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麥子的課程,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惑的幾個點。
1.對底層邏輯的概念從模糊到清晰。
技能的學習是無窮無盡的,一個人不可能把全部的技能學到手,也不可能在任何領域都成為精通的專家。
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最重要的是掌握底層邏輯,看透事物的本質,把事情做到極致。而底層邏輯恰恰是一種可以復用的能力。無論任何領域的學習都可以依靠底層邏輯迅速掌握其中的要領,這樣才能快速解決問題。
帶著目標去學習。做一件事情,先有一個統籌的規劃,帶著問題去思考。
當涉足某個領域,如果我們并不熟知其中的內涵,需要做的就是先百度搜索,了解其中的最基礎的知識。而不是上來就做伸手黨惡意透支自己的人情。
我們在做效率手帳時,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并不是要一個花花綠綠的手帳,而是把它作為日程管理、時間管理、目標管理任務,去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人生,平衡工作和生活。
一個有效的工具,使用時是有助于我們提高效率。并不見得電子軟件就是好的,也并不是說習慣了用本記錄就可以不與時俱進。
比如麥子提到的理財記賬,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隨手記這個記賬軟件。這樣便于統計和分類,而不是自己在本上費時費力地計算,今年到底總共花了多少錢,每個家庭成員消費了多少。
而手賬本的使用則盡可能展現思維能力,把自己的思考呈現在本子上,提高自己做事的效率。比如清單的列示,在本上打勾的感覺就很棒。
不論是什么形式的輸出,都要注意排版,排版更多要照顧到讀者的感受。好的排版呈現視覺的良好體驗,并引導讀者關注所要呈現的重點內容。
做效率手帳的目的,宏觀層次上說主要是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會思考遠比漫無目的的吸收知識要有用得多。
2.真正的學習是復利式的學習。
就就像投入一筆錢,能夠實現穩定的收益,我們學習也要在多方面可以見到成效。
正所謂一次學習,終身受益。比如掌握一些軟技能,包括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等,就有助于就有助于寫作上的提高。越是最基礎的能力,越能幫助我們以不變應萬變應對具體繁瑣的事務。
有些學習并不能當下立竿見影的效益,那影響卻是潛移默化,對未來真正有效的。即使現在技不如人,也要耐住寂寞,經過一定時期的積累,假以時日相信也會有所成的。
有影響力的人常常是和別人有良好的互動,懂得最起碼的禮儀。人們愿意幫助你,并不是因為你個人的能力有多強,更重要的是,你對他有什么回饋,或者說是否把別人放在心上。在關鍵的時候可以幫助到別人。
做一個愛分享的人,打造標簽。讓別人肯定某你一方面的能力,在特殊的時候就會想到你。
3.未來的規劃。
做好任務安排,利用好碎片化時間。內心是喜歡英語和寫作的,打算把英語和寫作結合起來。
因為和一個伙伴約定兩個人明年考口譯,決定在這段時間把重心放在了英語學習上。
兩個人互相督促,學習英語的動力會比較足。
像我和同事會在中午休息的時間進行走路鍛煉,一邊走路的時候就可以用來聽音頻,然后兩個人相互討論,把聽過的內容復述出來,并互相計劃每日先背新概念英語一篇。
但是不會放棄寫作,還是會抽出固定的時間讀書寫作輸出文章。我可以結合英語閱讀和觀看TED小視頻收集素材,完成文章輸出的目的。
正如懂得再多道理,還是過不好人生,即使讀了再多的書,還是走不出迷惘的世界,更多的原因在于我們沒有學會底層邏輯。
當我們去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擅長做什么,就會用自己掌握的底層邏輯,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深入思考,找出一些成功的共性規律學會實踐應用。把能力遷移到我們陌生的領域,也可以很快的應用起來。別人再好的方法,都是屬于別人的,而只有將別人的經驗轉化成成功模式,才有助于我們去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