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的時候我做了一些統計,發現回顧自己的一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希望我的每一年都是實心的,而不是虛虛晃晃又一年。去年年末我覺得新的一年還有很長,現在轉眼也就過來了,這一年要說很有意義,可能也不算,但確實有著我很多的第一次,也是在學校完整度過的最后一年(實際上去實習了也不算完整),而且也做了一些目前來說挺大的轉變。2018現在看上去依然還很長,但明年我會進入工作,希望我現在對工作的一些打算和預期,明年能真的做到吧。
還是來總結一下今年的我,去年我跟自己說,2017要多讀、多走、多看,這幾點應該確實比以往的年份都做的好一些些了。
鼓搗吃喝
因為父母做的菜都很好吃,有了條件以后就一直很想鍛煉自己的廚藝,接去年的嘗試,今年依然堅持每天早晨都盡量自己做早飯吃,也算是對自己早起的一個動力。
除了早飯,今年做菜的速度和熟練度都有了提升,也能偶爾請三兩個朋友來家中做客吃飯了,不像去年根本弄不下來。
除了吃的之外,今年還愛上了酒,很怕自己成為酒鬼。買一些百元以內的酒來喝,來調,也試著自己釀了一些,米酒釀了兩次都告失敗,嚴重懷疑方法是錯的,春天摘了釀的桃花酒和夏初釀的青梅酒都還沒試,也是怕毒死自己了,冬天一直想在晚上燙米酒喝,買了幾次都不是記憶中的米酒,有沒有好的推薦啊。
讀書識字
去年讀了20本書,今年32本,已經到1.5倍了,雖然11天一本的速度依然比很多讀書大拿要慢,但我還是挺滿意的了。
今年開始習慣午睡前讀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書,實習期間因為中午休息時間很長,其實那兩個月讀書速度還是蠻快的。
慢慢覺得這種單純讀書的方式還是不太好,讀書厲害的人會先通讀再精讀之類的方法,我比較死板,選好一本書后就一個字一個字地讀過去。但其實回過頭來想想,還記得什么?雖說讀書在我看來更大的用處是擴寬視野,慢慢地讓書上的文字、內容沉淀到你這個人的氣質中去,但是這樣讀完就過的方法還是稍顯不足。我讀《一只特立獨行的豬》之前對其最大的印象就是名字很有意思,讀完半年現在回想起來我記得的依然還是只有名字;《互聯網廣告的市場設計》這本書,讀的時候一直想讀完要寫一些東西出來,最后也不了了之了;到了讀《黑客與畫家》, 書中的一些觀點精辟到我實在忍不住要拿筆記下來,于是開始思考邊讀邊摘邊想的方法,不同的書要不同對待,《機器學習》這種好書,讀完其實很忍不住要給實驗室的同學做個講座大概介紹一些知識,我認為“讀—>寫—>表達分享”大概是最好的讀書方式吧,希望明年能多做一些這種工作,雖然讀書的速度必然也就會慢下來了,但要那速度干什么呢?
在學校還有半年,希望最后利用好圖書館。
年初還想練字來著,堅持了一段時間就停了,唉。
看片補劇
去年看了90部,今年107部,比去年多一點。今年基本每周末都會去電影院找部電影看,每天晚上也會看看劇來調整一下心情,慢慢也就看得多了。
其實一直覺得影視作品也是很重要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電影、電視劇、動漫、紀錄片等等,都各有意味,有時想看這種,有時想看那種。也有人說人越長大,越會喜歡上紀錄片,至少在我,這句話暫時是對的。幾年前,看看熱血動漫,會覺得教會了我很多東西,給予我很多動力,慢慢的,看電影也會注意到有意思的鏡頭語言,再長大,會覺得紀錄片的東西更加真實,更加符合我們這個世界,也更能拓寬真實的眼界,但有時候,還是只想來一部爆米花電影,開心地笑一笑罷了。
另外,其實仔細看一下,會覺得電影海報是一個很好玩的東西,有些很有特色,很好地反映了電影的主題和風格,有些則完全是跟風、模仿,如果能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就像那個把每年春晚每一秒的畫面提取出來放到宏觀角度看一樣,也許能發現更有趣的事情。
比如說,找幾個人把他們看過的電影海報像上圖排列到一起然后放到宏觀去看,提取出主色調,也許就能體現出他們的個性色彩來。
好像也暴露了我的品位。光看海報,你認得幾部呢?
走走看看
去年希望2017年能多旅游,多去去不同的城市,多到處看看,其實還是沒太多時間和金錢來跑,不過比以前也好一些了。
今年到過武漢、北京、咸寧、岳陽、天津、鄭州、開封、深圳、珠海、澳門、曼谷、帕提亞,12個城市,城市間跨度行程20208km,至少我也真正出過國啦~
希望明年能去日本一趟。
多寫博客
最近把博客搬到簡書來了,終究還是離開了CSDN,不得不說越改越難用...
給博客搬家時統計了一下,發現自己讀研幾年寫了30多萬字的博客,閱讀量也有60多萬,搬家后閱讀量都清零了蠻舍不得,但工作也找完了,正好也重新開始。
其實寫博客還是蠻有用的,找工作面試的時候碰到好幾個問我博客相關的面試官,感覺還是蠻提升好感的,但最大的用處還是總結帶來的鞏固和分享帶來的快樂吧,但堅持蠻難的,實習的兩個月基本只堅持寫了四五篇,希望以后工作了能繼續把這個習慣堅持下去。
工作學習
今年去了騰訊實習,校招期四處尋找了一番最終也還是去了實習時的部門,也算是應了自己最初的預期了——想去深圳,想去騰訊。
在校期間對各家公司都有個大致了解,也因此才想去騰訊,但其實實習一番,才對工作有了一個更真切的體會,工作氛圍這件事是個比較看運氣的事情,一家公司會有個大概的基調,但各個部門之間的差異實際上非常大,說到底還是看頂頭上司的喜好,好在實習的部門氛圍比預想中好很多,希望以后部門能大大發展,帶我飛吧哈哈。
今年一個較大的轉變來自工作方向,前半年我還是一心耕耘iOS開發,下半年卻要一邊鼓搗機器學習,一邊投入C++后臺開發的懷抱了。
其實一開始內心是抗拒的,畢竟我喜歡iOS開發,也喜歡界面上的表現形式。但在實驗室的壓力下鼓搗了兩個月的機器學習后,心態也轉變了,做起來確實有意思!而以后從事后臺開發方向,也可能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分析挖掘數據。
暑期做選擇的時候曾經對自己說,想更上一層樓的話,總有一天要跳出單純iOS的圈子,那在當下走出這一步,永遠是最好的時機。
跳出舒適圈,學習使我快樂。
2018年
2018年想必也會是個很特殊的年份,將去往一座新的城市,有自己真正打理的生活,目前來看,一切的期望都是美好的。
繼續吧,多做,多想,多讀,多走,多看。
one more thing
和這個到了圣誕就要穿紅衣的人,在過去的551天以來,只面對面度過了45天,去電影院看了六場電影,一起吃了不到100頓飯,呆了僅僅八座城市。
等到了明年,這些數字都一定會增加吧,一個人懶得做的事,兩個人一起往往就有了很多的樂趣,你要我督促你帶著你,卻不知道也是因為你我才更有動力,2017,謝謝有你。
2018,多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