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有關“隱形貧困人口”的描述是在朋友圈里的大學某位老師發出來的,當時覺得很有意思,后來在熱搜上又再次見到?!半[形貧困人口”這一新詞幾天前由某生活資訊微信號提出,簡單理解就是“看起來有錢,但其實很窮”。
網上廣為流傳的解釋是:“吃精致的法餐、用限量的口紅、請高價的私教、租熱門商區的房子、去歐洲日本旅游、捧小眾文化產品,但沒有房產、資產、積蓄,甚至信用卡巨量負債”,聽起來像是因過度消費享樂而造就的相對貧窮,并不特別讓人同情。
沒過幾天又出現一熱搜:睡后收入。睡后收入是指一覺醒來就有的收入,你不用去做些什么,收入就會持續增加。我們平時上班工作賺的錢,都叫做“主動收入”,一旦你停止干活,收入也隨即停止了,而“睡后收入”屬于我們常說的“被動收入”。
這兩點引起當下許多中少年人的同感,我雖覺得這兩個新熱點有些意思,但是看多了,就覺得現在的人吧,嚴重受到資本主義的影響,滿腦子都是如何快速賺大錢,即使想學能力也是想著快速學習達到目的,比如我在荔枝微課上看到一些課程名,比如“14天快速瘦10天”“如何從月薪3000到年入20w”,就覺得我們現在是在做快速運動,什么都想快速達到目的。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大多數人手上都沒有什么技能,然后還欠了一屁股債,有的甚至過于追求表面的光鮮,超過自己的能力范圍,最后又滿是后悔。
在這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通過互聯網接觸到很多的碎片化的信息,我們應該理性對待各類信息,不要盲目跟風,還要做到腳踏實地,理性理財,慢慢積累自身的資本。就像《等風來》的最后一段話:這一路的旅行也好,自己本來的生活也好,其實都不用急著做出任何決定或改變。當站在人生的懸崖邊時,不如先不要動,不要向前沖,要做的或許只是靜靜的,等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