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在乎錢可能會越有錢
今天要說的是韋小寶拿了吳應熊十萬兩銀子酬金后如何處置的事,他本可以得到其中六萬兩(但最終只取了其中五萬兩),然而如果他以另一種方式即使同樣也是取得六萬兩,則效果會大不一樣。
事情還得從韋小寶的七個老婆之一的沐劍屏家——前明沐府說起。
沐家本來世鎮云南,因為吳三桂引清兵入關被封平西王,后來清廷將云南封給了平西王。這樣沐家豈有不著惱的?且沐家最后一個黔國公沐天波,便是死在吳三桂手下。于是沐王府對吳三桂恨得咬牙切齒,日日夜夜所想便是要如何刺殺之,當然在云南是沒有機會對戒備森嚴的平西王府下手的。
吳三桂差兒子吳應熊北上京城進貢,終于有機可乘,雖然世子的安保團隊陣容依然強大,從求賢若渴的康親王重金禮聘且還為之辦了幾件事才招攬在府中的頂尖高手,在宴會上當眾不斷挑釁吳應熊所帶的十六名隨從,但是面對康王府十六武師的挑釁進襲,世子的隨從視而不見,這種定力,顯然已經說明他們不是等閑之輩,甚至連康親王都在心底下承認自己費心侍候在府中的這些高手其實已經輸了。
可見要刺殺吳應熊還是很難,這時候沐府的家臣白寒松、白寒楓兄弟與天地會八臂猿猴徐天川爭執,白寒松不幸慘死,沐府與天地會青木堂發生了一場較量,期間正好徐天川被人擄走,天地會一錢姓屠夫在尋找徐天川時順手牽羊走沐府小公主劍屏并送進皇宮韋香主處。
或許是因為刺殺吳應熊無望,又折損了白寒松,以及丟失了小公主又到處找尋不見,沐王府被逼無奈,只得鋌而走險——到皇宮行刺皇帝,并企圖嫁禍于吳三桂。
沐府進宮行刺的人在內衣上故意留下記號,有些兵器暗器,刻上了平西王府的字樣,甚至有幾件舊兵器,還刻上了“大明山海關總兵府”的字樣,假冒是吳三桂兒子吳應熊的手下,到皇宮來行刺皇帝。他們認為能夠得手固然甚好,否則的話,也可讓皇帝一怒之下,將吳三桂殺了。
然而年少的康熙皇帝非常英明,他看到刺客留下的單刀柄上刻著的“大明山海關總兵府”字樣,便認為此次行刺不會是吳三桂來犯上——如果是吳三桂的話,自然會深謀遠慮,籌劃周詳,不會在可能會失落宮中的刀劍上刻字。且其時吳三桂的兒子正在京中朝見的當口。于是很自然的推斷出是他人想陷害吳三桂。
其實欲蓋彌彰或栽贓嫁禍是不太高明的,因為弄鬼過了火的話勢必會弄巧成拙。
終于要說到今天話題的正題啦。康熙后面通過各種證據加以分析得出此次行刺與吳三桂及吳應熊無關后,也還是派韋小寶去吳應熊處敲山震虎,然后順帶發點財。
機靈的韋小寶兩面三刀,事情辦得很漂亮,本是為“梆梆梆”敲竹杠而來,卻讓吳應熊覺得反是他幫了自己大忙——“吳家滿門百口,全仗公公援手救命”,這樣的大恩大德,不是輕易報答得了的,且還有多總管、索大人以及眾位御前侍衛,也總得稍表敬意,于是吳應熊雙手呈上一個大封袋給韋小寶,里面裝有十萬兩銀票。
有了上次和索額圖將鰲拜財產中的一百萬兩銀子二一添作五的經驗,這次韋小寶當然要先將其中五萬兩揣進懷里。在向康熙回稟完事情后,韋小寶拿出剩下的五萬兩對康熙說吳應熊感激得不得了,一共給了五萬兩銀票,說其中一萬送給自己,另四萬要自己分給宮中昨晚處理的眾位侍衛。
康熙也同意了這個方案,但韋小寶卻大方的表了一次忠心——我跟著你,什么東西沒有?要這銀子有什么用?奴才一輩子忠心侍候你,你自會照管我。這五萬兩銀子,都賞給侍衛們好了。讓康熙感動得心想:“小桂子又忠心,又不貪財,很是難得,他竟將這五萬兩銀子的,真的盡數賞了侍衛了,自己一個錢也不要。”
侍衛總管多隆拿著五萬兩銀票和韋小寶一起從康熙處退出后,點出一疊一萬兩的銀票,笑道:“桂公公,這算是我們眾侍衛的一番孝心,請公公賞收,去賞給小公公們。”看,韋小寶在康熙面前沒要那一萬兩銀子,在康熙心目中加足了分,但同樣多隆又何嘗不知要拿出一萬兩出來先孝敬他?
這樣韋小寶依然可以得六萬兩,雖然最終韋小寶也沒要這一萬兩,但這是因為他要籠絡人心,這也是他一貫的處事原則,所以宮中侍衛、宮女甚至王公大臣都賣他的好,儼然又是一個仗義疏財的及時雨宋公明。
同時,韋小寶不光不愛“小財”(一萬兩這種常人看起來的天文數字),也不是那么在乎大財,幾萬兩甚至幾十萬兩也可以眼睛都不眨就給出去,并不是他沒有金錢概念,而是他懂得錢乃身外之物,只有讓身邊的人都滿意了,才能駛得萬年船,才能賺得更多。
不同的做事方式,如韋小寶會在皇上面前表現得忠君愛主而不愛財,可是他依然可以得到他“舍棄”的那部分,然效果卻大大的不一樣,如果韋小寶見錢眼開,那么他或許可以得到更多,卻不免得罪宮女太監等皇上身邊的人導致失寵,或在皇上心里大打折扣,或失去更多發財的機會,甚至丟失性命。
很多時候,真的是越不在乎錢反而會越有錢。如果你覺得最近不是很順,可以反思下,是不是在錢方面太過于計較了?如果是的話,那不妨大方的多花錢吧,記住世上真的沒有多少事情是錢解決不了的,甚至連鬼都可以為之推磨!
文圖攝影:Alexas_Fotos
圖片授權基于:CC0協議
By.林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