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這種生活模式給人以安詳親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條平靜的小河,蜿蜒流過綠茸茸的牧場,與郁郁的樹蔭交相掩映,直到最后瀉入煙波浩渺的大海。但是大海卻總是那么平靜,總是沉默無言、聲色不動,你會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怪想法(就是在那些日子這種想法也常在我心頭作祟),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一點什么。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
這是毛姆的知名小說《月亮與六便士》里面,我最喜歡的一段話。
描寫故事的主人公在離家出走之前,作者看到的他在家的尋常日子。小說是以畫家高更為原型創作的,講述一位證券經紀人,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生活穩定且蒸蒸日上,突然在40歲那年,拋家棄子,不辭而別,離家出走,從此過上另外一種生活,狂奔在成為一名畫家的路上。
毛姆的這篇小說據今已經100年了。但他描述的主題卻是超越時間的——是抬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撿六便士?月亮代表擁抱內心夢想的人生,六便士代表向現實低頭的人生。這樣的主題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能夠喚起無數迷茫的年輕人或是麻木的中年人內心一份追求自由的熱血的。
不過故事并不雞湯。
主人公逃離優越的生活以后,在巴黎窮困潦倒,為了畫畫,經常食不果腹,若不是幸運的得到朋友救助,早在巴黎就死于貧病交加。后來雖然一路流浪,到了自己夢想的生活之地,塔希提,也終究雙目失明,死于麻風病。
在他死后,被譽為天才,畫作被天價轉賣。
這還算是幸運,潦倒半生,死后得到世人的敬仰。更多的藝術家可能為了藝術追尋一生,哪怕到死,也依然籍籍無名。
(二)
我覺得作者的立場也是比較矛盾的。是抬頭看月亮,還是低頭撿六便士?
不是每個人都有思特里克蘭德的瘋狂和才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一樣,有勇氣為了理想赴湯蹈火,拋棄一切。從倫敦的家里離開時,他摒棄了四十年來,生活給他蓋上的所有標簽,心里純粹到只剩下一個執念——畫畫兒。
故事也基本符合邏輯,天才都是怪誕的,孤獨的,不近情理,哪怕對于救命恩人以及為他自殺的情人,他也冷酷無情到只有鄙夷和嘲諷。作者一方面是厭惡他的,從正常的倫理道德出發,他應該痛罵這樣的混蛋;可另一方面,作者的內心卻不斷被他吸引,因為他純粹,原始,對周圍人的戲謔,看似無禮卻又揭示了他們生活中的虛榮、愚蠢以及自欺欺人。
他是天才,所以他的狂熱最終讓他找到了自己的內心,通過創作得到了靈魂的釋放。
可我們大多數人是平凡人。
哪怕拼盡全力,也只能過著平凡的一生。
“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我們需要在物質上承擔責任,為了自己的親人富足安康;
我們需要在道德上承擔義務,為了生活的環境和諧安寧。
再怎么厭惡單調重復的日常生活,我們也無法逃離現實的桎梏。
“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
作者和大多數人一樣,既不是天才,也不夠瘋狂。他借思特里克蘭德的故事發泄了自己心中隱秘的愿望,也許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愿望。拋開一切,面對最原始最真實的自己,找到最終歸屬于自己的家鄉。
“我認為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著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秘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棲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于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里、從不相識的人群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里的一切都是他從小就熟稔的一樣。他在這里終于找到了寧靜。”
(三)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全書讀完,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毛姆對于自由的推崇,但是對于人性,他并沒有過多的去評判,更多的是一種理解和剖析,他在書的開篇就申明思特里克蘭德的偉大,但同時是可憎,可惡,可憐的。在他追尋藝術的道路上,他和自己身邊的人,都多少受到了傷害。
月亮和六便士,孰優孰劣?到底是應該向現實妥協,還是向理想勇敢邁進?
我倒覺得,現實不一定俗不可耐,理想也未必高不可攀。
月亮與六便士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他們都是人們心中自然存在的追求。
有人覺得柴米油鹽中看到親人的笑臉便是上天的恩賜;
有人覺得遠走天涯孤獨自省才是應該追尋的人生真諦。
毛姆在書中介紹了一位外科醫生的故事,末尾有他的結論: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這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于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于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么義務,對自己有什么要求。”
而關于生活態度,我倒更傾向于小說中那位船長的故事,只有寥寥數語,卻看著最樸素親切。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我們的生活很單純、很簡樸。我們并不野心勃勃,如果說我們也有驕傲的話,那是因為在想到通過雙手獲得的勞動成果時的驕傲。我們對別人既不嫉妒,更不懷恨。唉,我親愛的先生,有人認為勞動的幸福是句空話,對我說來可不是這樣。我深深感到這句話的重要意義。我是個很幸福的人。”
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人生?這是一個宏大的主題,經典的魅力就在于,他從不直接給你答案,一千個人有一千個理解。我們可以窺見作者的思想,但自己內心的月光,則需要自己去找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