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盡是無奈之事。
人生如此,狗亦如此。
網上一網友講過一個他和一條流浪狗的故事:
幾年前,他參加從武漢到拉薩的長途騎行,車隊經過四川雅安一個隧道時,他發現一條流浪狗可憐地趴在地上,他頓生憐憫之心,便停車喂了小狗一只雞腿。
沒想到,這一喂,就喂出了感情,小狗就認定了他。
接下來的日子,他在前面騎,小狗就一直在后面追,因為網友覺得自己忙,沒時間去照顧一條狗,所以一開始并沒有打算收養這條狗。
但后來的20多天里,那條狗一直跟著它跑,他停狗也停,他跑狗也跑,這一路,從雅安到拉薩,足足2000多公里,途中還翻越無數的山,狗都一直沒有放棄。
網友最后徹底被感動了,最終收養那只流浪狗。
狗的世界很小,小到眼中只能裝下它認定的主人。
小時候,我家也養過一條狗,我們叫它黑虎。
黑虎是條脾氣有點暴躁的狗,它和村子里其它的狗,好像有點不合群,經常和其它狗掐架,為此,我們為它操了不少的心。
但它對主人絕對忠誠,是看家護院的一把好手,一旦陌生人,進入我家的“領地”,它就會不停地“報警”。
而且,它很有時間觀念,記得小時候,中午和下午,我放學回家,它總是能夠準時地站在我家房子后的小山上等我,看見我之后,老遠就會跑過來迎接,跑到我身邊不停地撒歡,有時甚至跳起來舔我的臉······
有次,它外出,被人下了毒,但是它還是頑強地掙扎著回到了家,趴在家門前的磚縫中汪汪地發出痛苦的呻吟······
我們找到它時,發現它口吐白泡,全身癱軟。
母親把它抱回家,喂它土霉素,為它灌肥皂水,它好像什么都明白,一點都不反抗,那時,它變得好溫順,后來它竟奇跡般的痊愈了。
但是,時隔不久,最終,它還是“失蹤”了。
人心可以換到狗心,但人心換不到人心。
我們知道,它是被人再次下毒,毒死后拿到集市上出售了······
它離開我們家后,母親說,家里好像少了一個人似的。
此后,我家再也沒養過狗。
目之所及,身邊很多人養狗,而且對狗特別好。
我現在住的小區住戶大部分是老年人,年輕人少。
而老年人中要么獨居,要么是空巢老人,所以,我家小區養小貓小狗的特別多,平時在小區遛遛,總會和幾只可愛的小貓小狗相遇。
有個女人,老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她養了一只很漂亮的白色貴賓犬,全身都是毛茸茸的,一對長長的耳朵,耷拉在兩旁,四肢也是毛茸茸的,女主人經常給它穿上很漂亮的衣服,每當它一出場,小孩們真的就像對待貴賓一樣地對待它。
這小家伙,有段時間,常常出沒于小區,但是它并不是一只大方的狗,它怕生,一有人靠近,它就會很害怕,老是往主人身后躲······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人才會怕狗的,狗是不會怕人的。
有一次,經主人同意,我試著去靠近它,發現它真的很害怕,滿眼都是恐懼;我撫摸它時,發覺它全身都在顫抖······
但它是一只特殊的狗,除了它本身顏值高外,便是它身上的衣服,老是讓人倍感興趣,有時,四只腳上漂亮的鞋子也能引起眾人圍觀,但是,它總是和人們躲貓貓,不讓人靠近。
它也是一只忠心耿耿的狗,它陪著女主人,寸步不離:主人在小區打牌時,它躺在主人旁邊的小凳子上,慵懶地睡大覺;主人傍晚散步時,要么抱著它,要么它跟在身后;主人出來倒垃圾,它也乖乖地跟著······
主人對它也是寵愛的吧?
不然,怎么會給它穿上那么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呢?
是的,你會發現有些人對狗甚至比對人還好,好到只會和狗說人話,好到無怨無悔地伺候狗,好到愿意和狗一起生活······
這是為什么呢?
《欲望心理學》上說,這并沒有什么神秘之處,人對狗比對人好,是人對關注、對尊重和對認同的欲望,人希望成為別人重視的明星,即使是小狗的重視也一樣。
張嘉佳在《讓我留在你的身邊》里,借金毛狗梅西之口,這樣說:
我不理解這個世界,不懂得一些規則,我只知道喜歡你。
我不試圖留在你心里,我只想將自己擁有的一切都給你。
你會結婚,你會有寶寶,你會有這么多需要操心的事情。
而我穿行在你的生活中,奔跑、歡呼、靜靜注視你,用盡全力讓你喜歡的人可以喜歡我。
是的,狗不用說話,只要沖人搖尾巴,只要無條件地喜歡人,人就會覺得自己很重要,就能博得人的喜歡。
狗教會人如何去愛,如何不離開。
但是,狗是狗,人終歸是人,人是一種群居動物,人千萬不要用與狗和睦相處的表象來掩蓋人類內心的逃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