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兩天逛公眾號、逛簡書的時候,一些挺熱門的文章下面總有寫作快速入門課程、新手寫作指導之類的推廣。我沒有上過這類課程,也不知道其中的實用性有多少,只是想借此談談我對寫作的看法。
? ? ? ? 從小學起,我的文章就寫得還不錯,總是被老師當作范文拿在講臺上讀。偶爾也會被推薦去參加各種市里省里的征文比賽、寫作比賽,都只是三等獎而已(雖然我有時候覺得已經很不錯了,但每次都是這樣的名次也總有點不甘心)。
? ? ? ? 曾經我有一度以為這可能是我與生俱來的一種語言天賦吧!直到很后來讀了一些作家傳記才發現,天賦或許存在,但最終成就你的不過“積累”二字。
? ? ? ? 我小時候家住在書店旁邊,附近沒有什么同齡小朋友可以一起嬉鬧,去書店看各種彩印的兒童書便成了我唯一的樂趣。開始哪會看什么有內涵的東西呀,總是挑著畫多字少的圖冊,這些書薄、又好看,沒幾分鐘就能翻完一本。直到我十來歲的時候,去一家新書店也總是先去兒童區把這些故事書翻個遍先。時間一長,這種類型的書我幾乎全部看過了,我就只能轉戰童話寓言。當然,我是格外渴望看漫畫書的,但是小時候書店里的漫畫書不是被鎖在專柜里就是有專人看管,簡單說,就是不買就不能看,看了就得買。
? ? ? ? 再大些,上了小學,各種作文書又成了我的新寵,每天晚上窩在床上都要看兩篇才能睡,那時候的我對那些游記、書評、散文什么全是美美的話的文章是不敢興趣的,小傲嬌地只看有故事有情節的章節。
? ? ? ? 看得多了,自然也有內容可寫,是那種不自主地,想要記錄的條件反射式沖動。一年級的時候,我就給自己買了個日記本寫每天發生的事情。后來大些的時候,我們語文老師也有布置寫日記的作業,本來是每周一篇的,后來突然開始個寫日記大賽,沒有獎品,然后對于那時候的我們來講,沒有什么比本子上有大大的紅色“A”和被老師當眾表揚來得更開心了。幾乎每個人每周都會寫五六篇交上去。然而,只有寫的好的、比大家都好很多的才會被老師當范文讀。天知道我小時候怎么會有那么大的虛榮心。
? ? ? 有一次,我在寫作文作業的時候正好突然想起之前好像讀過一篇差不多的。于是,我便把那篇文章找出來重新讀了一遍,真的寫得特別特別好,我照著它的格式語言風格模仿著寫了我的作業,也算是有丟丟抄襲吧,重合率估計有五成左右。
? ? ? ? 那篇文章,是我第一篇被當做范文的文章,是我第一篇被校報收錄的文章,給了我特別大的鼓勵和啟發。當然,我不是在鼓勵抄襲,而是在你什么都還不會什么都寫不出來的時候,模仿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能讓你很快地學會寫作的方式。
? ? ? ? 再后來,我開始做積累本。說來特別好笑,初中的時候騰訊微博開始出來,我們班大部分人都在玩,而且基本上都會關注那些各種語錄各種心情日記之類的博主,那些號總會推送一些特別文藝特別有哲理的句子,我把他們抄在本子上,隔一段時間就當QQ簽名用,感覺特別酷。什么“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奮力奔跑”、“最美的話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你需要的時候我會一直在”以及各種泰戈爾詩集……我記了很厚很厚的一本,這奠定我現在爆炸矯情的文風哈哈^ω^。
? ? ? ? 積累真的很重要,我基本上只要讀書就會在身邊放個本子隨時記。在我上高中時,這個方法有了大用處,老師布置作文,我沒靈感的時候就翻翻,找到一句看著挺有感覺的話就把它擴成文藝的開頭,或者直接當開頭,然后根據它編故事,再一頓雞湯結尾。語文考試前夕,我也會讀好幾遍,當你自己編不滿字數時候,就各種大腦搜索默上去。
? ? ?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雖然這句話被傳頌爛了,可是確是非常有效果。這里的讀,不僅僅是翻閱,也是積累,還是你頭鬧中的二次創造。
? ? ? 之前高中做文言文讀到這樣一則故事,賣油翁往口像銅幣孔大的罐子里倒油,他毫不費力地就做到了,且油沒有灑出來一滴。別人問他秘訣,他說:“無他,唯手熟耳!”
? ? ? ? 寫作也是一樣,雖然我也上過挺多補習班的,但我依舊認為寫作還是得靠自己,秘訣無他,唯多讀,多模仿,多思考,多創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