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斯的神話源自古希臘神話
“根據《荷馬史詩》,西西弗斯是人間最足智多謀的人,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國王。當宙斯擄走河神伊索普斯(Aesopus)的女兒伊琴娜(Aegina),河神曾到科林斯找尋其女,知悉此事的西西弗斯以一條四季常流的河川做為交換條件告知。由于泄露了宙斯的秘密,宙斯便派出死神要將他押下地獄。沒有想到西西弗斯卻用計綁架了死神,導致人間長久以來都沒有人死去,一直到死神被救出為止,西西弗斯也被打入冥界。
在被打入冥界前,西西弗斯囑咐妻子墨洛珀(Merope)不要埋葬他的尸體。到了冥界后,西西弗斯告訴冥后帕爾塞福涅(Persephone),一個沒有被埋葬的人是沒有資格待在冥界的,并請求給予三天告假還陽處理自己的后事。沒有想到,當他又一次看到這大地的面貌,重新領略流水、陽光的撫愛,重新觸摸那火熱的石頭、寬闊的大海的時候,他就再也不愿回到陰森的地獄中去了。冥王的詔令、氣憤和警告都無濟于事。他又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年。諸神于是進行干涉,把他從歡樂的生活中拉了出來,強行把他重新投入地獄,在那里,他每天要把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推到非常陡的山上,然后朝邊上邁一步出去,再眼看著這個大石頭滾到山腳下面。西西弗斯要永遠地、并且沒有任何希望地重復著這個毫無意義的動作。
他的唯一的選擇就是那塊石頭與那座陡山。”
這是神話中的西西弗斯,只是一個希臘神話而已。有什么大不了呢?
好像是神話的故事,其實在我們身上也發生著。我的發現是通過一個系統排列的練習覺悟到的。
事情的發生是這樣的。郭同學6月初參加了龔貝沙老師的系統排列大師班。大師班結束后第二天是給我的私教時間,就拿課上的一個練習來給我和趙同學做。這個練習很簡單,三個人分別代表“嬰兒”,“嬰兒的父母”,和“舒適區”(代表可以讓嬰兒覺得舒服和安全的存在)。按照“父母—嬰兒—舒適區”的順序站成一排。
下面是大體步驟:
1)開始嬰兒是跟舒適區在一起的,“舒適區”代表可以抱著“嬰兒”,讓嬰兒覺得舒服和安全。
2)讓“嬰兒”走離“舒適區”,去到“父母”身邊,逗“父母”玩;“父母”可以也逗“嬰兒”玩,給各種正面回應(僅動作,不需要語言)。
3)在“嬰兒”逗得很高興的時候,“父母”可以選擇突然的變化,包括,不搭理“嬰兒”,走開,或者負面的回應(比如:推開“嬰兒”等)。
4)“嬰兒”根據自己的感覺可以選擇繼續逗“父母”,或者回到“舒適區”身邊,如果回到“舒適區”身邊,則“舒適區”抱著“嬰兒”,讓它感到舒服和安全。
5)然后“嬰兒”可以選擇繼續出去逗“父母”,或者選擇放棄,不再出去。一旦嬰兒不再出去,練習結束。如果“嬰兒”選擇出去,則流程回到2)
6)一直循環,直到“嬰兒”選擇放棄。則三個人可以選擇不同角色繼續以上練習。
7)談體會和感受。
一開始聽到郭同學的講解,覺得很簡單,也不覺得會有什么特殊的感覺,“嬰兒”不外乎挫折,難過的感覺。還能有什么呢?
當我做“嬰兒”的時候,第一次我走出去逗“父母”玩的時候,玩的很開心。突然“父母”不搭理我了,我就繼續“逗”;突然,“父母”又搭理我了,我又很高興地逗“父母”玩了一會;然后,突然“父母”又不搭理我了,我就在“父母”身邊,用手去碰他,碰了一會,他又開始搭理我;這樣反復幾次之后,在“父母”再次不理我的時候,我就帶著挫折和難過的心情回到“舒適區”身邊。
當第二次做為“嬰兒”出去逗“父母”的時候,我的代入感就加強了,從逗“父母",相互很開心,到“父母”不搭理我,繼續逗,突然他們又搭理我,我又很開心,到他們又不理我,我又繼續逗,慢慢地,慢慢地,“父母”搭理我的時間越來越短了,到最后完全不理我了,我還在“父母”旁邊繼續逗,繼續逗,繼續逗。。。漸漸地,我成了西西弗斯,不斷地一次次地重復毫無結果的動作。
過了幾分鐘,做為“舒適區”代表的郭同學忍不住了,說“你到底要重復多久才能結束呢?”,回到“舒適區”身邊。我突然意識到,這個“父母”代表實際上是我生命的三個重要的面向。“我追求過而沒有成功的女孩子們”,我做的事情,我的“父親”。
回想以前追女孩子的時候,她明明表示不喜歡,還是鍥而不舍。搞的小姑娘躲著我。我還傻乎乎帶著一份,愛我說愛無怨無悔的悲壯在繼續著。
我現在做的一些事情,雖然做的不錯,但是就是沒有成就感,還是咬牙堅持。
還有我的父親,父親去世后的兩三年時間,我經常夢見他,夢見他生病了但是還好好活著,在我內心深處,我就是不愿意相信父親已經離世的事實。
西西弗斯,我意識到我也是一個西西弗斯!
那西西弗斯是怎么養成的呢?
當我回到“舒適區”身邊的時候。我在腦海里看到一個場景:小時候爸爸在部隊,媽媽要工作,她就把我送小姨家,我記得有一次她送我到小姨家后,一起玩得很開心。玩著玩著,我突然發現媽媽不見了,我就沖出去找她。她還沒有走遠,我就在路口哭著抱著她,喊著“媽媽,帶我走!”。她讓親戚抱著我,還是咬咬牙把我丟下了。等她走遠了,親戚放開我,我就哭著滿大街地找,找,找。我心理想,我一定不要放棄,我一定要找到她。后來同樣的場景不斷的重復了許多次。
當一個人有兩種強烈的情緒或者感覺一起發生的時候,人的潛意識會把這兩個事情聯系起來。這里的兩個強烈情緒于當時的我就是:痛苦執著的尋找,和想要媽媽的愛。
這樣的心智模式就形成了: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執著,不管多么痛苦,都不能放棄。不然媽媽就會不見了!媽媽的愛就不在了!
然后雖然我成人了,我也知道現實中媽媽是愛我的。我還是被這種心智模式所控制!因為這是在潛意識里頭的,我甚至不知道這個模式是這么存在的,并且控制了我的生命!
晚上跟我太太分享今天的收獲,我太太說,其實你不僅僅在上面三件事情上這么變態的執著,你連要吃一樣東西也是這么執著的。記得有一次在美國,是你的生日。你說要去一個潮州菜館吃潮州鹵水鴨,結果沒有吃到,你生了一個晚上的氣呢!我突然才意識到原來到處都是我的西西弗斯的石頭。
我仿佛看見自己身上衍生出千千萬萬條灰色的布條,每個布條,一頭在我身上,一頭在各種各樣的事物上面。媽的,這就是我這些年來人生的樣子。怪不得我這么累,每一樣我在乎的事物,我都不愿意放棄,因為我以為我一旦放棄了,媽媽的愛就不在了!
不過想想,其實我也要感謝這種模式。其實就是這種心智模式,讓我成為大學教授,讓我成為現在的自己。我首先要感謝它。
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心智模式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我已經不是那個被媽媽丟下的無助的小孩子了,一切已經過去。我其實可以不那么執著了,我的人生可以完全不一樣了。這種覺察,當時讓我的內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好像量子力學里頭“觀察會影響系統的狀態”一樣。我整個身心都變得輕松無比,好像卸掉了許許多多的石頭!整個天地都寬了許多!
后來又想了想,其實每個人心頭都有許許多多的西西弗斯的石頭,只是我比較極端而已。想想,在生活里你會不會碰到一件讓你不開心的事情,然后你整一天就會陷在這種情緒里頭?其實在你的頭腦里,你一直在把那塊不愉快的石頭推上山,然后又讓它掉下來,一次又一次回憶那件不愉快的事情,不是嗎?
那怎么辦呢?我又想起鄭立峰在NLP課程上的一個練習:鷹眼。我把這個練習簡化成:你睜開眼睛看著你眼前的景色,焦點集中在一個靜止的物體上,然后用你的眼睛的余光關注視野里頭的一切東西,特別是那些動的東西。要做到視野里的任何一點變化都要注意到。這樣堅持觀察,看能堅持多久,幾秒鐘到幾分種都可以。同時也可以開放你的聽覺和觸覺。
有一天,我有點心情不太爽,我就站在青青世界的五樓平臺上練習“鷹眼”。我突然注意到:整個視野里,都有天上的雨滴在落下;視野下面是平臺的水池,水面蕩漾著,反射出來的光也是四處晃動;然后遠處有汽車在公路上開過來,也有開過去;樹葉隨著風在輕輕搖晃;風吹在我身上,有時候暖一點,有時候冷一點;身體附近有許許多多的聲音,有人在說話,有人在走動;。。。
就這樣看了一分鐘,我心中的任何煩惱都沒有了。為什么呢?當我有事情不高興的時候,實際上那件事情已經過去,我之所以還不開心。其實是我腦袋里還在把那塊不高興的石頭一直往山上推,然后又看著它掉下來,然后又一遍遍的往上推。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活著“過去”。練習“鷹眼”,讓我全神貫注,所以精氣神都關注在“當下”,已經不是那種不愉快事情存在的“過去”了,煩惱何在呢?!
所以,要“活在當下”!
注:活在當下為拉丁語格言「Carpe diem」(把握今朝),語出自拉丁語詩集《頌歌》。上圖為日冕。
西西弗斯的結局是什么樣的呢?
“但終于有一天,西西弗斯卻在這種孤獨、荒誕、絕望的生命過程中發現了新的意義——他看到了巨石在他的推動下散發出一種動感龐然的美妙,他與巨石的較量所碰撞出來的力量,像舞蹈一樣優美。他沉醉在這種幸福當中,以至于再也感覺不到苦難了。當巨石不再成為他心中的苦難之時,諸神便不再讓巨石從山頂滾落下來。”
西西弗斯在這一奇妙的發現中超越了自己的命運,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一種幸福。
致謝:感謝郭大米同學,她引導了我這次練習,讓我找到迄今為止我生命中最重最特殊的一個心智模式。能夠把一個練習做出個案的效果,是需要特殊的感受力和洞察力,并且時時以當事人為中心的,她是我見過的年輕一輩中最有天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