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又到了高考生期待已久的等通知書環節,已經報上好學校的開始歡歡喜喜的準備慶功宴了,考得一般的在背地里暗自神傷,考得不好的學生甚至開始籌劃復讀一年大展拳腳了。
01
最近一則新聞步入大家視野:
駐馬店這對雙胞胎真牛!哥哥上北大弟弟上清華
考上清華北大是多少家庭里家長對于孩子的期待,而這家的雙胞胎卻雙雙取得成功。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
從高一入學起,弘一就對自己有比較清醒和科學的人生規劃,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一絲不茍的學習態度,不僅僅滿足于知識表面,而是努力朝著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發展自己,注重知識的內涵與外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最終被清華大學錄取。
其媽媽李蓮花說:要說培養孩子有啥“經驗”,那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習慣養成了,學習成績自然就會不斷攀升。
從這對雙胞胎的母親話語里,我抓到了兩個字“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應該對的時間里做應該做的事,該學習學習,該休息休息。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對時間的掌控力息息相關。
02
孩子應該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許多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讓孩子們負重前行。
“我們也沒辦法呀!孩子們不努力,長大了就要吃我們沒有好好讀書的虧!”
“現在社會發展那么快,我們如果不然孩子們多學點東西,怎么能趕上時代的要求?”
“多學點東西,才能在其他的同齡孩子中脫穎而出。”
因此,許多孩子帶著父母的期盼,父母的愛意,父母從沒實現過的夢想,負重前行。
然而,過重的負重前行不能給孩子帶來的負面效果也在不斷增加。“孩子失去了安排時間的機會和能力”,“孩子的壓力過大不能更好的健康成長”,“孩子內心的壓力造就孩子的心理負擔”,“孩子厭倦了父母的高壓政策出現逆反心理”這些問題層出不窮。
本想贏在起跑線上,沒想到卻因為跑太快而絆了腳。
03
給孩子一個適當的生活自主權,是我見過培養孩子時間觀念最好的方法。
現在的孩子生活在高科技,家長,老師的24小時服務里。從小到吃穿住行,大到人生規劃都已經有父母規劃好了。而正是因為父母以過來人的經驗給孩子指好了最好的路,反而讓孩子松懈了自己的神經。
父母都給孩子準備好了一切,孩子習慣性接受,太簡單得到的,反而不那么珍惜了。
“寶貝,舞蹈課快遲到了,我們趕緊出門吧!”而孩子卻一臉無所謂,“知道了,不就是一節舞蹈課嘛?”
孩子不會考慮這樣的一節課報名需要花多少錢,父母掙錢有多不容易,這些特長發展是父母那一代多少夢寐以求卻求而不得的愿望。
小柳的兒子,一放暑假就開始了“睡覺睡到自然醒”的模式,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也不愿意去學習,每天無所事事的打游戲。
“兒子,快去吧暑假作業寫了吧!”小柳每天都要催促他,然而孩子已經放飛自我,無所謂了。
小柳向我求助,我該怎么辦呢?
我的答案是:讓他放任自我,承受后果。
因為家長給孩子承擔了一切后果,才讓孩子失去了“吃一塹長一智”的機會。
如果小柳的兒子因為沒寫完暑假作業,而收到老師的責罰,他還會對暑假作業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嘛?
孩子需要成長,只有不斷經歷才能成長。沒有哪個孩子從小就能控制時間,而是需要在成長的過程中,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逐漸養成時間觀念。
孩沒有一個父母能一手包辦孩子的成長,給孩子一個去闖的空間,會得到不一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