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都有這樣的感覺:有些壞習慣一直都想改變,卻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轍;反而有些習慣卻在不知不覺中被改變了。那么,怎么樣才能了解習慣,改變習慣呢?最近恰巧看了《習慣的力量》,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一、習慣的運作
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腦一直在尋找可以省力的方式。如果讓大腦自由發揮,那么大腦就會讓幾乎所有的慣常行為變成習慣,因為習慣能讓大腦得到更多的休息,這種省力的本能是一大優勢。
我們大腦中的這個過程是一個由三步組成的回路。
一:存在著一種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并決定使用哪種習慣
二: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感情方面的。
三:獎賞,能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回路,以備將來之用
慢慢的,這個由暗示、慣常行為與獎賞組成的回路變得越來越自動化,直到強烈的參與意識與欲望出現,最終,習慣產生了。
二、習慣的養成
習慣往往是這么養成的:將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拼在一起,然后培養一種渴求來驅動這一回路。
渴求驅動習慣,如果想多加運動。
選擇一個暗示(每次醒來、每天晚上就去健身房)
然后找一個獎賞(比如每次健身后來一杯奶昔)
想想獎賞你會感覺到身體里涌出的內啡肽,讓自己去預期獎賞的出現,最終這種渴求會讓你每天更想去健身。
三、核心習慣
核心習慣影響著人們的工作,飲食,玩樂,消費和溝通方式。它啟動一個進程,久而久之將改變一切。比如經常一起吃飯的孩子,更擅長做工作,學業成績和情緒控制力都更好,更有自信心。每天早上整理床鋪,與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強的幸福感以及控制預算能力有關。事實上,并不是家庭一起用餐或者整齊的床鋪能帶來好成績或理智的開支,而是這些基本的變化會引起連鎖反應,帶動其他好習慣的形成。
核心習慣說明成功并不需要做對每一件事,而是要辨別出一些重要的優先因素,并將其變成有力的杠桿。那么,最重要的習慣是那些自身變化后,會驅動和重塑其他行為模式的習慣。
核心習慣帶來改變的方式:
一:找到小成功,一個小成功完成了,就會推動下一個小成功出現
二:打造能促成其他習慣蓬勃發展的架構
三:建立能融入新價值觀的文化。核心習慣會讓艱難的抉擇變得容易,比如開除破壞企業文化的高管。核心習慣之所以能改變我們,是因為它能創造出各種文化,讓我們清楚的看到那些抉擇困難或感到茫然的時候很可能被忘記的價值。
四、改變習慣
就算我們了解了習慣的運作、養成,也知道了核心習慣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改變,但想改變或養成一個習慣,卻依舊很難。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些方法來為我們減輕阻礙。
①舊瓶裝新酒
對于新事物,人們總是在開始有所顧忌,但如果我們用舊的事物來裝扮新的東西,那么大家就更容易接受它。對于習慣也是如此,我們不要直接大刀闊斧的直接全盤改變,而是應該從自己熟悉的事物上著手,慢慢從小習慣開始改變,慢慢接近我們的目標。
拿讀書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想養成一個讀書的習慣,直接照著網上的某某必讀書單,很可能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了。世界上其實沒有哪一本書是“必讀”的
我們可以通過自己喜歡的事物,比如電影電視劇漫畫等,發掘我們的興趣點,比如說看了《真探》讓我對克蘇魯神話很感興趣,于是我就去看了相關書籍,發現很快就融入了書中。
通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可以一步又一步的不斷深入,到時候一些之前覺得難以接受十分無聊晦澀的書籍也會讓自己十分感興趣了。自己以前看《文學少女》后,出于對書中提到的著作的興趣,一一去閱讀并愛上了那些書,其中好幾本是自己之前覺得無論如何都不會去看的書。
②群體的力量
很多時候我們培養習慣的同時,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利用到群體的力量,例如朋友圈的跑步、背單詞打卡,去健身房鍛煉等。
信仰可以幫助人們改變習慣,一旦人們學會信仰某件東西,這種信仰就會擴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直到他們開始相信自己能改變。信仰是將改造過的習慣回路變成永久性行為的要素。
信仰來源于群體,當人們獨自一人時,很可能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改變自己,但當他們聚在一起時,大家就會說服他們將疑慮擱置在一邊,讓他們相信改變的可能。所以,是社群創造了信仰。
③未雨綢繆
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需要在困境發生之前就想好解決措施,然后在困境來臨時依法處理。
例如一開始想培養每天跑步的習慣,但執行過程中很可能遇到下雨,加班等問題,如果我們提前想好解決措施,例如下雨就家里鍛煉、加班就跑步回家等,這樣我們的意志力在遇到各種困境時就沒那么容易被擊垮,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④創造危機感
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或一群人)都會覺得某某壞習慣雖然不好但也沒有改變的必要,這時候就需要創造一種危機感,并讓大家都有需要改變的感覺,直到最后所有人都做好準備來徹底改變他們以往習慣的行為模式。
我自從小學畢業后就幾乎每天都要喝一瓶含糖飲料,特別是可樂這種,爸媽說了很多年我也不以為意,我這么喝身體一直都還可以啊。直到上個月我爹檢查身體的時候發現血糖很高,疑似糖尿病,我到網上一查發現自己居然有好幾條符合,心里一驚,決定作出改變。
到現在一個多月了,我幾乎戒掉了含糖飲料,就算它們擺在面前我也可以很輕松的拒絕掉。我是怎么這么快就改掉了一個如此長期的壞習慣呢?首先是暗示(自己有好幾條符合糖尿病的癥狀,然后讓自己意識到喝飲料是導致這種結果的行為),然后是危機感(如果不戒掉飲料自己很可能也會得糖尿病),最后是渴求與獎賞(健康的身體)。
⑤相信自己
要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相信的意志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而要讓自己相信自身可以改變,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習慣。盡管習慣讓我們在“第一次做事時有些困難,但很快就會越來越容易,在經過足夠的實踐之后,一切將變得半機械化,或者幾乎完全不需要意識就可以做到”。一旦我們選擇想變成什么,我們就會“越來越熟悉自己實踐過的方法,就像一張紙或者一件大衣,一旦折過或疊過,今后要是折疊,他們就會永遠沿著同樣的痕跡折疊下去”
這就是習慣的力量: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習慣。一旦做出選擇,并且成了自發行為,那這個選擇不僅真實可行,而且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正如詹姆斯所說的一樣,這讓我們走向自己的命運。不管最終命運如何,我們都無法抗拒。
當我們知道應該如何改變自己的習慣的時候,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變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