機的蓬勃、年輕人閱讀習慣的改變等待。傳統書店一定行不通。
i. 核心產品/服務
單純售賣圖書和音像制品肯定不行。
我們都希望這個書店是一家以“閱讀體驗”為核心的產品的新型書店。有個性特色的閱讀體驗店。
與其說是一家書店,不如說是一個閱讀體驗館。它一定比用戶自己在家讀書要爽,一定比閱讀電子書要爽,一定需要說服用戶從家里走出來,放下手機和Kindle,來書店消費。
Q1:具體的產品/服務形態應該是什么樣的?需要根據目標用戶和產品定位來構思。
最小可行性產品的概念:在初期,產品形態必須有小而有特色,可以用盡可能低的運營成本來嘗試。一旦發現行不通,可以迅速放棄去嘗試其它方向。
主題書店
- 二次元漫畫主題
- 軍事主題
- 影視主題
- 哲學主題
- 時尚主題
- 體育運動主題
- 文藝小清新主題
- ......
ii. 目標用戶
- 有閱讀習慣的人群
- 追逐時尚生活方式的年輕人
所有書店都希望盡力留住有閱讀習慣的用戶,很明顯這部分人是紙質書籍消費的主力。但問題是:
傳統書店的衰落已經證明,僅僅這部分用戶遠遠不夠。生活節奏加快,年輕人生活壓力導致這部分用戶的閱讀時間碎片化嚴重,紙質書籍越來越不受歡迎。
這類人群,普遍更重視閱讀本身的體驗,基本上在家里就可以實現,對外界的需求停留在買書這個環節,很難吸引他們走出家門
所以,必須讓更多的人從理念上建立一個觀點——閱讀像健身一樣,是一種時尚、炫酷、有益的生活方式。將目標用戶從已經有閱讀習慣的群體拓展到時尚群體,滿足他們裝逼的需求,緩解他們的知識焦慮。
Q2:如何找到這些人?
進一步的問題:如何有效率地,低成本地找到這些人?
iii. 盈利模式
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有時也稱為“客單價”
ARPU是一個可以簡單區分商業模式的指標。通常簡單分為兩類:
- 大量用戶 + 低ARPU:即每個用戶只產生少量消費,但用戶量巨大。類比超市
- 少量用戶 + 高ARPU:用戶量少,但用戶消費能力強,每個用戶產生大量消費。類比奢侈品店
在書店這個場景中,受場地空間和營業時間的限制,用戶量不太可能做大,所以盈利模式的探索方向應該是較高的ARPU。
書店的盈利途徑大致有以下幾種:
- 圖書/音像制品銷售
- 衍生經營活動收入,如餐飲類
- 書店會員費
Q3:我們的盈利模式?
iv. 首批用戶
我們缺少資源,書店一定要面臨冷啟動的過程。冷啟動最困難的地方在于如何精準地找到首批用戶。完美的冷啟動,要用驚艷的體驗打動首批用戶,讓他們產生重復消費,產生自發傳播。冷啟動階段,盈利不是主要目的,實現用戶的自發傳播更重要。
Q4:如何精準的找到冷啟動所需要的首批用戶?
v. 成本分析
成本結構決定行業形態。書店的成本有:
- 房租
- 裝修成本
- 物料成本:圖書、家具、音響、投影儀、網絡設備等
- 各種手續費(政策性)
- 注冊公司的費用
- 商標注冊費用
- 消防合規費用
- 經營許可類手續費用
- 運營成本
- 人員工資
- 水、電、燃氣
- 食物、飲品
- 用戶獲取成本: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經常被忽略
- 互聯網支撐類服務費用(公眾號維護、小程序等)
- 機會成本
大致是你或者瀟爺不開書店,而選擇去工作時的工資
其中,前3項是固定成本,即只要開店在正式經營之前就會支出的成本,后面是可變成本,因為經營活動產生的成本,只要經營終止就不在產生。
Q5. 每項成本的具體數字是多少?
創業初期,應該盡力減少固定成本,降低創業風險。
vi. 競品分析
市場規模不重要,重要的是看看當前書店的經營現狀,包括客流量、成本、以及用過哪些手段,有效和無效都算,無效的更有意義。
搞清楚現在這些競品書店的成本結構和利潤構成。
競品:三聯韜奮、誠品書店、光合作用
vii. 書店選址
具體選址要考慮目標用戶和房租成本
如以學生為主,則考慮高校附近或大學城。
如以城市白領為主,則考慮景區或BCD
視具體情況而定
viii. 政策風險
經營書刊類商品有政策風險,要考慮到越來越嚴格的言論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