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記事起,年味就像被鎖進了幾道家常菜里,年年準(zhǔn)時赴約。直到小學(xué)畢業(yè),每年大年三十的年夜飯,都像被施了定身咒,穩(wěn)穩(wěn)地擺在餐桌上,從未變過模樣。
兩盤色澤鮮綠的芹菜炒肉,一大鍋蘿卜、豬肉、海帶與粉條交織的 “大雜燴”,便是我家年夜飯的全部陣容。那時家里背著外債,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八瓣花,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也正因菜式簡單,做飯花不了多少時間,我家總是村里最早開飯的。
大年三十那天,廚房就是家里最熱鬧的戰(zhàn)場。母親在灶臺前忙得腳不沾地,父親在一旁遞蔥拿蒜打下手,我則像個小尾巴,眼巴巴地跟在旁邊,瞅準(zhǔn)時機遞個碗、拿雙筷子。芹菜炒肉的香味在屋子里橫沖直撞,勾得我饞蟲直冒,眼睛死死地盯著鍋里,心里不停地念叨:“快熟啊,快開飯吧!”
好不容易飯菜上桌,其實就是兩盤芹菜燒肉,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暖烘烘的。我夾起一筷子芹菜炒肉,嫩綠的芹菜帶著清新的香氣,豬肉炒得軟嫩,肥的部分入口即化,一點也不油膩。食材的味道在舌尖上跳起了舞,每一口都讓人從舌尖暖到心窩。
因為吃得早,等家里的活兒忙完,我就撒歡兒似的跑出去找鄰居家小伙伴玩??擅看蔚剿麄兗?,都能看到一桌子好菜,燒雞油亮、肘子軟爛、糖醋魚色澤誘人,還有花花綠綠的糖果和點心。我站在門口,心里滿是羨慕,又有點失落,只能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吃得有滋有味。要是有人熱情地遞過來點心,我還會故作矜持地說:“不吃不吃,我家里也有?!?可那眼睛卻怎么也挪不開。
那鍋蘿卜豬肉燉粉條,大年三十是不吃的,得留著。因為初二早上吃熱剩菜時,味道才登峰造極。經(jīng)過一夜的 “沉睡”,各種食材的味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得更加濃郁。每次熱剩菜,我都像個小衛(wèi)士,守在灶臺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鍋里,就盼著第一時間吃到那口饞了一年的美味。
上初中后,家里條件慢慢好了起來,年夜飯的菜也越來越豐盛。大魚大肉擺滿了桌,海鮮、水果、點心應(yīng)有盡有??晌疫€是對那道蘿卜豬肉燉粉條偏愛有加,每次吃年夜飯,都得先盛上一盤,吃得肚子圓滾滾才罷休。
只是后來,這道菜上桌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我忍不住問母親為啥不做了,母親笑著說:“以前是窮,沒啥菜吃才做,現(xiàn)在好吃的多得吃不完,誰還惦記那個?!?/p>
可對我來說,這道菜早就不是簡單的食物,而是刻在記憶深處的年味,是童年的味道,是家的溫暖。即便如今餐桌上的佳肴越來越多,蘿卜豬肉燉粉條在我心里,始終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