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繼續國慶看電影,讓他們記住先輩們的事跡,讓他們感受當下的幸福,展望未來的科技。四個不同的故事有淚點也全場有笑點,老大看到槍戰片還是會害怕,最后睡著了,老二說我一點也不怕,坐我身上一直看到了最后。
第一故事:《乘風》
主題以騎兵團與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情景象,血脈相連,舍生忘死。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躲避日本鬼子帶領一個村的居民逃往根據地,過程中為了救下這些村民,不得已犧牲了自己的兒子。
抗日戰爭過程中,面對敵軍的飛機大炮毒氣攻擊,我軍只能利用戰術手槍不怕犧牲的精神去戰斗,深刻體現了落后就要被挨打的事實。抗日戰爭的勝利,真的是革命先列們中血肉換來的。
吳京的《乘風》部分,因為保全百姓,而犧牲自己兒子的大義。在兒子犧牲的瞬間,新生命的誕生,又是一種傳承。
第二個故事:《詩》
這部分最讓我感動,章子怡《詩》的這部分,在新中國建設年代,一窮二白的國情下,我們的父輩吃著最簡單的飯菜,做著中國首創的事情,那份信仰真的值得敬佩。
章子怡演的媽媽,我看到了母親的偉大、智慧、堅韌,看到了天地之光!一個家庭,母親的力量是可以力挽狂瀾的!故事中的父親因航天實驗事故而逝,作為同為航天事業奮斗的母親而言,不僅要對自己的孩子隱瞞殘酷現實,還要每天強忍傷痛鉆研技術,若沒有被烈火淬煉過的鋼鐵般的心,又怎能堅持下去?母親亦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媽媽,真是偉大!
“如果奇跡有顏色 那一定是中國紅”
不會想到講述父輩科研人員研發衛星的故事會取名叫《詩》。
在黃沙漫天的邊疆地區,住土坯房,隱姓埋名幾十年,隨時為新中國航天事業獻身,這就是第一代航空人。
“我是詩人,我在天上寫詩。”
施儒宏,詩如虹。
“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
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
看到這一段直接戳中淚點,我好像突然懂得了第一輩航天人,為了讓中國沖上太空,點燃自己在所不惜。這是中國航天夢最有詩意的傳承。這應該是我聽過,最浪漫的詩。
第三個故事:《鴨先知》
徐崢《鴨先知》的部分,詼諧幽默,老上海的熟悉味道,有很多的笑點,爸爸與孩子很多相處小細節小故事,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
那是改革開放的時代,那一批批敢為人先的父輩,創造著一個個我們曾經以為不可能的事情。
鴨先知敢于嘗試,做出了中國第一個廣告。《鴨先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一個慈父對一個兒子的教誨,相信自己,才能做到最好,凡事要勇敢得去當第一個敢下水的鴨子,唯有勇敢嘗試,才能看到陽光與希望!
第四個故事:《少年行》
機器人邢浩從2050年穿越回到2021年,遇到了熱愛科學的小小,兩人由此展開的故事。《少年行》小小少年,科技賦能,幽默詼諧,重點點出少年強則國強的內涵。
沈騰扮演的父親,帶著兒子參加校運會的時候,給予孩子的那份支持,邢一浩不顧進水損毀沖進海里救人,或許AI也能有溫度, 無論科技走多遠,愛,始終是歸宿。
在我看來,電影前三個單元講述的是中國戰爭年代,建設時期父輩們敢為人先,奉獻青春、生命的故事。那最后一個單元,講述的就是對中國未來,中國少年未來的期許。希望未來掌握新一項全球頂尖技術的國家,是中國。
因為有現在我們要學會感恩,因為未來我們要努力,付出我們可以奉獻的一份力量,未來我們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