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體速朽,覓母方可永恒。
? ? ? ?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有一個驚人的發現:原來一直以為人類是萬物之靈長,到頭來不過是人家(基因)的一個載體,一個運輸工具。如果我們想給自己貼金,也可以說自己是“圣器”。
? ? ? ? 書中說:“不同的復制因子在一次性生物容器中臨時組合,不朽的雙螺旋不停改組演替,形成終將腐朽的肉體,最終走向各自的永恒。”
? ? ? ? 基因是永恒的,生存機器可以常換常新。那“走向各自的永恒”是什么意思?它倒是永恒了,我們一尊肉身如何永恒?
? ? ? ? 在第十一章《覓母:新的復制基因》中,作者提出了一個嶄新(對我來說)的概念——覓母。
——基因通過載體代代相傳,個體通過覓母音容宛在。
? ? ? “基因通過精子或卵子從一個個體轉移到另一個個體,從而在基因庫中進行繁殖,覓母則通過模仿的過程從一個大腦轉移到另一個大腦,從而在覓母庫中進行繁殖。”
——如果某個觀點得以傳播,我們就可以說這個觀點正在進行繁殖。
? ? ? ? 道金斯在書中說:“我們不應指望生殖能帶來永恒性。但如果你能為世界文明作出貢獻,如果你有一個精辟的見解或作了一個曲子、發明了一個火花塞、寫了一首詩,所有這些都能完整無損地流傳下去。即使你的基因在共有的基因庫里全部分解后,這些東西仍能長久存在,永不湮滅。蘇格拉底、達·芬奇、哥白尼的基因可能早就不在了,他們的覓母復合體在今天仍盛行于世,歷久而彌堅。”
? ? ? ? 基因的唯一目標就是生存、發展、壯大乃至永恒不朽,為此不惜采取種種迂回的策略和手段——以利他、合作種種形式達成自己自私的目的。
? ? ? ? 那人類的生命目標到底是什么?生命有限,在歷史長河中,如何達至自己的永恒?
? ? ? ? 答案是:為人類文明做貢獻!就像電影《尋夢環游記》中所說,人的死亡有兩次,第一次是肉體的消亡,第二次是眾人的遺忘。
? ? ? ? 在人類文化的星空中,偉大光輝的人物燦若星辰,他們肉體早已消亡,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卻久久長存。
? ? ? ? 在這次疫情之中,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還有許許多多為推動文明進程作出貢獻的人,都會成為燦爛星空中閃亮的星。
? ? ? ? 看完《自私的基因》這本書,我再次發出了靈魂之問:活著到底為了什么?怎么活著才不負此生?
二、贈人玫瑰,好人終有好報。
? ? ? ? 作者道金斯在每一個章節都在強調基因的本性:自私,通過進犯行為、代際關系、兩性關系、族群關系……各種情況分析,最終表明,所有的利他都是為了利己。
? ? ? ? 或者可以這樣說,所有的利己必須通過利他才能得以實現。
? ? ? ? ? 合作不是為了共贏,是為了先要保證“我贏”,共贏不過是順帶得到的結果,不是目的,然而為了保障“我贏”這個目的能夠達成,必須保證“共贏”這個局面的穩定。
? ? ? ? 阿克塞爾羅德出于對“囚徒困境”這一簡單的博弈游戲的濃厚興趣,舉行了一場各大博弈策略的競賽,15個策略相互博弈的結果顯示,贏家策略有兩個特點:善良與寬容。
? ? ? ? 在人類社會中,存在兩大博弈形式:零和博弈(你贏我輸、你死我活)和非零和博弈(你好我好大家好)。我們可以看到,在自私的基因的基本原理指導下,即使在自私的人類世界里,合作與互助同樣促使社會興旺發展——一切無關道德,都是策略的選擇、博弈的結果。
? ? ? ? 正所謂:“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 ? ? ? 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中反復引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誠實不是美德,它只是最好的策略。想要成為人生贏家?做個“好人”吧!
? ? ? ? 除此之外,書中還提到:“我們是作為基因機器而被建造的,是作為覓母機器而被培養的”,但我們已經具備了精神上的力量去照顧我們的長期自私利益而不僅僅是短期自私利益,甚至還具有表現真誠無私的利他行為的能力,從而能夠反抗自私的基因的暴政。
? ? ? ? 自私是基因的本性,利他是最好的策略,更何況,我們人類還形成了利他互助的覓母,一代代傳播繁殖。
? ? ? ? 此次疫情就是非常明亮的鏡子,我們看到很多人性本私的東西,同時看到更多超越了自私本性存在的東西。那到底是什么讓我們熱淚盈眶?是自私的基因所不會了解的東西。
? ? ? ? 疫情爆發之初,浙江省對武漢人的態度,讓人點贊,這里面的“利他”,既有“利己”的目的,也有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精神上的力量”、“真誠無私的利他行為的能力”。
? ? ? ? 反觀韓國,72萬人齊聚青瓦臺,拒絕中國人入境。如今韓國感染病例爆炸式增長,很多韓國人趕往中國沿海幾個城市,原本直飛青島只要500塊的機票,暴漲到三四千,甚至仁川飛北京的機票漲到近萬。
? ? ? ? 中國政府會怎么做?從《自私的基因》的角度我們該怎么做?
? ? ? ? 當然是救助啊,自顧之余,也要兼顧友軍。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沒有人能自成一座孤島,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 ? ? ? 做個好人!這既是選擇題的答案,也是論述題的思路。
三、心存敬畏,微塵活出光芒。
? ? ? ? 基因和載體,兩者相互糾纏相互配合,不可分割,但基因在歷史上來得更早,也更為重要。在理論上,也在實際中,基因跨越個體生物的界限,操縱體外世界的物體,包括無生命的事物、有生命的生物體,遙遠距離外的事物。無論在宇宙中哪一個地方,生命出現唯一需要的,只有不朽的復制因子。
? ? ? ? 萬物之靈長,不過是基因之機器。人類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只因在所有的生存機器中,人類這架機器更臻完善、更為好用罷了。
? ? ? ? 杜甫說: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 ? ? 蘇軾說: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 ? ? ? 辛棄疾說:無窮宇宙,人是一粟太倉中。
? ? ? ? 這次疫情,“于世界不過是雪落黃河, 于個人,那是整個世界。”“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 ? ? ? 人類何其渺小!何其微不足道!
? ? ? ? 可是楊絳先生也說:“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
? ? ? ? 我們能夠沖破黑暗,是因為,宇宙間的一切光芒,都是我們的親人。畢竟,基因的機器又不只是咱們自己。
? ? ? ? 人能學,能修身,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于我們本身。
? ? ? ? 意識到人性的尊嚴而自尊,意識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謙,自尊與自謙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強不息。
? ? ? ? 自尊自謙自強,又能抱團修行、共同進步,這是多么大的福報!
? ? ? ? 接下來我用一首并非原創的小詩,來結束本次分享。
《我們》
從我走向我們,
從那一滴水珠,
凝聚成為湖泊與海洋。
當生命可以際遇互相的默契,
心靈如同雨水,融入了寬闊的湖水。
除非我們互相成全,互相融合,互相共舞,否則,你或者我,都很渺小。
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借助互相的視野,
開啟不同的窗戶,打開不同的門,
于是,我經由你,而成為海洋,
你經由我而成為湖泊。
所以,讓我們一起共舞吧!無論是夜深人靜,還是日出日落,生命總是因為有了互相的祝福,才有了無限的可能。
感謝各位的聆聽和陪伴!分享的人收獲最大,感謝本心創始人王老師,感謝本心平臺,感謝本心團隊,感謝一起攜手共進的伙伴們!
糾正:
書中說:“不同的復制因子在一次性生物容器中臨時組合,不朽的雙螺旋不停改組演替,形成終將腐朽的肉體,最終走向各自的永恒。”
基因是永恒的,生存機器可以常換常新。
那“走向各自的永恒”是什么意思?它倒是永恒了,我們一尊肉身如何永恒?
這一處我理解有誤,原文的意思是“不同的復制因子”走向“各自的永恒”,我卻理解成了“復制因子”和“一次性生物容器”最終走向“各自的永恒”。
并自行自圓其說,凹出一個像模像樣的觀點。爬樓回看時,才發現這處大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