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陌生人》是2010年上映的泰國電影,講的是一個泰國男生失戀后在韓國旅程中和另一個在韓國旅行的泰國姑娘之間發生的故事。
想當年自己也被韓劇毒害的不要不要的,就像劇中的女主角一樣,幻想成為浪漫愛情故事的創造者。而身邊也會有一個說話欠抽的男主角,毫不留情的嘲笑我被狗血韓劇洗腦。
雖然是一部泰劇,聽不懂臺詞,但演員的演技很到位,感情很真實,或者說是編劇寫的太真實,真實的讓我想起了3年前的某些場景,某些時光。當女主角遇上男主前任落荒而逃,一個人在車上才敢釋放自己的難過時,看的讓人心酸。最后兩個人成了熟悉的陌生人。知道你在這個城市,卻連你的名字都不知道,連找你都無從找起。
美好的青春都是用來回憶的,因為得不到,不完滿,所以有遺憾,因為接受不了遺憾,總希望在某一天能彌補這個遺憾,于是一直念念不忘。
本以為自己會洋洋灑灑寫上千字文,但真正想一吐為快時,發現并不是那么回事。故事的結局,兩個不知道彼此姓名的人,還能通過電臺傾訴自己的真心,而現實的故事里,“分手”也許真的就代表永遠不見,離開就等于死亡吧。
很多時候我都在琢磨一句話:生離死別。人生的痛苦莫過于此。為什么生離和死別一樣痛苦呢?至少離開的人,也許還好好活著。后來,奶奶跟我講了個故事,我許久沒有再想這句話,因為一想起來,淚就止不了。
我本來是有一個晚爺爺的,在我們那,排行最小的爺爺就叫晚爺爺。晚爺爺和爺爺從小相依為命,三歲的時候,婆婆(爺爺的媽媽)就過世了,晚爺爺15歲的時候,抓壯丁抓去打仗了,爺爺那時候已經有家室了,所以留在家沒去。聽奶奶說,晚爺爺那一走,再也沒有回來過,到現在也不知道是生是死。我問奶奶,爺爺想過找他嗎?奶奶很淡定的說,想找也要有個地方吧?宛然一副在聊別人家的故事的口吻,然后自己摘著菜,做飯去了。
爺爺是在我小學四年級的時候過世的,從那天起,奶奶一直一個人活到現在。她總有一句口頭禪掛在嘴上:唉,你們啊,就是來找債來了,上天派你們來折磨我的,長大了,誰還記得我喲。后來,孫子孫女都長大了,背井離鄉去了,剛出門的前兩年,清明節還回家掃墓,今年我一打聽除了在家的幾個叔叔嬸嬸,孫輩的就一個小妹回家了,因為離家近。有些個兄弟姐妹的,連電話都不打回家。我給奶奶打電話,讓我母親開免提,奶奶自個在那里又笑又說話的,一個勁應著,好,好呢。而我,其實一句話也沒說。我跟我媽媽說,奶奶是不是聽不見了啊?突然間,我很傷感。人在前世,是要積攢多少緣分,才能換得今生為親人。
很多人,一別,就是永遠了。
古人說這個“生離死別”的意義,也許早就暗含了結局吧,離開了,跟死去了,都一樣,反正是再也見不著了。不過,“離開”這個詞有一點好,至少還能給活著的人一點生存的寄托,哪怕那是一個自欺欺人的夢。
我的個人情感太豐富了,總是繃不住就想給家人打電話,總想一有事情就想找朋友說說話,因為我知道,人生從出生開始,就在倒計時,我們能夠相親相愛的次數,用一次,就少一次了。
年輕的時候,不懂珍惜,以至于往后的時光,都用來回憶。
如果能夠從現在開始,珍惜身邊每一個不可多得的人,幸福,也許就能停留的久一點,或許,我們再也不用忍受人為的傷害了。
再回到三年前,如果那個時候的我懂得這個道理,也許現在也不會是一個人了。至少不會彼此傷害,讓一個愛著自己的人最終選擇了離開。
很多人都說分手是因為不合適,我一直都認為這是個“借口”,為自己的不負責任找的借口。但事實上,人又有幾個人是能每件事情都負責的呢,至少沒必要或不值得的責任不需要付,人是不會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的。如此想來,兩個彼此傷害的人的確是不適合在一起。分手了,應該是種解脫。
在情感的世界里,我們可以自由選擇出入,但沒有人想從一開始就好好的珍惜,留在彼此的世界里一起前行。如果還有再見,我想把原來沒有完成的幸福繼續,哪怕是換了一個人,又有什么緊要的呢?但這終究是個遺憾,有遺憾才有人生,才值得被懷戀。
人很難一直記住快樂的事情,卻對難過的事情久久難以忘懷。如果將來我老了,我如果太快樂,會不會因為不記得以前的快樂而變得沒有過去了呢?如果是這樣,我能夠真真切切的痛一次,提醒我自己,這個世界我曾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