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演員,都能登上奧斯卡的領獎臺;而我,愿意綻放在一個無人注意的角落。
一場秋雨過了,院子里的植物愈加青翠喜人,栽種了三年的石榴樹今年也掛上了果子,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我踱步在小院里,順手摘了一顆飽滿的石榴,呼吸著雨后新鮮的空氣,欣賞著滿目的碧綠,突然,視線所及,在無人注意的墻角,不知何時生出了一朵不知名的花,淡紫色的花瓣在綠葉的映襯下,嬌艷奪目,透著一股子倔強的風華。
它的根,深深地扎向泥土,汲取著大地的養料;它的莖,頑強地從夾縫中擠出,追逐著秋日的陽光;它的花,五瓣聚攏在一處,顏色自里到外由深變淺,小小的花瓣上還盛著昨夜的雨滴,帶著秋的涼意。在微風的吹拂下,這朵花輕輕地搖曳著,仿佛周圍寧靜的空氣都被它蕩出了層層的漣漪。這是一朵意外的鮮花,這是一場美麗的邂逅。
不知道風何時帶來了它的種子,不知道泥土何時包裹了它的根芽,也不知道陽光何時照耀了它的幼苗,只知道經歷了這場秋雨的滋潤,它也開出了讓人不忍移目的花。世人從未將目光投向于它,卻不妨礙它在世間自由自在地生長,最終照樣也裝飾了腳下的土地,點亮了孤寂的墻角。
這朵倔強的花,讓我想起前不久在網上看到的一個視頻,我是演說家這個節目里,寧夏拇指作家馬慧娟講述著她的文學夢。六年時間,農忙間隙,她用手機記錄下了他們的移民生活,四十萬字的隨筆、散文,最終凝結成了《溪風絮語》。
生活并沒有給她一帆風順的行程,舉家背井離鄉,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安身立命,重新扎根。難以割舍的鄉愁,苦中作樂的生活,幾年如一日的堅持,只因不愿忍受心靈的孤獨,她用筆,記錄下來了回族女人的堅韌樸實,記錄下來了農村生活的酸甜苦辣。沒有抱怨,沒有失落,每天都懷著低微的夢想去勞作,重復昨天的生活,只期望明天會更好。
斯人如花。
一樣地倔強,一樣地沉默,不論生活給了什么樣的環境,都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即使沒有觀眾,即使沒有掌聲,只要有泥土,有雨水,有陽光,就不妨礙自己的生長,也不影響他日的綻放。
回頭看見我自己。一直在追逐文學夢,偶然與簡書相逢,寫下第一篇文章,得到第一個贊賞,心里有愉悅,有激動,像打了雞血一樣干勁十足,慢慢地,寫著寫著,目光卻漸漸轉向了瀏覽量、點贊數,想去研究首頁投稿得到關注,想去寫出爆文一夜成名,卻發現自己準備開始這么做的時候,已經忘記了當初上路的理由。
再不是因為心有感觸而動筆,再不為了感動心靈而寫作,這樣寫下去,并不快樂。追逐的初衷是什么?不為蝸角虛名,不為蠅頭微利,只為了使夢想不漸漸遠離,只為了得到內心的歡喜。有人說寫作的最好狀態,就是作者寫的舒心,讀者看的順心。太難了。誰都沒有辦法得到所有人的喜愛。與其為了迎合大眾的喜好而改變自己的風格,倒不如做自己該做的事,寫自己想寫的文,然后,與正好也喜歡這篇文章的你,不期而遇。
這個新媒體時代,發展的太快,爆文有咪蒙,干貨有六神,我太笨,不知道如何應付生活中遇到的賤人,也不知道怎么在二十歲就買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我還是只能用筆寫傳統的文字,看看自己的生活,想想短暫的人生,走走遠方的路,在寂靜的夜晚偶爾抬頭,看看遼闊的星空。
雍容富貴有牡丹,孤芳自賞有水仙,清高孤傲有臘梅,而在小小的墻角處,沒有美麗的花盆,沒有精心的呵護,依舊絢爛綻放的花朵,同樣點綴了這個世界,不驕傲,不炫耀,在風中搖擺,在雨后盛開。
不是每朵鮮花,都能綻放在閃光燈下;不是每個演員,都能拿到奧斯卡。生命是一場旅行,期間會經歷站臺的熱鬧喧嘩,但漫漫長路,陪伴我們更多的,卻是旅途的無聊和孤寂。我愿忍受孤寂的旅程,等待綻放剎那的光華,即使這場綻放,只是在一個無人注意的角落。
PS:查閱了花卉網站,發現無名的小花其實也有名字,而且名字還不少,四季梅、日日春、日日新、日春花、長春花、四時春、五瓣梅、雁來紅、天天開,說的都是它。四季不枯萎,時時能見它。是我孤陋寡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