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家的杏子又熟了,他熱情給我們打電話讓去果園里摘杏,接到消息,我一陣興奮,去年到舅舅家摘杏的情景不自覺就浮現在眼前……
由于杏子的品種比較好,成熟的杏子又大又紅。撥開濃密的樹枝,就能看到杏子一大串一大串火紅地掛在枝頭,一陣風過,杏子們沉甸甸地在壓彎的枝條上搖頭晃腦,那臃腫的體態讓人感覺憨態可掬。忍不住摘下一顆放入口中,那綿軟香甜的口感從嘴里一直甜到心里,只想說“日啖紅杏三百顆,不辭長做鄉里人”啊。可讓人心里不甘的是,那些大而紅的杏多在高處,身高的缺陷讓我不得不在樹下轉了一圈又一圈,卻沒能夠到幾顆。可我不想做那只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狐貍,于是一狠心,多年不怎么運動的我竟然直接上樹,在杏子們的吸引下身手敏捷地在各個枝椏間猴行,自己都被驚嘆到了。然后終于相信,原來在吃貨的世界里,只要有了好吃的東西,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我開車拉著老媽一同回去,因為前些時候聽說舅舅家那里拆遷,房子已經沒有了,只是地暫時還在,我這近一年沒有回去過怕是要迷路,只能帶上老媽當向導。很快,我在老媽的指引下把車停在一處剛修好的公路邊沿。這是舅舅家嗎?我一陣疑惑,放眼望去,成片的果園周圍,只有零零星星幾個簡陋的磚房,原來的村子早已不復存在。果園外邊的路上,荒草肆意地覆蓋了大片的土地。馬路對面,一座剛剛拔地而起的高大建筑與果園形成鮮明的對比。我一時感慨,以前房子都還在的時候,這里是一座村子,村子里每天家家談笑,戶戶炊煙。而今沒了房子,這里看起來竟如荒郊野外一般。
正在思索,舅舅笑著從果園中鉆了出來。“快來快來,杏兒都熟了,味道剛剛好,多摘些拿回去吃吧。”我當然沒有意見,一頭就扎進了果園里。只是眼前的一切卻又一次讓我呆住了。成片的杏子已經掉落,鋪了滿滿的一地,這“壯觀”的景象著實讓我吃了一驚。“怎么都落了?多可惜呀”我疑惑地問舅舅,舅舅無奈地回答:“誰說不是呢?可是也沒辦法,老家拆了,這里也沒有住的地方,我們都在城里干活,不能經常回來打理。這不前幾天說回來看看,就發現他們已經掉落了不少。我這一著急,不才又蓋了個房子嗎?喏。”我順著舅舅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發現在濃密的樹林中,有一個簡易房。我好奇地走過去,發現這就是那種工地上用鐵皮做的臨時工房。里面沒有水也沒有電,只是一間房子,僅能夠遮風擋雨罷了。打開門進去,屋子最里面放著掀、鋤頭、鏟子等各種農具,還有一些農具是我叫不上名字的。門口靠墻的地方有一張用木板支起來的簡易床。“你就睡在這兒嗎?這荒郊野外的,住著不害怕?”我問,舅舅又用手指了幾個地方,說:“可不是我自己,你看,大家不都回來了嗎?我也是看他們都又蓋了房子才蓋的。”我四面一望,真的看到好幾處跟這一樣的房子,只是由于樹大林深,都被遮擋住了,不仔細尋找還真的挺難發現。我不禁感嘆,這些鄉親們真的都太有才了。
近些年,由于國家城鎮化步伐的逐步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不得不離開生活多年的故土。很多人會說,“這多好呀。農村的房子又破又爛,政府幫他們蓋了新房子,有水有電有暖氣,可比以前的房子強多了。”但伴隨著住進新房子,農民們丟掉的不僅僅是舊房子,還有多年的生活的習慣以及對故土的眷戀。我曾經見過一個地處黃金地段的農村改造后,農民們興高采烈地搬進高樓大廈,可曾經的各種農具由于沒有地方存放,也都搬進了新房子,與瓷磚白墻顯得那么格格不入。但我們又能說什么呢?雖然他們住進了新房子,卻很難在短時間內過上城里人的生活,因為那種根深蒂固的農耕觀念已經滲入他們的血液中,豈是一時半會兒能夠丟掉的呢?
只要地還在,家就在。哪怕只是住在臨時的工房里,心里也踏實。想必這是很多農村人的想法,要么他們怎么愿意舍棄優越的居住條件,而選擇陋居在田間地頭呢?但終有一天,這些僅剩的土地也會全部被開發,他們將眼睜睜地看著那些曾經玩耍過的的泥濘小路變成現代化城市的模樣。這是歷史進步的車輪碾過之處所必然發生的,誰也無法阻擋歷史前進的腳步。只是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他們會拉著孩子、孫子的手,站在高樓林立的馬路上對他們說:“看,這兒就是以前咱們的家。這兒以前還有一片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