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熬夜追著一部電視劇到凌晨兩點,好久沒試過這么激情了,剛在東方衛視播出的電視版《致青春 》。
彷佛一看青春劇就重游了一次青春期,說真的,我一直沒覺得自己已經過了青春期,18歲感覺離自己不是很遠,就像在昨天,在前天,在眼前。
青春,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確實是讓我們一輩子都難以忘懷,讀書是那么美好,同學是那么彌足珍貴,學校是那么的神圣。所以,我認為青春期真是要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才算是一個完整的青春期,特別特別特別的神一般的存在意義。尤其是初中到高中,在固定的地方上學很重要,這時候思想萌芽期到三觀樹立有著很標志性的時間點,也是內心世界建立的一個孵化期。
在以前讀書時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我讀大學了,那我一定不要選家鄉的省份就讀,要跳離、逃脫這個地方的固有束縛,到更遠的地方去看。上海外灘、昆明四季如春、武漢櫻花這些多好啊,不過事實上我未能如愿。
回想起畢業季,發生一件讓我覺得很搞笑的事。我去參加了譚爸的大學畢業典禮,然而那會卻完全不認識他,卻參與了他人生重要時刻的見證人。
這讓我想起了韓國的一部電視劇《妓生傳》里的一個劇情,女主和男主在結婚那天,女主的養父養母剛好有急事來不了現場,后來叫了同學的大伯和伯母來替代一下父母的角色。但事實是竟然那對替代父母的人就是她的親生父母。他們苦苦尋覓她,她也在不斷的找親生父母,以為是人生重要時刻的錯過卻最后成就了自己的期盼。這就好像冥冥中注定了一樣,你希望的,生活一定會在某個節點還給你,前提是你要有這個執念。
2
其實喜歡某一個人,也許是因為在內心深處他們成為了我想要成為的人,經歷了我想要經歷的青春,過上了我想要過的人生,符合了自己的期盼。有時候對于自己的現狀覺得有點無能為力的感覺,是因為自己的無能、沒理想、沒追求嗎?我也答不出來。一時我激情昂揚,覺得世界任我翱翔;一時覺得頹廢不已,只能在這里動動嘴皮子。
說實在,我喜歡《致青春》是因為女主的人設,敢于做自己、敢于闖禍、敢于承擔,但我更喜歡演女主的陳瑤,演得很超凡呢!感覺她撐起了整場戲。
陳瑤是誰?
是那個網路熱劇《無心法師》里飾演大反派百年女煞岳綺羅;
是去年播的《青丘狐傳說》中飾演游戲人間的狐妖花月,與張若昀飾演的劉子固上演了一段愛恨糾葛。
這次的電視版劇本籌備階段超過了兩年時間,在正式拍攝階段,為了保證電視劇品質和細節的到位,先后到蘇州、上海、婺源,意大利等地取景。而陳瑤本人也坦言為塑造鄭微做出許多犧牲,剪去留了多年的長發,在拍攝第一個月就暴瘦20斤。網友夸贊陳瑤是本色出演鄭微,楊文軍導演也說,見到陳瑤后,立即就定下她。
她自然不造作、入木三分的演技感染了眾多觀眾,出道時間不長,僅一年多,微博已吸粉過百萬,現就讀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在這里來關注一下她的經紀公司“上海唐人電影制作有限公司”。
唐人影視很喜歡捧新人,在這點是很難得的,而且唐人相對來說比較干凈,不會讓藝人出去跑飯局(你懂得),藝人只需要安心待在公司接戲進修演技就好。胡歌、劉詩詩都是在這個公司旗下,所以說,一個好東家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唐人在圈內的影響力不算大,旗下藝人也不算多,出品的影視作品主要以年輕群體為主,如膾炙人口的《仙劍奇俠傳》、《軒轅劍之天之痕》等就是它出品的。
3
在這些年履歷中,非常有感悟的一點就是,人生必須要有一個拿得出手的技能。這個技能必定是可以成為你標簽的那種,例如演技好、會唱歌、跳舞、畫畫、主持等等,往后的人生必定能派上用場,也會讓人生路走得堅定很多。
相信大家都對演藝圈的信息很感興趣,微信公眾號中也有不少專門分享解剖演藝信息的號,很受大眾的追捧。在大眾眼里,演藝圈是高逼格但又混亂的圈子,同時這又是一個持續發酵的產業,跟影視相關的周邊產業也在蓬勃向上。
說真的,個人認為在廣東地區相對是較少走上國內文化產業平臺,可能是文化底蘊的不同。廣東的教育更多注重務實和實踐,天馬行空的較少;而滬江、東北地區普遍從小受到相關的一些民間文化熏陶,似乎就更多人往文化產業發展。尤其是上海、北京地區,藝術類學校云集,幾乎聚集了國內頂尖的深造學府。
例如中戲2015級表演系只招50人,兩個班,一個前兩年在俄羅斯中外合作2+2,另外一個班在國內,各25人。最近很火的“國民初戀”劉昊然所在的中戲影視戲劇表演專業,9個女生16個男生,女生貌美如花,男生帥氣陽光。讓人不免感嘆,全國最高顏值班不枉如此了。
常在藝考新聞里聽到“北影中戲上戲南藝浙傳”,一千多人的考試,往往就招幾十人,想想都有點“頭破血流”激烈競爭的畫面,頗具神秘色彩。演員在目前被大眾貼上高收入、自由、價值體現等標簽,所以大家都前仆后繼的往前沖,一旦成名,那就不單是實現財務自由這么小兒科了,布加迪、阿斯頓、蘭博基尼、萊斯萊斯任君選擇。
以下根據網絡上的資料簡單的普及下:
北影:北京電影學院
被稱為“中國電影人的搖籃”,在國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名人輩出,多數會考分數足夠的都會將北影列為第一選擇,總體側重點是在戲劇舞臺表演的基礎上偏向鏡頭表演的。
中戲:中央戲劇學院
大部分人都是在北影和中戲徘徊,中戲較注重戲劇舞臺的表演,更適合潛心戲劇藝術的學生。它的表演系應該是國內最好的,中戲表演系畢業基本可以作為于演技出眾的代名詞。目前來說,好像還是中戲的孩子們表演的基本功更強一些,原因無他,他們訓練地嚴苛一些,學生們更刻苦一些。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系雖然出的明星更多,但若看扎實演技,中戲表演系首當其沖!
上戲:上海戲劇學院
上戲的綜合水平也不差,胡歌就是在這里畢業的,但唯一的硬傷是校址不在北京,因此知名度還趕不上北影中戲。
南藝:南京藝術學院
南藝個綜合類藝術大學,美術音樂院系、影視學院的專業也比較全,學校的級別也很高。影視教育方面,南藝還沒出什么值得說的成績,但近幾年學校非常重視的,每年都會在北電、中戲的考試落榜學生尋找有才華和潛力的人才,長期下來,南藝一定可以成為影視業中一支強大的力量。
南藝在全國很多大城市都設有考點,專業考試競爭也不大,對于考北電、中戲不太順利的學生也許是個機會,而且南藝在專業設置比較全,中戲北電有的,南藝也有,一般學生會把南藝作為自己的保底學校。
浙傳:浙江傳媒學院
素有“北有北廣,南有浙廣”之說,前幾年從專科升到了本科,和中國傳媒大學的教學設置差不多,相當于低一檔的中國傳媒大學,在南方的電視臺里還有點影響。在播音主持方面還是不錯的,比中傳好考不少,尤其是文化課沒有中傳要求那么變態的高。
4
近幾年大家對內地制作的電影和電視劇的關注度很高,所以也催生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網絡作家、編劇、剪輯師、特效師、配音師、演員、主持等等都受到了不少的追捧。在以前,當作家是不怎么掙錢的,有些連養活自己都成問題,反觀現在只要你有夠硬的功底和潛在的粉絲,你還可能登上富豪榜。
市場上常說“IP劇”是什么呢?普及一下: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直譯是知識產權,它可以是一個故事,一種形象,一件藝術品,一種流行文化。更多的是指適合二次或多次改編開發的影視文學、游戲動漫等。IP劇,是指在有一定粉絲數量基礎上的國產原創網絡小說、游戲、動漫為題材創作改編而成的影視劇。
為什么現在作家可以掙錢?就是因為其站在IP背后成千上萬的狂熱粉絲和他們不容小覷的消費能力,可以改成電影、電視劇、游戲、動漫等,作家享有原創著作權被買斷的利潤,并且出版書籍后只要在將來每賣出一本書,作家都能在書價中分一杯羹,有的是幾塊/本,有的可能更高十幾塊/本。
IP劇目前在中國興起的時間也就近幾年,在國外這是一個非常完善的產業了,除了做成電影視作品,還會做延伸產品。例如迪士尼影業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它在電影視作品上市前就會推出相應人物的公仔,在各大市場都可以購買到,這是價值認同的一種延伸。像《捉妖記》中的胡巴、《大圣歸來》的悟空和小男孩,放在國外早被制作公司鋪成滿街的公仔、印刷的紀念品之類的。不過在中國就比較難實現,因為中國人大部分比較講究性價比,花幾十塊買個公仔只是因為我喜歡那個角色,而且電影時時都有在新片上映,sorry,臣妾做不到。
5
在娛樂圈中,有些人就是天生自帶的靈氣,像倪妮、白百何、迪麗熱巴這些都是很有自我色彩代表的演員。你給她一棵樹,她可以給你一整片森林,具有非常強的領悟力、感染力和可塑性,讓人不自覺地把所有目光聚焦在她們身上并喜歡上她。
靈氣,這真是一個天生的技術活,復制不了,如果說我最希望小朋友長大了成為怎么樣的人,那就是這種有思想,自己可以很好經營事業和人生的明白人。
若達如此,相信可以過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