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由于工作需要,參加了一次二三十人的培訓。按慣例一次新培訓都會有一次新人的自我介紹。我們這一次有一點點不一樣,就是每個人上臺介紹時限時3分鐘,且在介紹中不能出現“”你我他“,如果有出現這之中的任何一個,即視為違規一次。
結果整個介紹下來,能夠真正做到的著實不多,可能還不到五個吧。更多人違規的次數達到4-5次以上,有些人是明知道違規是要發紅包的,仍然還是控制不了不說”我“,好像離開了我就不會說話似的。這也讓思考了人的思維與語言表達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連接?就是明明我腦子里是這么想的,可是,真正要按想的說出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工作中,我們一直強調執行力。可是執行力如果用一個線性邏輯表達出來就是:想出來——說出來——做出來。如果按此三步驟實施了,相信執行力自然不會差。
就像我們平時的閱讀,或者說碎片化的閱讀與泛閱讀,其實之中的絕大部分道理相信我們都是懂的,都是以前看過的,反復看過的。可是,如果讓我們自己說出來,卻往往發現自己是語塞的,可能甚至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而別人卻好像可以在信手拈來把很多的道理串聯起來,形成優美的文章。這就是說出來的執行力。
說到說出來的執行力,這讓我想到了平時很多人在面對熟人的時候總是能海闊天空,天南地北什么都能說,可如果讓他上臺說一段話,很可能就會出現兩種極端,要么一兩句說不出來了,要么說了一大堆,說個不停,仿佛剎不住的馬車。——深感說話精簡扼要的重要性。
說完說出來的執行力,我們再來說說做出來的執行力。就是很多時候很多問題我們想到了,也能說出來,可是卻遲遲沒有行動,或者總是犯拖延的毛病。這又是怎樣的一個心理呢?
其實,我今天寫這篇文章也是在剖析自己的毛病。至從去年開始練習寫作以來,我對學會寫作的重要性與意義一直深信不疑,也曾保持著連續一百多天的日更記錄,可是,最近卻因現實的因素,感覺自己的腦袋簡直空空如也,不知道寫什么,或者一直重復犯著一些低級錯誤。比如說,我的寫文里一直會出現寫我的情況,這實際上是比較低級的錯誤。
我看很多寫作大咖把以不寫自己私人生活為寫作原則的,這實在是一個自己需要去練習的事情。
還比如,我自己比較認可的寫作是把自己的時間出售很多次的一種方式,然后,今天在看簡書文章時,又看到了一個小伙伴說,不要從事服務業,而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生產者,一個創造者,這才是我們最終的方向。
回想自己畢業以來,也一直是從事服務行業,曾經的認知也是覺得服務業是第三行業,是永不凋落的行業。這些自然是沒有錯的。可是,由于服務業范圍太寬泛了,很多時候也沒有既定最優的標準,對于個人而言,其實很難達到很精的專業水準,而且被取代的容易度更高。而反觀那些從事與創造的行業,可能剛開始并不怎么起眼,甚至是狀況堪憂。可是,經過年月的積累,那些扎根在一些具體的細分領域,并且創造出完整作品的人,那狀況已然是一個天壤之別了。而且這種由量引起質變的變化,是明知道任別人羨慕嫉妒恨,也仍然可以從容淡定的面對。這種境界的提升,才是高手風范。
所以,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有作品的創造者,即使剛開始表現得很Low,也仍然要努力去尋找鍛煉的機會。每當我看到一些文學方家為了讓自己表達自如都是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每天寫一定數量的字數,我都為之佩服不已。這可能也是普通的自己與那些方家差距大的原因吧。
我知道,對于寫作的重要性,在想到這一層次我是想到了,在說到這個層次也能表達一二,但是在做到這一層次還是不能做到運用自如,這實在是需要再下功夫的一門功課。
如果要給寫一個理由的話,我想以下的話可能更實際些:
我們一定要想辦法把自己的時間出售很多次,要形成自己的個人商業模式,讓自己在做一份工作的時候,不僅是給老板打一份工,也是給自己打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比別人創造出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