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發出了一篇文章。下午忙完打開簡書,看到一條簡信。
真的非常感謝這位友友。不僅是因為他幫忙指出了問題,更重要的,是他認真的讀了我寫的文字,才能發現里邊的一個錯別字,然后還這么耐心的發簡信給我,真的特別感動。對待文字如此認真的人,我相信也是對生活認真的人。
說起對文字的認真,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小學的語文老師。張老師在我們村教了一輩子的書,村子里從父輩到孩子輩,都是他的學生。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到最后也只是一個代課教師,沒有轉正,但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出了好幾個大學生。
張老師教課做事都非常認真。我們每次的作文,他都會逐一修改,別說錯別字,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放過。我們學的每一篇課文,他都要求我們逐一背誦過關。課間經常是四五個人圍在他旁邊,嘰里呱啦的背書,他微微瞇著眼,張大耳朵聽。
記得有一次學到一篇叫《琥珀》的文章,字印到書頁的夾縫了。我偷懶不想把書掰開,每一行的最后一個字就想當然的讀了。我正背著,突然被他叫停。
“一條什么河?”
“小河。”
“你再看看呢?”
我把書頁掰開,書上明明寫著“一條大河”。老師沒說啥,我卻羞愧的低下了頭。
從那以后,我明白了,學習不能投機取巧,做事一定要認認真真。
多虧了當年老師嚴格要求下練就的文字基本功,從上學都工作,我都獲益匪淺。長大之后才發現,對你這么用心而又認真的人,是多么的難得。
而現在在簡書,我又遇到了這樣的良師益友,會幫你糾正一個錯別字,會對某一個典故的用法提出異議,這是多么的幸運。每次文章發布后,我一般都會自己先閱讀一遍,發現問題馬上修改。但有時時間倉促,來不及細看就發了,其實是放松了要求,有些敷衍了。
看到有人說,我來簡書,就是簡單的寫文字,寫自己喜歡的,有沒有收益不重要, 有沒有人看也不重要。我就是這樣,佛系寫文。
這樣的心態其實也沒什么不好。我剛開始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但現在我不這樣想了。讀過冰心的一句詩:“墻角的野花,當你孤芳自賞時,世界就小了”。現在才開始明白它的意思。簡書不僅是一個寫文的平臺,更是一個社交平臺,一群志同道合愛好文字的人相聚在一起,相互鼓勁,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監督。很多的火花是在溝通中碰撞出來的,很多的共鳴是在反饋中建立起來的,很多的瑕疵是在批評中完善的。
讓我們在簡書,一起快樂的玩耍,愉快的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