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第一盤《斗羅大陸》解讒中我們說到,天賦不同于開掛,不是個別人的特權,而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禮物,且有領域之分。
比如說,大師玉小剛的天賦在于理論研究,唐月華的天賦在于對氣質的拿捏、溝通的藝術與處世智慧。
如果努力用對了地方,OK,大師就是當之無愧的理論界獨孤求敗,唐月華就是禮儀培訓專家。
反之,讓玉小剛去死磕戰斗,打小怪獸都夠嗆。唐月華估計到哪兒都戰五渣,被虐得渣都不剩。
找到自己的天賦領域,并在該領域精耕細作多年,不斷思考,不斷試錯,不斷進步,想不收獲事業都不行。
用公式總結:天賦+努力+時間=事業。
二
可惜,現實是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天賦領域,不過是隨波逐流。
天賦領域說來簡單,但也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那樣,很多人只看見一片虛無,而忽略了那點微弱的光。
馬云說,這個鍋,我們的教育得背。
我印象中最深的一篇初中作文,不是《紅樓夢》的“誰解其中味”,沒有李白和蘇軾,那是一篇寓言故事。
動物學校里,刺猬校長講,我們要全面發展,游泳要學,爬樹要學,3000米體測要搞,還要學飛。
于是,一幕幕笑劇就出來了:兔子在游泳課上連岸都不敢下,大象怎么也不會爬樹,鴨子空有翅膀撲魯魯魯飛不起來……
可明明刺猬校長,也不會飛啊!
三
20年前,韓寒把學生全面發展比喻為穿著棉襖去學堂洗澡,全面發展最可能導致的結果是全面平庸。
翻譯一下就是韓寒同學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有天賦,雖然七科掛紅燈,但寫作很牛啊,有天賦成為一個暢銷書作家。
J·K羅琳同學也是,她一直深信,自己唯一想做的,就是從死路一條的寫小說,寫出一個新新世界。
哪怕在她大學畢業后七年,離婚、失業,變成一個單身母親,成為英國loser的典型,也沒有被貧窮限制想象。
所以后來才會有她的天賦+努力+時間,孕育出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
四
試想一下,奧斯卡要是對自己食物系武魂的天賦產生了懷疑,沒有五年的外出歷練,哪還有后來的鏡像腸復制魂技,獲得戰斗能力?
他哪還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相信自己的天賦能達到什么上限,并為之拼命地努力,這樣的男人,當然值得信賴。
反之,若是失去對天賦的自信,盲目地隨波逐流,就可能像電影《無問西東》的吳嶺瀾,雖然付出了努力+時間,但仍陷入一種麻木的踏實。
五
再細一點,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假想我們的唐三同學就是這樣的。
他既沒找到天賦領域,又想要事業,愿意付出努力和時間,于是看著哪個領域熱門就往哪個領域鉆。
前年看著房價大漲,房產中介一筆中介費就是幾萬,他跑去星羅帝國做中介。
結果人生地不熟,沒有客戶積累根本拼不過老中介,不能繳納的房租就要逼著他卷鋪蓋回村了。
今年疫情爆發,看著理發是個不愁飯吃的行業,要不學理發吧?
結果一出手,別人十幾年、幾十年的剪刀功力會輸給一個新手?
隨波逐流如此,根本無法形成正反饋,被同行淘汰掉太正常了。
估計會有讀者想罵這樣的唐三了:HMP,你應該去創業開店,做暗器賣給七寶琉璃宗一樣的金主爸爸,一筆訂單五百萬有木有?
六
要是已經找到了天賦領域,又付出了努力+時間,仍沒有獲得想要的事業,那估計該領域需要團隊作戰了。
前期的奧斯卡在史萊克七怪不就做得很好嗎?把自己最擅長的輔助系香腸做好給戰友備用,剩下的“逃命”就行了,照樣穩贏。
你看常常被妻子和女兒罵“笨得要死”的任正非,從來不管自己的短板,把自己的長板做長,再與別人一拼,完美!
這就好像以前有人問馬云:“你懂技術嗎?”
“不懂!”馬云斬釘截鐵。
“我不懂,不代表我們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