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ava中方法間的值傳遞相關
1、常量值傳遞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num1 = 10;
int num2 = 20;
swap(num1, num2);
System.out.println("num1 = " + num1);
System.out.println("num2 = " + num2);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 int b) {
int temp = a;
a = b;
b = temp;
System.out.println("a = " + a);
System.out.println("b = " + b);
}
- 結果
a = 20
b = 10
num1 = 10
num2 = 20
2、數據傳遞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 1, 2, 3, 4, 5 };
System.out.println(arr[0]);
change(arr);
System.out.println(arr[0]);
}
public static void change(int[] array) {
// 將數組的第一個元素變為0
array[0] = 0;
}
- 結果
1
0
3、對象傳遞,并修改對象屬性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小張");
System.out.println(student.getName());
changgeName(student);
System.out.println(student.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changgeName(Student student) {
student.setName("小五");
}
- 結果
小張
小五
4、對象傳遞,讓對象參數引用一個新的對象(結果:不可修改)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TODO Auto-generated method stub
Student s1 = new Student("小張");
Student s2 = new Student("小李");
Test.swap(s1, s2);
System.out.println("s1:" + s1.getName());
System.out.println("s2:" + s2.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Student x, Student y) {
Student temp = x;
x = y;
y = temp;
System.out.println("x:" + x.getName());
System.out.println("y:" + y.getName());
}
- 結果
x:小李
y:小張
s1:小張
s2:小李
總結
Java 程序設計語言對對象采用的不是引用調用,實際上,對象引用是按 值傳遞的
-
Java 中方法參數的使用情況:
- 一個方法不能修改一個基本數據類型的參數(即數值型或布爾型)
- 一個方法可以改變一個對象參數的狀態
- 一個方法不能讓對象參數引用一個新的對象
二、構造器
1、不可別重寫
- Constructor 不能被 override(重寫),但是可以 overload(重載),所以你可以看到一個類中有多個構造函數的情況
2、在 Java 無參構造器的作用
Java 程序在執行子類的構造方法之前,如果沒有用 super()來調用父類特定的構造方法,則會調用父類中“沒有參數的構造方法”。因此,如果父類中只定義了有參數的構造方法,而在子類的構造方法中又沒有用 super()來調用父類中特定的構造方法,則編譯時將發生錯誤,因為 Java 程序在父類中找不到沒有參數的構造方法可供執行。解決辦法是在父類里加上一個不做事且沒有參數的構造方法。
3、構造器的作用
- 主要作用是完成對類對象的初始化工作
- 如果一個類不定義構造器,也會有一個默認的無參構造器
- 如果我們添加的構造器(無論是有參構造器,還是無參構造器),java就不會再添加默認無參構造器
4、構造器的特性
- 名字與類名相同
- 沒有返回值,但不能用 void 聲明構造函數
- 生成類的對象時自動執行,無需調用
public Student() {
}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三、成員變量與局部變量的區別
1、區別
成員變量可以被 public,private,static 等修飾符所修飾
局部變量不能被訪問控制修飾符及 static 所修飾
成員變量和局部變量都能被 final 所修飾
從變量在內存中的存儲方式來看:如果成員變量是使用static修飾的,那么這個成員變量是屬于類的,如果沒有使用static修飾,這個成員變量是屬于實例的。而對象存在于堆內存,局部變量則存在于棧內存
從變量在內存中的生存時間上看:成員變量是對象的一部分,它隨著對象的創建而存在,而局部變量隨著方法的調用而自動消失。
成員變量如果沒有被賦初值:則會自動以類型的默認值而賦值(一種情況例外:被 final 修飾的成員變量也必須顯式地賦值),而局部變量則不會自動賦值。
四、對象
1、創建與存儲
new 創建對象實例(對象實例在堆內存中)
對象引用指向對象實例(對象引用存放在棧內存中)
一個對象引用可以指向 0 個或 1 個對象(一根繩子可以不系氣球,也可以系一個氣球)
一個對象可以有 n 個引用指向它(可以用 n 條繩子系住一個氣球)
2、對象的比較
對象的相等,比的是內存中存放的內容是否相等
引用相等,比較的是他們指向的內存地址是否相等
五、面向對象三大特征
1、封裝
把一個對象的狀態信息(也就是屬性)隱藏在對象內部,不允許外部對象直接訪問對象的內部信息
提供一些可以被外界訪問的方法來操作屬性
2、繼承
不同類型的對象,相互之間經常有一定數量的共同點,同時,每一個對象還定義了額外的特性使得他們與眾不同
使用繼承,可以提高代碼的重用,程序的可維護性,節省大量創建新類的時間 ,提高我們的開發效率
子類擁有父類對象所有的屬性和方法(包括私有屬性和私有方法),但是父類中的私有屬性和方法子類是無法訪問只是擁有
子類可以擁有自己屬性和方法,即子類可以對父類進行擴展
子類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實現父類的方法
3、多態
一個對象具有多種的狀態。具體表現為父類的引用指向子類的實例。特點如下:
對象類型和引用類型之間具有繼承(類)/實現(接口)的關系
引用類型變量發出的方法調用的到底是哪個類中的方法,必須在程序運行期間才能確定
多態不能調用“只在子類存在但在父類不存在”的方法
如果子類重寫了父類的方法,真正執行的是子類覆蓋的方法,如果子類沒有覆蓋父類的方法,執行的是父類的方法
六、靜態方法
由于靜態方法可以不通過對象進行調用,因此在靜態方法里,不能調用其他非靜態變量,也不可以訪問非靜態變量成員
在外部調用靜態方法時,可以使用"類名.方法名"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對象名.方法名"的方式而實例方法只有"對象名.方法名"這種方式。也就是說,調用靜態方法可以無需創建對象
public class Student {
public static String name() {
return "同學";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s1.name());
System.out.println(Student.name());
}
}
同學
同學
七、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1、是否可變
- String不可變:
String 類中使用 final 關鍵字修飾字符數組來保存字符串,private final char value[],所以String 對象是不可變的。
- StringBuilder 與 StringBuffer 可變:
StringBuilder 與 StringBuffer 都繼承自 AbstractStringBuilder 類,在 AbstractStringBuilder 中也是使用字符數組保存字符串char[]value 但是沒有用 final 關鍵字修飾,所以這兩種對象都是可變的。
在 Java 9 之后,String 、StringBuilder 與 StringBuffer 的實現改用 byte 數組存儲字符串 private final byte[] value
2、線程安全
String 中的對象是不可變的,也就可以理解為常量,String線程安全
StringBuffer 線程安全, StringBuilder 不是線程安全
AbstractStringBuilder 是 StringBuilder 與 StringBuffer 的公共父類,StringBuffer 對方法加了同步鎖或者對調用的方法加了同步鎖,所以是線程安全的。StringBuilder 并沒有對方法進行加同步鎖,所以是非線程安全的。
3、性能
每次對 String 類型進行改變的時候,都會生成一個新的 String 對象,然后將指針指向新的 String 對象(操作少量的數據: 適用String)
StringBuffer 每次都會對 StringBuffer 對象本身進行操作,而不是生成新的對象并改變對象引用(多線程操作字符串緩沖區下操作大量數據: 適用StringBuffer)
相同情況下使用 StringBuilder 相比使用 StringBuffer 僅能獲得 10%~15% 左右的性能提升,但卻要冒多線程不安全的風險(單線程操作字符串緩沖區下操作大量數據: 適用StringBuilder)
4、replace、replaceAll注意事項
<replace、replaceAll方法執行后必須要有String對象去接,因為String實質上是final類型,所以直接使用name.replaceAll("\r|\n", "")時,并不會修改name自身的值信息,而是生成一個新的Strin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name = "412201207017303龍井市\r智新鎮衛生院\n折騰";
System.out.println(name);
// name.replaceAll("\r|\n", ""); 如果只是這樣寫,不生效
name = name.replaceAll("\r|\n", "");
System.out.println(name);
}
八、try-catch-finally
1、基本作用
try塊:用于捕獲異常。其后可接零個或多個 catch 塊,如果沒有 catch 塊,則必須跟一個 finally 塊。
catch塊:用于處理 try 捕獲到的異常。
finally 塊:無論是否捕獲或處理異常,finally 塊里的語句都會被執行。當在 try 塊或 catch 塊中遇到 return 語句時,finally 語句塊將在方法返回之前被執行,即,放回結果為finally中的return信息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int f(int value) {
try {
return value * value;
} finally {
if (value == 2) {
return 0;
}
}
}
}
如果調用 f(2),返回值將是 0,因為 finally 語句的返回值覆蓋了 try 語句塊的返回值
2、finally 塊不會被執行
在 try 或 finally 塊中用了 System.exit(int)退出程序。但是,如果 System.exit(int) 在異常語句之后,finally 還是會被執行
程序所在的線程死亡
關閉 CPU
其他情況下都會執行finally中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