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是我
今晚推薦《幸運是我》,并非因為電影有破格之舉。正相反,影片符合多數人對它的預期或設想。些許悲傷,有點溫暖,最終,實現治愈。
推薦理由:
1.入選絲綢之路電影節電影展映周佳片;
2.這部佳片獲專業電影人如《踏雪尋梅》導演翁子光口碑認證、權威電影頻道《中國電影報道》“本周力薦”,更有舒淇、吳彥祖、蔡卓妍等群星強力安利;
3.內地上映時,《幸運是我》部分場次使用了粵語原聲,導演誠意滿滿,因為演員最熟悉的語言,才能更自然的表達感情,原汁原味的影片總是會比配音版觀影體驗更佳。說起港片,觀眾會聯想到的《桃姐》、《歲月神偷》甚至是更早的《天水圍的日與夜》。而這部《幸運是我》也是一部溫情港式電影,聚焦老年癡呆癥,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相伴,社工中心的援助……常見于諸多中外電影,同時也變成了港人對老齡化社會的普遍共識。
一部真正的港片
這才是2016年在內地電影院看到的,第一部真正能夠稱之為“香港電影”的港片。不同于春節檔的票房三雄,虛張聲勢的《寒戰2》,粗制濫造TVB級別的《使徒行者》,這部《幸運是我》才是真正的港片。在城市中游蕩的不羈少年阿旭(陳家樂 飾),因一盒雞蛋而結識了孤獨老人芬姨(惠英紅 飾),因為工作失意、生活窘迫,無處可去的阿旭利用“計謀”住進了芬姨的老屋,兩個完全沒有交集的人成為了臨時室友。 然而,生活在各自主張世界中的兩個人,在同一屋檐下無法平靜,脾氣古怪的芬姨立下規條, 令年少輕狂的阿旭難以接受。從相互制約到彼此理解,從漠不關心到時時牽掛,兩人的摩擦逐漸成為了解對方的最好方式。 在冰冷的城市里尋找著溫暖的陪伴,因為對方的出現,讓自己成為了一個幸運兒。前一陣子,母親從老家過來陪我幾周,家里沒電視,怕她人生地不熟太無聊,就買了平板電腦給她玩。感覺現在電子產品的設計已經日臻便捷完善,音量、亮度、屏幕翻轉都異常簡單,只需要手指一撥一劃。但令我訝然的是,粗略快速地教了她一遍基本操作后,母親對如此簡單的操作仍無法掌握,抱著平板電腦像一塊燙手的山芋,最后目光哀切地望著我說——還是給我找幾本書看看吧。她怕我氣惱,我卻不理解。花了錢買了高科技產品,母親卻像一個時代的棄兒,跟不上這個變化飛速的科技時代,我再也沒有耐心一遍遍教她,只剩埋怨。當我看見阿旭給芬姨買了新的3D電視,芬姨最愛的亞視從頻道2被換成了11的時候,好似自身經歷。老年人看了半輩子的電視,早已熟稔按到哪個鍵必定是哪個頻道,你給她換了,她肯定要發火。而阿旭此刻的盛怒與我如出一轍——換了好的產品,你沒一句贊揚,反倒怪我攪擾了你的習慣。這是新與舊的勢不兩立,也是編劇對生活細致入微體察后的產物。霎時,我就淚流滿面,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讓你產生共情,而每個人都是在電影里看自己,審視自己的生活,大抵如此。
老人與青年,相互溫情取暖
阿旭打工因為牛河里有貓膩憤而離職,與女性朋友歡愉過后翻對方錢包趕人家走,走在路上幫陌生的芬姨撿拾橙子。寥寥幾筆沒有廢戲,一個多面、矛盾的人物馬上變得立體。
他和我們諸多背井離鄉的打工仔太相似了,沒有人是純凈無暇的好,也沒有人是徹頭徹尾的惡,都不過是湮沒在流光溢彩霓虹車流中的小人物。芬姨照鏡子揪了一縷額際的白發,仿佛隔著大銀幕已經聽到了一聲歲月的嘆息。這樣的嘆息貫穿了她孤老的后半生。孤獨終老,這是對一個人最惡毒的詛咒之一,應驗到她的身上時,每個人都只剩向命運乞討一絲憐憫的份了。所以她與阿旭聊起剛剛搬走的女租客時,表面的云淡風輕掩藏不住即將重回孤獨的黯然神傷。導演是編劇出身,看得出劇作的巧思雕琢,鋪陳了大量的細節。阿旭賣掉的古董椅、那個總也打不通的號碼、冰箱里滿滿的雞蛋、給弟弟買的玩具,幾乎每處細節都行使了塑造人物醞釀情感的任務。芬姨也和大多數典型的獨居老太太一樣,嘮叨、毒舌、脾氣倔,卻在發現阿旭消失頂著染了一半的頭發滿大街找尋、聽說阿旭要搬走淚水漣漣哀求不要留她一人的時候,真實地反映出了一個被時代拋棄的老人,對生活的苦苦相求。
阿旭曾經在福利中心看到母親帶著孩子而神傷,遇到芬姨之后人生有了亮色,兩個人缺失的情感得到了相互補充,在大街上再看到別人相互抱怨,阿旭卻揚起起了暖人的微笑,這是一個成長與改變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兩位主角的演技,在這樣一部幾乎全憑人物撐持起的電影來說,演技顯得尤為重要。
金像獎影后惠英紅奉獻了完全不輸奧斯卡影后的精湛演技,紅姐特意強調,她不是在演芬姨,她真切地就把自己當成了芬姨。這個角色讓她每一次的表演都想起年邁的母親。而陳家樂也打破了顏值和演技成反比的刻板概念,對峙時眼神中的暗涌,相處時神態中的溫情,尤其是在病房走廊情緒徹底爆發的那場哭戲,鼻涕都清晰可見,看得出在演技上下過工夫。
影片中細節片段——芬姨只習慣亞視的2頻道,因為那是記憶的印記;阿旭的耳后胎記,那又是血緣的印記。甚至連陳家樂本人都不太清楚,那個明顯的胎記是什么用意。
在映后沙龍里,紅姐代為解讀了導演的意圖,雖然阿旭被親情所棄,但是這樣一枚胎記,是父母與子女牽系的憑證,有了這樣的證據,父與子才不應該是冷冰冰的毫無關聯。而人與人之間同樣如此,彼此相互牽系才能相遇、相識、相知。
人與人之間的紀念物,從來都不只是我買來送你的3D電視、你給我煮的沒放米的稀粥,甚至也不是我遞給你的一盒雞蛋、你贈予我的全部遺產。人與人最珍貴的紀念物,是你留在我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給地形的,那些你對我造成的改變。
經典臺詞與觀影評論
小月:這座城市或許陌生,或許孤獨,但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份溫暖。
小月:人生有很多不同階段,沒有可惜,只有珍惜。
芬姨:做人嘛,不就是你幫幫我我幫幫你咯。
旁白:有時候生活很苦,但世界總會給你一個美好角落。
#幸運是我#:看的粵語版。看似在探討阿茲海默,實際上重心放在阿旭與芬姨之間的相處,見證關系建立的過程,這條關系又與阿旭和生父的關系做出對比——孤獨者不孤單,有家者卻孤單。帶出弱勢群體與身邊人的關系(醫院里的處理最準確)。用了溫情和幽默去化解苦情,導向更有正能量的方向去發展。
#幸運是我#:這是2016年迄今為止我看過的華語電影中唯一一部合格的線性敘事劇作。它重新復活了八九十年代劇情港片中那種特有的默默溫情。也只有香港電影有如是舉重若輕的情感表達方式:在最悲傷的時刻永遠會有含著淚水的輕松笑意伴隨。
#幸運是我#:生活里的細微感動,看哭了!
#幸運是我#:男主比較帥,我看到的是對親情滿滿的感動和珍惜,奮斗吧!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最后的最后,不要忘記知了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