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輪到第三小組值日。
晚上,輪到第三小組值日。
一個小組總共六個人,還有兩個沒寫完作業,一個要回家。打掃時間一共15分鐘,特殊情況下,我只能先安排沒事的組員先干起來。
你一看不樂意了,為什么要讓我擦黑板和掃地?平時你都只做一種的。盡管你滿臉不樂意,可還是去做了。
我正欣慰于你的懂事,在其中一個寫作業的同學寫完之后,立馬讓她去掃另一半,我正想著讓另外一個同學寫完接過你的笤帚繼續掃,你好歇一歇,可就在這時你和剛寫完作業的同學發生了爭執。
“你掃四列,我掃這三列吧!”你說。
“憑什么?我剛開始掃,掃得慢,掃四列和你拉開的距離更大,拖地的同學不好拖?!?/p>
“我干得多呀!”你不服氣地說。
“我又不是沒干,我知道我寫作業拖后腿了,所以趕快去掃……”
沒等同學說完,你就著急地說:“就應該趕緊掃啊,你還好意思說!”
……
剛寫完作業的同學憋得面紅耳赤,你也氣呼呼的,可是,就在你出去上衛生間的時候,剛寫完作業的同學主動要求她擦窗臺。
一次小小的爭執,在學生身上出現很正常,可讓我看到了在溝通過程中你的不足是將問題的矛頭扭轉到弱者身上。
這讓我想起了我剛工作的那幾年。
工作第三年時,我覺得自己長大了,在工作中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年少,總想自我展現;年少,總想自我表達。
可在第三年我剛換了一份工作,初入新環境,我雖然沒有覺得自己需要特別小心翼翼,但因為“實習”兩個字,在別人眼里,我就是菜鳥一只。
我可能運氣不太好,在一入職,就聽到了我搭檔的各種傳言,我無法判斷這種傳言是否真實,但最現實的是,在我和她成為搭檔之前,她已經換過三個搭檔了。
事實上,在一開始分配工作時,因為我搭檔年齡大,我曾主動提出:我多干一些。搭檔回絕:“不管讓你干什么,都是為了鍛煉你,你不要這么說,好像我需要承你人情。”
于是乎,每天的早操、課間操、學生午休、兩個晚上的晚休,就連最后的巡視時間也歸到了我的頭上。這還不包括我需要替她樓上樓下跑腿打印、交資料、取東西、打掃衛生。
出于“實習”的原因,我雖不好說什么,可也覺得這樣的分配嚴重不公平,雖然我搭檔說,每一個環節她都會參與,可參與并不是負責,中間差了什么,我一清二楚。
于是乎,頂著壓力,和搭檔進行溝通。
搭檔一口回絕,作為年輕人,你應該吸取正能量。
無果。
超標的工作量,已經壓的我作息紊亂。本打算再次溝通,卻看到了已經站在德育主任面前的她。
我的內心一陣慌亂,可也不想就這樣繼續忍下去,我非常承認的一點是,盡管她這樣對我,可確實我也學到了很多。但是,工作當中的不合理和她的頤指氣使、動不動當著學生的面訓斥我,也到了一個該溝通的時候,所以,我鼓足了勇氣去為自己爭辯。
這個過程 在今天的我看來,還是太年少,我的媽媽一直說的我的不足是等不及別人說完,就要表達自己的觀點。
其實,好多時候,我也明白應該給足對方時間,讓她說,說到她自己不想說,可我也以自己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腦子不好,記不住那么多為由,總是逐條反駁,這也讓我落了個:每一次你都這么著急,打斷我的話的評價。
好在德育主任明白事情的整個過程,做到了大致的公平,這也讓我有些許的安慰,我也學會了,我以后再也不那么快表達自己了。
你看,如果沒有遇到這樣的搭檔,我又如何能改掉這頑固的不足呢?
如果不是遇到這樣的搭檔 ,我又如何看到自己在溝通中有哪些不足呢?
如果不是遇到這樣的搭檔,我又如何看到了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
在最后,我以自己道歉做了一個總結尾,因為我明白:雖然工作中提倡平等,但至少她的年齡擺在那;我也明白,學校不會給我換搭檔,自己也沒想過換,不管換誰,總會有這樣和那樣的磨合期,既然如此,與其冷眼相對,不如我給彼此一個臺階。
生活本就如此??!哪有什么絕對的公平!
俞敏洪在一次演講中談到自己創業初期,為了拿下資源和項目,喝酒喝到吐,吐完回去接著喝,就是這樣,他才取的了今日的輝煌。
即便是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向佐,為了在演藝事業上取得成績,在十幾歲的時候被送去練武術,他的爸爸媽媽捧紅了多少影帝影后?可他還是年復一年的練習,他的媽媽,向太曾說,兒子練武術的那幾年,她從來不敢去看,怕一心軟,就狠不下心讓向佐去練武術了。
阿甘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性,她常常鼓勵阿甘“傻人有傻?!保詮姴幌?。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樣上學,并遇到了一生摯愛珍妮,在珍妮和媽媽的愛護下,阿甘憑著上帝賜予的“飛毛腿”開始了一生不停地奔跑,并成為橄欖球巨星、越戰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億萬富翁。
生活本就如此??!你沒有出生在了所謂世俗的錦衣玉食里,就得為了改變命運去拼搏;你出生在了世俗的錦衣玉食里,就得承受“x二代”的標簽,然后為了打破這個標簽而不停地去努力;你出生后不健全,就得在成長中承受外界的嘲笑,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了那鮮為人知的困苦,也有令人無比抓狂的階段,雖時??奁梢矎奈捶艞壞繕恕?/b>
專注腳下,只能看見滿目瘡痍;仰望星空,就能看見浩瀚宇宙。
所以,那又怎么樣呢?
既然沒打算放棄,就將遇到的這些事都看做一場“生命的修行”吧,每一次的修行,都能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