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代書法
一、商代的宗教和文化
我國歷史上的夏朝斷代目前仍存在爭議,但商朝作為史料可考的朝代,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料。
在商代人的社會生活中,原始宗教充斥、主宰一切,史家公認其為宗教政治。
商人的宗教觀念和情感的體現(xiàn)形式之一,就是祭祀活動中使用的青銅器皿。著名的饕餮紋就是這類器具上的主題。之前陶瓷史的時候也提到過商代紋飾在陶器上的一些應(yīng)用。
饕餮紋:
商人另一個特點就是善飲酒。
二、商代的象形裝飾文字
介紹過商代的文化特征,再說說商代的文字。商代的文字主要包括金文和甲骨文。而金文中有一類圖畫文字,名為象形裝飾文字。這類文字具有表達概念的作用,且與甲骨文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而且有美術(shù)加工的痕跡,廣義上可視為“書法”藝術(shù)的源頭。
它的用途包括:器主族名徽識、族名與廟號、職官名、器主私名、祭祀對象身份和廟號等。這種應(yīng)用就將宗教、祭祀、文字聯(lián)系起來,并為銘文賦予深刻的含義。
廟號文字被寄予非常強烈的崇敬、敬畏等情感。如下面的文字“父丁”,工美至極,給人強烈的印象。
樸和真是象形裝飾文字的主要美感特征。
如下列族徽、廟號等:
三、商代的甲骨文書法
現(xiàn)存的商代甲骨文均出自殷墟(河南安陽小屯)。甲骨文的斷代研究主要靠分組,即以一個貞人為代表,將與其同時期的貞人作品歸并為一組。貞人,指的是專門從事溝通天地鬼神工作的占卜人士。
甲骨文與金文相比,主要的變化在于其契刻文字的特點,讓文字的線條得以簡化。
列舉一組比較有名的賓組甲骨文和成熟階段的出組甲骨文:
四、商代的墨銘文及其他
墨跡包括墨書和朱書,代表書寫的原貌,對書法史研究有重要意義。
墨跡的研究可以有助于毛筆書寫的原貌,也可以作為銘功金文的比對標(biāo)準(zhǔn)。
銘功金文是商代晚期的一類金文書法。分為:
甲類,體勢接近甲骨文;
乙類,接近象形裝飾文字;
丙類,近于書寫原貌,能傳遞書寫美感。
銘功金文數(shù)量很少,藝術(shù)價值不如甲骨文、文化意義不如象形裝飾文字,但建立了規(guī)范正體的實用功能框架,尤其是其中的丙B類,被周人選擇并發(fā)揚廣大。
下一期:西周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