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林樹
元宵節,團團圓圓的日子。雖然因為住在宿舍條件比較艱苦,但是我和朋友們還是熱熱鬧鬧地做了一大桌菜,一起八大碗,不多不少,其中有一碗是我們自己做的紅糖湯圓,甜在嘴里,美在了心里。當然,在朋友圈里也好好得瑟了一把,在我發的所有狀態里點贊率以絕對的優勢得了第一名。
(一顆無比虛榮的心讓我PO了這張圖)
在母親出事之前,我是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女孩,不是因為我家境特別好,也不是因為我特別嬌貴,不愿意下廚房,僅僅是因為我是一個不太會生活的人。或者換一句話來說,是那時的我我對生活的理解出現了偏差。我覺得花一個小時來做的飯,而只用了10分鐘就解決掉了,而且還需要花20分鐘來收拾臟碟子和碗筷,對于我來說,怎么都算不上是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兒,這跟一個圍著灶臺的家庭主婦有什么區別?
那么,在我的內心深處,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用一句“文藝癌”的話來說就是:生活除了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的傳播率曾經刷爆了我的朋友圈,每一個發這句話的人大部分會配一張類似以下情況的圖片:
1、外出旅游:要么安靜而憂傷地站在某個高點,眼睛不對鏡頭,而是望向某個不知名的某處;要么就是慵懶地躺在某個沙灘上,喝著椰子汁;
2、咖啡廳:偌大的落地窗,午后的陽光暖暖地照進來,一個女孩恬靜地低頭看著書,手邊一杯帶有形狀的卡布奇諾;
3、川藏路上:藍燦燦的天空,白飄飄的云朵,黑黝黝的皮膚,憨傻傻的笑容,破爛爛的自行車,二得不要不要的剪刀手。
還有各種,反正就是不要在日常生活里能夠容易出現的鏡頭。因為這些鏡頭的出現,讓我們這些天天圍著老公孩子灶臺的家庭主婦們,讓我們這些天天在一個個辦公小格子里忙的暈頭轉向的苦逼們,讓我們這些天天面對一高還比一山高試卷的娃娃們內心經常出現一萬只草泥馬。別人那才叫生活好嗎,我們這樣充其量只能叫活著而已。
于是,我經常很有些煩躁,雖然看完那些照片后,我還是會投入到自己的該有的生活狀態中,但是卻在內心深處偶然地埋下了想要過“詩和遠方”日子的種子。然而,有時候會有點絕望地想,恐怕我這輩子都難以拜托“茍且”了,即使有一天我也那么悠閑地在各個旅游景點穿梭或者在某個咖啡廳的角落,或者也跟著一群追夢者上了川藏線,但是我的心境大抵還是不會那般灑脫,我知道終究我還是一個要乖乖回來生活的人。
我們的日常還是苦逼的上班加班下班,為一頓早餐是吃粉絲還是面條糾結,為想看一部愛情片而找不到合適的人而苦惱,為喜歡的人不喜歡我,喜歡我的人不喜歡而感嘆天意弄人,為老公回來晚了心煩意亂,為孩子不按時做作業而暴跳如雷,為被領導批而心情沮喪。
而這一些才是我們真實生活里滿地皆是的,這些不是手機屏幕上的那些看起來特別美特別閑散的圖片,是與我們緊密相連的日常,看得見,摸得著,感知得了,最重要的是作為和我一樣的大部分普通人,可能一生的98%的時間都是與這些日常相依為命的。
那么,聰明的我們為什么要為了那總是夠不著的2%的“詩和遠方”而忘記了那98%的日常。
我有一個好朋友,在我以前看來是對吃穿住行太過潔癖的人,后來才知道,她才是那種更加在意那些生活日常的聰明人。她每天不管上班多早都會起得更早把自己的房間整理整潔后出門,而我永遠是聽到她正在換鞋才匆匆起床的那個。無論什么時候進她的房間,都看不到房間的凌亂,床上的小萌寵擺得招人憐愛,床頭的小臺燈永遠一塵不染,梳妝臺的一個個化妝用品都被她整理的井井有條,時不時還會聞到陣陣清香,那是她種的小盆栽開花了。偶爾有休息,她會早起去買一大堆食材,變著花樣給我們做吃的,因此她也有一手好廚藝,而她做這些的時候,我正盯著手機里的“詩和遠方”,然后她一聲“吃飯了”,我便睡眼惺忪地從我的被窩里爬出來。
我現在相信她喝一碗自己熬出來的粥和我暈乎乎吃完她下的面條是兩種不同的心情,而回家后看到她的滿是少女心的房間和我豬窩一樣房間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撿了芝麻丟西瓜”的故事我們從小就學過,只是我們現在運用得更加好,“未撿芝麻先丟了西瓜”。
生活中除了詩和遠方,更多的是這些日常。雖然我們不能時時身處詩和遠方,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用一種“詩和遠方”的態度來過生活里的每一天,過好這些和我們息息相關的日常。我可以好好用心來做一頓飯,細細去體味這過程中的快樂,甚至擺出自己喜歡的形狀,愉悅自己,也讓自己的胃享受一頓佳肴而不是隨隨便便一盒便當;雖然在租的房子里條件簡陋,我也可以花一點小心思把閨房裝飾成我喜歡的樣子,讓她充滿愛的味道;我可以在一個午后,整理完自己的屋子后,再去街上還買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讓自己和家人見證它花開的驚艷;想要看風景,也不是一定要跋山涉水遠離家鄉,或者小區樓下孩子們的嘻嘻聲,或者公園里老人們晨練的身影,或者是街道邊才開的小花兒,怎么能說這不算呢,還是常常低頭的我們從未注意過。
那些所謂的“詩和遠方”的狀態完全可以不用從手機里獲取,把這種“詩和遠方”生活態度融入到我們自己的日常里,才是對自己的仁慈,對自己的取悅。
或許你看起來還是過著和別人一樣的“茍且的日?!保侵挥形覀冏约褐?,在同一個“茍且”的物質世界里,我們過著不一樣的“詩和遠方”的人生,我們就是自己的winner。
溫熱的飯菜,暖的是我的胃;溫和的話語,暖的是我的心;能發現風景的眼睛,暖的是我的心情。這,就是我期望的日常。
作者簡介
森林樹:
一枚三甲醫院的小護士,是半吊子的偽文青,是精神病院溜出來的女患者。
新浪微博@森林樹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