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初次接觸葉瀾教授的新基礎,還是在原單位被作為骨干教師,在鞏義市成功學院聽課,聽后一知半解。回去后就我行我素,再也沒有接觸關于新基礎教育任何只言片語。18日上午,在趙艷萍校長的主持下,我又一次接觸新基礎教育,聆聽紫荊團隊1--6年級語文老師的分享,聽后沉思。
? ? ?
? ? ? 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最關注的是生命的整體性和人的發(fā)展的能動性。作為一名老師,最幸福的事情在你的教學生涯里有花樣的學生陪伴,傾聽花兒盡情綻放,我們的生命才會飽滿豐盈。而作為一名學生,最幸運的是遇到一位好老師。那么,在我們的課堂上,對于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在這一點上,根據(jù)以前的經(jīng)驗,我們總是把學生看作是接受教育的被動者,缺乏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或服從教師。而新基礎教育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被動學習上升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發(fā)揮出來,使學生實現(xiàn)智慧和才能的發(fā)展。同時,在新基礎教育過程中,承認差異,關注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機智,努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實現(xiàn)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長和個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發(fā)展。我們在行走的路上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這也是我要苦苦探索的問題。葉瀾教授倡導把學生當成一個生命個體,反思我的教學,我以前始終都是把學生看作認知體,認為只要讓他們在各式各樣的考試中有一個好成績就行了,從來不會考慮,教育對于學生和教師生命成長的意義是什么。葉教授的話讓我真正開始認真思考:怎樣的教育活動是最利于生命成長的。如何以人為本,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所關注的焦點。
? ?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盡管我今年剛剛調入這所學校,起步晚,但只要日漸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過一種簡單快樂的教育生活,在紫荊這個大團隊里,沐浴新基礎教育的光澤,抱團成長,一路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