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給果果洗臉,有眼屎,擦得重了點。果果反抗,我趕時間,強行幫他擦了。他不高興了,把手里的東西一扔,還開始耍賴,邊哭。我想用別的事情轉移他注意力,很快他情緒就過去了,跟我說“果果不發脾氣了。”
“好,不發脾氣了。你能告訴媽媽你為什么要發脾氣嗎?”
“我不知道我為什么要發脾氣”還不太清楚情緒的來源
“是不是媽媽幫你擦臉時,太用力了,把你弄痛了,你不舒服,所以發脾氣了啊?”
“是的,我不舒服,所以發脾氣了”
“那你下次能不能好好跟媽媽說,我不舒服,請媽媽輕一點,媽媽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好的”
在去優優寶貝的路上,一直跟麻麻說:“媽媽,我不發脾氣了。”
懂事的果果,這樣表達出來已經很不錯了。
其實每次遇到問題,都是一個很好跟孩子溝通的好機會。
越來越喜歡養育孩子這種樂趣了,看著孩子一點點成長,樂在其中,很有成就感。
在養育孩子中,把自己當作一個觀察者,研究者,記錄者。這正是我的強項。我喜歡觀察,喜歡研究事物的本質,更喜歡研究孩子行為背后的內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