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憶,是一場華麗的放逐,穿越花香滿徑的小道,如同彼岸的歌聲,在我的心帆上棲息,南來的風吹皺了心湖,宛若裊裊綿笛,漾來一泓綽約的思念,搖曳許久,依然在夢,縈繞不休……”
? ? 時光輪回,暗香浮動,疏影橫斜,轉眼間自己已在不惑里溜達了幾年,往事如煙,絲絲縷縷,經常會觸動我對往昔的深深眷戀。每每想起,那一刻,仿佛時光倒流,繁花盛開。時光匆匆,我們縱然已回不到過去,偶然的夢境里,卻仍然會重回故地,與那時的伙伴重溫往事。也曾在半夢半醒間,帶給自己莫名的悸動,更多的是嘴角的弧度上揚,渴望與甜蜜。
1. 拾? 趣
? ? 記憶中,那時的冬天,好冷,真可謂是天寒地凍,手腳被凍得結了凍瘡都是司空見慣的事,一到春天,又癢又疼,難受極了。不僅如此,老天爺也是慷慨得很,雪一下就是有好幾公分。上學的來回路上,我是哪里有雪走哪里,聽著腳下的“咯吱”、“咯吱”的聲音,心情用兩個字表達最合適,就是“倍爽”。調皮的丫頭,有時還隨手從草垛的麥苫子上挖下一把雪,攥成團兒,邊走邊吃,享受著冰冰涼的快感。即使沒有雪,路上也不會寂寞,經常腳下踢著一塊土坷垃或磚頭逗自己開心,腳下的鞋子也因此比弟弟的還早多出了一個窟窿......
? ? 曾經做過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也曾講給女兒聽,逗得她前仰后合,捧著肚子笑。
? ? 那是我上三年級的夏天,燥熱難耐,蟬嘶啞著嗓子卻不停地叫著。中午,我用玻璃瓶盛了滿滿一瓶熱水,因為太熱,就用手絹托著去上學。學校就在我們村子東邊的朱家村,很近。兩個村子之間有農田相隔,為了兩村村民走路方便,中間留有一條一米多寬的土路。田里種植的玉米苗有筷子高,天太熱,田地都有了裂紋,可憐的玉米苗蔫著葉子,耷拉著腦袋,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我這會也感覺口干舌燥起來,再摸摸瓶子,依然燙手。
? ? 正在我苦于喝不到水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看到路邊水渠里汩汩奔流的井水,清冽的井水吸引著我,我心下一喜,瓶子里的水這么熱,正好借機給它降降溫。于是,我把燙手的玻璃瓶放到了清涼的水里,心里還美美地想:這回就好了,一會就能喝上不涼不熱的水了。
? ? 正當我為自己的小聰明沾沾自喜的時候,突然聽到“啪”的一聲響,隨即眼前冒出一股白色的氣體,我莫名其妙,下意識里想把瓶子從涼水里提起來看看,瞬間感覺瓶子好輕好輕,再往上提,一看,哇塞,瓶子底呢,低頭再看水渠里,瓶底沉在水底,熱水早不知了去向。我只有眼巴巴地看著,任憑井水肆虐的流淌......
2.啟? 蒙?
? ? 小時候,經濟條件差,當時的圖書不像現在琳瑯滿目、種類繁多,各種資源匱乏得要命,家里沒有什么書籍可讀,獲取知識的途徑也少得可憐。上學以后,還好點,有書看了,還有課外書,所謂的課外書就是那些版面比較小的畫本,我們都叫它小畫書或小人書。除了小畫書外,電臺、電影、電視也開闊了我的視野,成了我汲取眾多知識養料的源泉。
? ? 俗話說“農家的孩子早當家”,記憶中,六七歲我就開始幫家里干活了,洗碗、掃地、燒水、做飯。上了學,因為家里田地多,父母帶著大姐在地里忙活,只有到天擦黑了才往家趕,我放學早,自然這些活也由我來做。這段時間也是我最享受的時候,陪伴自己時間最多的就是收音機了。以前沒覺出來,現在倒覺得我得感謝自己的父親了,是他一直沒有間斷我對電臺的迷戀。
? ? 那時,收音機里播放的節目很多,我比較喜歡的有:廣播劇、相聲、歌曲、評書、小喇叭、星星火炬,特別是評書和小喇叭節目是我的最愛,我喜歡的評書有劉蘭芳的《楊家將》、《岳飛傳》,單田芳的《三俠五義》、《隋唐演義》、《童林傳》,還有小喇叭節目的孫靜修老爺爺講的《西游記》,摸透了節目的播放時間,適合我聽的節目頻道,每天放了學,回家后先把書包放下,然后就把收音機搬到天井的廚房門口,調到想聽的頻道,當聽到“小喇叭節目開始廣播了,噠嘀噠,噠嘀噠,噠噠……”,心里就松了一口氣,慶幸沒有錯過播出時間,這才準備燒水、做飯。一邊聽一邊干活,那份愜意就甭提了。
? ? 有時候也會有耽誤聽評書的情況,就等到晚上第三個時間段聽。那個癡迷勁讓我聽壞了好幾臺收音機,直到今天,我還對聽小說樂此不疲,手機里下載了懶人聽書、喜馬拉雅聽書軟件,茶余飯后打發時間,也算是生活中的另一種陪伴吧。
? ? 說完了電臺,咱再來聊聊影視對我的影響。小時候,一聽說哪里有電影看,就早早的吃完晚飯,拿著好幾個凳子去占地方,那時,每個村子都有一個大場院,放電影自然都會選擇這樣的場所,臨莊北院得到消息的也都趕來了,場面非常熱鬧,畢竟一年當中很少有電影看的。看過的電影有故事片《畫皮》、《小翠》、《白蛇傳》、《苦菜花》、《劉三姐》等;抗戰片有《閃閃的紅星》、《紅巖》、《地雷戰》、《地道戰》、《鐵道游擊隊》等;戲曲片有《龍女》、《女駙馬》、《花為媒》等。
? ? 后來聽說附近林場和單位新買了電視機,正播放很帶勁的電視連續劇,心里掛念得不行,一到晚上就纏著大姐陪我去看,記得在附近的林場看過《射雕英雄傳》,在現在立交橋附近即原面粉廠南邊看過《霍元甲》、《陳真傳》。
? ? 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村里也有了電視機,每天播放的時間是傍晚時分。孩子們總是心急的,不管大人們還在農田里干活,都早早的集聚在大隊部門前,盼望著早點開門,早的話,還可以看會動畫片。看過的電視劇印象最深的就是《排球女將》、《西游記》、《血疑》了,有一次,村支書外出,可能太累,早早地休息了,大隊部沒開門,為了看電視劇,村民們齊聚村支書的家門前,硬把支書從被窩里給拉了出來。
? ? 可惜,村里的電視機不久就被看壞了,時隔不久,村里的老楊家不知從哪里淘了臺電視機,那時電壓不穩,經常停電,老楊就用發電機發電。因為老楊家的一對兒女年齡跟我差不多,當然看動畫片的機會就來了。看得最多的動畫片有《黑貓警長》、《藍精靈》、《花仙子》、《聰明的一休》。后來我家也有了電視機,奇怪的是,自從家里有了電視機,看過的電視片很多,但記憶卻不是那么清晰了。
? ? 在我上四、五年級的時候,可能是聽小說、故事聽多了,竟給同學們講起了自己編的故事來,而且她們都聽得著了迷,一下課就圍著我,問以后怎么樣了,哈哈,現在想來,感覺真有點對不起她們了。
3.第一次逃學
? ? 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逃學在我的學生生涯里也是最后一次。
? ? 上一年級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布置了作業,并告誡學生:誰要是做不完,明天就別來上學了!現在看來這只是老師督促學生把作業做完的常用語,可在當時,小小年紀的我卻信以為真。
? ? 忘記了是因為什么,我沒有做完作業,一想老師的告誡,不敢去學校了,可又怕家長訓斥,于是到上學的時間,還是背著書包走出了家門。一邊走一邊計劃,上哪里度過這個半天呢。路經鄰村的場院,看到其間堆放的幾個大麥垛,心里靈機一動,接下來,便是在麥垛上做文章了。從麥垛上抽下很多的麥秸,抽出一個洞,可以坐到里面,然后拿出作業做起來。做完了作業,離放學的時間還早,覺得很無聊,自己就自娛自樂起來。偶有路過的村民,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我不敢與人對視,心里覺得好不自在。
? ? 好不容易盼到了放學,我可以回家了,混到放學的隊伍里,同學告訴我:“老師讓你上學去!“
? ? 下午老師找我談話,問我為什么不上學,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老師苦笑了一聲,最后說:“以后要按時寫完作業!“
? ? 從那以后,那位老師在教我的過程中再也沒說過寫不完作業就別來上學的話,我也再也沒有不完成作業,再也沒有逃過學。
4.游? 戲
? ? 小時候的游戲可謂種類繁多,花樣百出,像滾鐵環、丟沙包、摸人、跳房子、踢毽子、撿石子、跑馬城、闖拐、扛人、木頭人、玩泥巴、石頭剪子布、手心手背、彈玻璃球、捉迷藏、丟手絹、跳皮筋、下五福、四頂、斗獸棋(一種自制的以“鼠、貓、狗、狼、豹、虎、獅、象”八獸為一個循環,兩色共十六張牌的紙牌游戲,是暗著出牌,然后比大小)、挑冰糕棍(為了玩這個游戲,要積累很多根冰糕棍,那會兒像著了謎一樣,一邊走,一邊用眼睛到處劃拉,如果看到眼前一亮,肯定是找到了冰糕棍。)、老鷹捉小雞等等,男孩子們最熱衷的游戲就是打木尖、嗨元寶、鏈子槍、打彈弓,夏天就粘知了,真是五花八門,不勝枚舉。再看看現在的孩子,除了上網,就是看電視,很少自己動手動腦地做游戲,好了就看本書,感覺他們不知道怎么玩,孩子又少,沒有玩伴,真是有點可憐。那時候村里像我一般大的女孩子沒有幾個,有時候我也跟著男孩子像野孩子一樣,領著跟在屁股后面的小弟不知疲倦地到處瘋跑,哈哈,有點野丫頭的樣子。
? ? 上學以后,就乖了很多,玩的游戲就相對少了,丟沙包、跳房子、踢毽子、拾石子、跳皮筋還是經常會玩的,有時候大家比賽翻跟頭、倒立,我也算是佼佼者了。
? ? 如果聽故事也算是一種游戲的話,我還喜歡聽故事,聽爸爸及村里的老人講故事,媽媽是不會講故事的,倒是現在每次回家,媽媽總會談起以前的事來,讓我加深了對過去很多事的印象。
5.學騎自行車
? ? 現在的交通工具可謂是五花八門,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那速度都快得不要不要的。在眾多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車算是最不起眼的了。
? ? 說起自行車,前幾年誰家里沒有幾輛自行車啊,但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有了更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出門騎自行車的越來越少了。然而,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靠腳量的年代,一輛自行車可以說是一個家庭當中比較昂貴的大件了,很多家庭連這個也是買不起的。家里第一輛自行車是永久牌的,二手的小輪車,它是直屬爸爸的。六、七歲的時候,爸爸在工地上因干活賣力,出勤滿分,獎勵了一輛白象牌的大輪自行車,那輛舊自行車就成了我們姐弟四人的練習工具。
? ? 學騎自行車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先找一個寬闊的場地,那時,村里都有一個大場院,其間堆著一個個的麥垛,正好可以當跌倒的靠山,嘿嘿。選好了場地,開始學騎車。大姐是第一個學會的,她既有經驗,又有力氣,在后面給我當保鏢。不過,剛上車心里還是很慌的,那車把也不聽我使喚,左右亂擺,騎不長時間身子就歪歪扭扭的了,大姐實在招架不住了,就把我放倒在麥垛上,然后告訴我說:“你先學著溜車兒吧”。那時人小,腿短,車子又高又大,騎到車座上簡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就只能像別的孩子一樣先學溜車,等能駕馭車子后,再學掏腿。經常看到像我一樣的騎著掏腿車在麥場里兜風的“騎士們”,在車子上一起一伏的,撒歡一樣,有時也會發生車倒人翻的情況,厲害了哭幾聲,一般是扶起車子,撇撇嘴,然后繼續,好像那個時候的孩子特別皮實。
? ? 等我學會了掏腿,就繼續往更高的一級努力,那就是騎大梁(當時的自行車中間都有一根橫梁,稱為大梁。),因為掏腿實在太累人。可是騎大梁也不好受,屁股還是沒有著落,身子也是一高一低,此起彼伏的,實在累了,就騎在大梁上休息一會,然后繼續前行。
? ? 最美的就是坐上車座了,很舒服,可是腿短,兩只腳懸在半空,為了夠到車蹬子,身體也隨著扭向一邊,這樣左一扭,右一扭,整個車子也跟著晃動起來,兩只腳來回的倒班,車子才不會慢下來,蹬不了多久,就累得不行了,再換成騎大梁,現在想起這幅畫面都覺得很搞笑。
? ? 大姐、二姐都退學早,也就過早的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她們先后跟著建筑隊外出掙錢,來回路途較遠,各自就都買了新的自行車。眼熱得我是不行不行的,想騎新車玩,姐姐心疼新車會被我碰壞,舍不得給我騎,我就去求媽媽,回來再求姐姐,也有被批準的時候,心里自然是喜不自禁,過把癮后滿足得自然是不要不要的。
? ? 上初中后,我有了自己的自行車,是一輛大輪的舊車,雖然是舊的,但我也很知足,可以騎著它在鄉間的土路上顛簸,兜風,上學的時間也沒有那么緊張了。
? ? 感謝那個年代,帶給我那么多關于自行車的記憶與樂趣,豐富了我的童年生活,我會帶上她,經常追溯往昔,飛越時空,回到那時、那人、那事中。
6.換 大 糖
? ? 說起大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只有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才明白。大糖實際上就是糖塊,是長方形的,晶瑩剔透的,也有五顏六色的,用一張小正方形的玻璃紙包著。換大糖,指的是不一定用錢買,也可以拿家里的東西交換,例如:酒瓶、雞蛋、頭發、舊衣物等等。
? ? 那時,村里沒有集市,大的集市離得很遠,要買東西也不方便。不過,有一個賣貨郎拿著一個撥浪鼓,經常會到村里賣東西,有婦女用的化妝品,生活用的家居品,吸引我眼球的自然就是那些吃食和玩意兒,大糖要算首當其沖的。每次賣貨郎一來,都會晃動他獨有的撥浪鼓,吸引的大姑娘、小媳婦,還有小不點們,都從家里跑到大街上。看到貨郎的貨架上琳瑯滿目,五彩斑斕的貨物,都會眼前一亮,沖上前去,把貨郎擠到一邊,細心挑選自己喜歡的物品,直到買到自己心儀的貨物,才心滿意足的回家去。
? ? 小不點們是擠不過大人的,我們就站在一邊看,看大人們挑來挑去,嘰嘰喳喳,等他們散去,我們開始細心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選好了,再讓貨郎幫忙看著,就跑回家央求家長,一旦愿望實現,就在小伙伴們面前炫耀一番。
? ? 偶爾母親也會買點東西,順便給我也買塊大糖吃,那時的大糖是可以分著吃的,放在嘴里,用門牙一咬兩三份,給在場的眼巴巴地看著的孩子們分分,最后,到嘴里的也只剩一點點了。即使如此,嘴里含著那一點點大糖,也會心滿意足的,那一絲絲的甜意,沁入心脾,感覺好美妙,心想這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好吃的東東啊。當然,更多的時候,是沒得吃,只能艷羨別人手里的東西,垂頭喪氣,無可奈何地走開。好在,小孩子的天性讓這份不如意很快就投入到別的事情中了。
? ? 最美的時候就是過春節前夕,父母會趕大集,偶爾還會帶著我去,買好吃的,買鞭炮,還會買大糖。母親心靈手巧,過年的衣服都是她自己給我們縫制的,還在衣服上縫上口袋,這樣,就可以把心愛的大糖放到里面,細水長流了。
? ? 因為小時候酷愛吃糖,又缺少對健康知識的了解,以至于牙齒過早的松動,還有了蟲牙。所以還是提醒家長,不要讓小孩子食用過多的糖哦,因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即使知道,也缺乏自制力,需要家長的監督和控制。
7.爆棒子花
? ? 爆棒子花,是小時候最能引爆村里孩子們轟動的大事。到了冬天,農閑的時候,只要是聽到街上的巨響聲,孩子們就會興奮起來。大閨女、小媳婦,端著盆子或簸箕,排著很長很長的隊伍,一邊等待一邊拉家常,小孩子們就圍著看,心里好生奇怪,怎么棒子粒到了那大鐵肚子里,火一燒,腳一踩,就變成白花花的棒子花了呢,那時候一直以為是腳揣的鐵鍋肚子才出來了花的。
? ? 那時候一鍋2分錢,現在2、3塊。變得是歲月和金錢,不變的是記憶。黑乎乎的家伙什:一個簡易的爐子,一個黑乎乎的大肚家伙什,一盆煤炭,一條很長的口袋。這就是那時的爆棒子花工具。最期待的是那聲神奇的巨響,白煙過后飄來一股濃濃的香味,黃色的棒子粒在一瞬間變成了一堆白花花。有時候,也加點糖精到里面,棒子花就會吃起來又香又甜又脆。現在也經常會吃棒子花,但已吃不出當年的味道了,不知是它變了,還是我的口味變了。
8. 盼 年
? ? 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盼著能穿新衣服,能吃好東西;盼著打燈籠、甩鞭炮,手拿著滴滴信兒,跟在扛著弟弟的爸爸后邊到大街上玩;盼著媽媽把壓歲錢放到我的小口袋里(雖然不多,有時媽媽怕我們丟了,還會要回去,但心里也是高興的)。
? ? 受生活條件所限,不能買現成的漂亮衣服穿,但媽媽的巧手卻能滿足我們對新衣的渴望。媽媽會到集市上,看看比較滿意的新衣服樣子,記在心里,然后裁上好看的布料,回來后再一針一線的縫制出成品衣服的模樣,羨慕的小伙伴們不得了,讓我在外邊也賺足了面子。
? ? 每到過年,都會看到爸爸、媽媽忙個不停,一會干這,一會又干那,打掃衛生、蒸干糧、炸年貨、貼對聯、包水餃、放鞭炮,那個忙啊,真是在忙年。當然,我也會干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十二歲那年(大姐十七,二姐十四,弟弟十歲)媽媽吩咐我們姐弟四個,一起下手,每人和一盆面,自己攢出餑餑,自己燒火,蒸出的餑餑自己吃。嗬,四個人各顯神通,都不示弱,在大姐的幫助下,我和弟弟也都完成了任務。
? ? 等到除夕之夜,一邊看著春節文藝晚會,一邊嗑著瓜子,吃著糖果,感覺好幸福,一般熬不到午夜12點,就上眼皮粘下眼皮了,也就各自乖乖地去睡了。只記得,地上的瓜子皮,媽媽是不讓掃掉的,說是把一年的福氣帶到明年。也清楚午夜12點是新年的伊始,那會,村子里以及周圍的村子都會鞭炮齊鳴,噼里啪啦的響成一片,但對我來說,這片巨響也都被淹沒在我的夢境里了。
? ? 一大早,被媽媽那低沉而有力的催促聲把我從夢里拉了出來,天還黑漆漆的,周圍的鞭炮聲提醒了我,“過年了!”一會兒,睡意全消,把媽媽放在枕頭邊上的新衣服穿戴一新,美美地下了床,剛要大聲吆喝弟弟,“起——”,那“床”字還沒來得及出口,就被媽媽投來的嚴厲目光給噎了回去。從那以后,每年的大年初一早上我都沉默不語或者是小聲細語。后來問及此事,原來是因為大年初一,香案上擺上供品,先人的神靈及各路的神仙都降臨人間,孩子大聲講話會驚到他們,引起不吉利的事情,心里不禁暗自思忖:神仙們的膽子原來這么小啊。
? ? 大年初一拜大年,在村子里,吃罷了早飯(餃子),街上成群結隊的,男的一幫,女的一群,姑娘們就聚到一起,打撲克、說笑話,我就跟在媽媽的后面,各家各戶地串,每到一家,大人們都會抓來一把糖果塞給我,塞得口袋里滿滿的,心里自然也是滿滿,甜甜的。
? ? 童年的故事回憶起來總是甜美的,過去的時光,對于我們已經是遙遠的夢境,兒時的欣喜與落寞,現在看來都是心底溫暖的記憶。
夢里尋芳千百度,
暗香浮動醉心湖。
重溫年少童時趣,
往事如歌抒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