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觀看了肖教授的青椒課堂《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本來信心滿滿,想要寫些什么。但是忽然間想起了幾年前自己讀過的一篇文章。似乎想說的話都已經包含在內,因為覺得自己實在達不到這樣的深度和廣度。只好轉載,與大家共勉!
有人說:作為教師,如果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無異于學音樂的不知道貝多芬。
蘇霍姆林斯基在其35年的教育生涯中,主要擔任了一所鄉村學校——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他一邊從事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一邊堅持教育科研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他勤奮的一生中,共撰寫了41種專著、600多篇論文和1200多篇供兒童閱讀的童話、小故事,他的作品先后被譯成3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發行,在全世界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的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他本人被譽為“教育思想的泰斗”。波蘭學者奧孔在1978年出版的《1900-1975年世界上的實驗學校》一書中,把蘇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學列為上世紀最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
10多年前,當新課改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的時候,無數學者和教師發現,蘇霍姆林斯基的許多教育理論和主張,正同我們倡導的新課改理念不謀而合。于是,全國各地再次掀起了閱讀和實踐蘇霍姆林斯基的熱潮。在今天的中國,蘇霍姆林斯基已經走入了千千萬萬個中小學和幼兒教師的心田;他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激勵著無數的教育工作者把整個的愛心奉獻給教育事業,奉獻給孩子們。幾十年來,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已經走進了無數中國教育工作者的內心,成為大家學習和實踐的榜樣。蘇霍姆林斯基這個名字,如同奧斯特洛夫斯基對于戰士一樣,在廣大教師的心中樹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
許許多多的特級教師、優秀教師都是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的陪伴下成長起來的,都是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中汲取了成長的力量和教育的智慧。許多名師在談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無不感恩于蘇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給教師的建議》。
當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說:“多年來,為把學校辦成一個學習的團體,我倡導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實踐蘇霍姆林斯基,從讀教育名著開始,制定一生的讀書計劃,實現我們的教育理想。”上海松江區名師談永康老師說過:“我找到一本令自己百讀不厭的書就是《給教師的建議》。前幾年,剛讀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著作,我很激動,我從來沒有看到教育可以這樣做,還可以這樣寫。它激活了我對教育的思考。”
但是,由于受網絡和教師讀書時間少的影響,不少教師在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時存在著很大的功利性。閱讀既不深刻,也不全面。有的為裝潢而閱讀,學校倡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于是買來擺地案頭上,不是借口沒有時間去讀,就是隨便翻上幾頁,撰寫論文時,隨機摘抄他的幾句名言夾雜在文中。有的為應付而讀書,不少的教師在閱讀《給教師的建議》時,只是抱著應付學校領導的要求而讀書,閱讀沒有目的性,隨意性大。記錄學習筆記也是大段大段地抄錄,收不到應有的學習效果。而更多的教師雖然喜歡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但往往只抓要點地去閱讀,或者不注意總結歸納地去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不像其他一些教育專家的著作一樣,有完善的理論框架和清晰的理論體系,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點,都蘊藏在文章滿含激情的娓娓敘談中。因此,我們在閱讀時,既要注意從文章中的敘談和舉例中,總結出他的教育觀點。更要進行文與文之間、或本書與其他書籍之間理論的前后聯系,以達到閱讀應有的效果。
那么,作為一線教師,應怎樣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才能收到良好的閱讀效果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閱讀體會,以閱讀《給教師的建議》為例,對其閱讀方法作一說明。
——要抱著研讀的心態閱讀這本書。
蘇霍姆林斯基曾向校長們建議,向教師們在日常工作中提倡進行一些創造性的研究。他有一句名言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師要精讀好這本書,必須要有認真研讀的心態,這也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首要條件。本書各條的內容雖也沒有明顯的條理性,教育觀點融合在教育敘事之中,但他的文章可讀性非常強,通篇沒有晦澀的術語,語言明白如話。要消除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畏懼心理,靜下心來,一頁頁、一篇篇地去讀。可能在開始閱讀前幾篇時,會讀不下去,這樣也不能放棄,硬著頭皮讀下去,你會發現好象在聽一位忠厚長者的娓娓敘談,你會進入書中的思想境界。
——要認真閱讀書中的實例,領會作者的教育觀點。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著作的最大特點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作者在每篇文章中都提出了一個教育觀點,觀點融合在敘事之中。首先要認真閱讀書中的教育實例,特別是書中提到的教師的例子、學生的例子和學校中的實事,要認真體會作者列舉這些例子的目的和作用。在此基礎上,再標畫出作者的主要觀點,并作好閱讀筆記。在作閱讀筆記時,要反復體味作者的主要觀點,必要時,可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和讀書感想作些批注。三五百字就行,三點兩語也可。這樣會加深自己的閱讀效果。
——要注意教育觀點的前后聯系。
本書的100條建議雖然獨立成篇,好像互不聯系,其實不然,作者的教育思想體系是體現各篇短文之中的,這就要求要注意前后聯系和總結歸納。這是閱讀好這本書的關鍵所在。筆者在精讀完這本書后,對作者的主要教育觀點進行了歸納,專門輯錄了“蘇霍姆林斯基論教育”專題。例如作者關于“課外閱讀與獨立閱讀”的觀點,分別在16頁上、67頁、149頁下、166頁下、167頁上、210頁中、520頁等處涉及到。在此基礎上,總結分析作者的教育觀點,結合目前我們的課改實際,就能寫出很好的學習文章。
——要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去閱讀蘇霍姆林斯基。
大家知道,不論閱讀什么書籍,只有讀者進入到作者描述的境界中,才會引起共鳴。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中既沒有艱深難懂的教育理論,也沒有玄奧晦澀的學術概念,作者猶如同朋友敘話家常,語調親切平和,道理簡單明了,我們閱讀他的文章,如同聆聽一位教育智者的娓娓敘談。特別是他文章中平易淺顯的教育理論和典型生動的教育實例,與我們的教育實際非常接近,能引起我們對作者提到的教育現象深深的思考。結合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去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會有更大更多的收獲。
——要參照蘇霍姆林斯基研究著作和論文來閱讀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著作在中國大地上廣泛傳播,近幾年也涌現了許多研究論著和研究文章。目前影響比較大的研究論著有《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和《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體系》等書。中央教科所的朱小蔓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的顧明遠、王義高、畢淑芝等教授,還有教育教學出版社的蔡汀等人,他們既是研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專家,又大都是把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譯介到中國的學者,他們都寫下過許多研究蘇霍姆林斯基的文章。閱讀這樣專著和文章,會幫助我們開闊研究蘇霍姆林斯基的視野,全面了解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切忌生搬硬套。
在閱讀和學習蘇霍姆林斯基的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意防止這樣一種傾向:即把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神圣化。或許有人會這么認為:既然蘇霍姆林斯基在中國大地上受到如此的歡迎,只要我們按照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去做,就一定能解決我們目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其實,蘇霍姆林斯基的國度和教育實際,同今天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有著很大的不同,試圖從他身上尋找一個能夠解決我國教育的問題的辦法或鑰匙,這是不可能的。我認為,學習蘇霍姆林斯基,主要是學習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至于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去實踐,還要看我們的教育現實和具體的實際。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名教師,應當樹立一種向名師和教育家學習和看齊的思想,要善于學習,精于教書;要提升自己的教學個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要發揮自己的教學優勢,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要不斷總結反思,強化自己的自主成長。通過以上方式讓自己最終讓自己成為名師。“照著葫蘆畫瓢”的學習方式不會有大出息的。
《給教師的建議》只是蘇霍姆林斯基的一部代表作,我們要全面了解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必須再閱讀其他的論著。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內容十分豐富,僅以在中國已經出版的著作為例,從教育的學段和培養者來說,《我把愛心獻給孩子》可以說是一部幼兒和小學教育學專著,《做人的故事》是一部專門為兒童閱讀的童話和故事集,《公民的誕生》是專門論述中學生成長的,《帕夫雷什中學》是一部中學教育學,《給兒子的信》談的是大學生教育,《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論述的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學生的精神世界》談的是如何培養學生共產主義的道德情感,《培養集體的方法》談的是學校內師生集體觀念的培養,《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談是的如何當好一名合格的中小學教師,《和青年校長的談話》著重談的是中小學校長的基本素質。另外,還有《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談的是教育倫理學和兒童的德育教育,《愛情教育》專門論述青年愛情教育的內容,《家長教育學》則是論述家庭與家長教育的內容,可以說,基礎教育的方方面面,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都涉及到了,而且還有建立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體系,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著作與實踐中是很少見的。
閱讀蘇霍姆林斯基,從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著作中汲取成長的力量,應當成為當代中國教育家和一線教師共同的追求。
作者:鄭建業?
單位:山東省壽光市文家教育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