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08篇?
自我模仿從設定目標開始。
目標是「我要什么」,而不是「我不要什么」。
接下來問:你什么時候擁有過這個目標?
如果找到一個例子,繼續(xù)問:你做對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有效的措施?信念如何?
NLP可以說就是模仿的技術,這門技術的產生就是模仿。其中,自我模仿比模仿任何一個其他人都要更有效。
?01
在設定目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犯一個錯誤。
就是設定「不想要」這樣的目標。比如,我希望自己不那么難過;我想要不緊張;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那么叛逆。
這些都是所謂「不想要」的目標,可以注意到,里面都有否定詞「不」,而潛意識是無法讀取否定詞的。NLP認為,「不緊張」這樣的語言進入頭腦后,出現(xiàn)的會是「緊張」的畫面。
記得我剛學會騎自行車的時候,一次騎車上街,迎面走來一個大爺。我一邊放慢速度,一面心想:千萬不要撞到他,千萬不要撞到他……結果迎頭撞上了大爺。
「不想要」目標是將焦點放在問題上,「想要」目標是將焦點放在結果。
當焦點放在問題上的時候,解決方案很容易會變成,「改變那個有問題的人」。我們會變得盲目,看不到資源。放在想要的結果上,我們的思考半徑會變得更大,更容易產生解決方案。
實際上,在后現(xiàn)代心理咨詢技術里,「焦點解決技術」的核心就是這個。
02
你什么時候達成過這個目標?
這是一個尋找資源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隱含著一個假設:在過往的歷史中,我們一定曾經以某種方式實現(xiàn)過我們想要的目標。只不過由于生活的打擊,讓我們忘記了這一點。
在給學生做咨詢的時候,如果問到「什么時候你很有自信,覺得自己很成功」?他們常常會眼睛一亮,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高光時刻。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可以讓人聚焦在自己的好習慣,而不是壞習慣。相當于從自己的長板去發(fā)展,而不是想方設法彌補短板。
很喜歡的一句話是,人不是從失敗走向成功,而是從成功走向成功。
過去是一個巨大的寶藏,我們實現(xiàn)目標的資源就在其中。
03
你做對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有效的措施?信念如何?
在敘事技術中,幾個問題挺重要的,它可以將前一個問題得到的答案進一步具體化、放大化。
我們之所以卡在問題之中,是因為我們書寫的「主線故事」走不通了,我們不知道的是,人生不止這一種故事,主線故事中總是隱藏著「支線故事」。一旦發(fā)現(xiàn)支線故事,就可以用這些問題去放大它,豐滿它,把它提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這幾個問題看起來像是從「理解層次」的角度去挖掘的,把當時的「信念」、「能力」、「行為」都豐富起來,就可以順理成章的帶出解決方案。
另一種做法是結合「次感元」來做。當時,你「看到」、「聽到」、「感覺到」什么?那些栩栩如生的畫面非常有助于改變心態(tài)。
04
在育兒角度來看,這個技術很有啟發(fā)。
1、你想要的是什么?
——我希望女兒在我提要求的時候不要總是頂我。
請設定「想要」目標。
——我想要女兒能夠在我提要求的時候聽我的話。
2、你什么時候實現(xiàn)過這個目標?
——在周圍沒有其他親人的時候,還有……嗯,當我給她選擇的時候。
3、你是怎么做的?
——我用了一個技巧,限定性選擇,比如,你是現(xiàn)在就睡覺,還是玩兩分鐘再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