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參加勇氣讀書會的第88天
閱讀本數:第五本
閱讀書目:《教學勇氣》第四章
4.偉大事物的魅力
5.認知與神圣
閱讀時長:一個半小時
勇氣讀書會打卡88天
當促成(或損害)教育共同體的形象更傾向于建立親密關系、為多數人服務的規則,或依附市場,而非求知、教學和學習時,即使它們不會一下子全部消失,也會變得暗淡無光。
教育共同體應該是為了教育、求知、教學、學習而存在,這個共同體的構建不能僅僅是為了親密關系,服務多數人。
只有發展和深化了我自己的內心世界,我才能理解任何偉大事物的內在生命。我不可能從別的生命里得知連我自己生命里都不認識的事物。
認識世界,從認識自我開始,只有對自我有一個非常具象的認識,你才能由此及彼,很好的理解他人,因為,我們的認知力,肯定對熟悉的自我更清楚,而這種學習力,也可以延伸到認識自我生命以外的事物。
世界沒有了神圣,內在景觀不再豐富多彩,就沒有奧秘可言了。漫游世界不再是走過大草原、穿過森林、跨洋過海;不再是走過沙漠、跨過高山、穿過峽谷;不再是從深耕細作的肥美良田到原始荒原。非神圣化的景觀是極其單調乏味的,沒有了紋理和凌亂,沒有了色彩和靈光——穿越的旅程很快就變得說不出的沉悶了。
在這里我想到了一個詞語叫“敬畏”,沒有敬畏就沒有所謂的神圣。如果事物不在“神圣”,那我們內心就沒有對他的敬畏之心,也就沒有走進和了解的興趣,自然也就沒有后續的認知。沒有神圣,就會變得乏味,對教學不神圣,教學只是謀生的一種方式,對籃球不神圣,競技只是無聊生活的調味劑,沒有神圣就沒有熱愛,也就沒有非凡的故事。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