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家研究發現,在成群的螞蟻中,并非所有螞蟻都是勤勞、能干的。大部分螞蟻都在勤快地尋找、搬運食物,少數螞蟻卻無所事事、東張西望,他們將這部分螞蟻稱為“懶螞蟻”。當蟻群周圍的食物來源斷絕后,那些平時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則帶領蟻群轉移到早已發現的新的食物來源附近。
正是因為在蟻群中有“懶螞蟻”的存在,才能在蟻群遇到危險和困境時順利地解決問題,因為它們肩負著尋找食源、應對危險、組織分工等艱巨的任務,這是“懶螞蟻”在蟻群中存在的價值。
同樣,在一個開發團隊中,更需要“懶螞蟻”式的實踐領導力。有思考力的人才會選擇打破常規,走得更長遠。在產品開發中,傳統開發模式像流水線作業,整個流程被框進各式各樣的規章條款內,各部門機械地領取任務、完成任務。部門內部閉門造車,部門之間隔著一堵隱形的“墻”,個體的天性受到壓制等各種弊端逐漸浮現。
這時,勤于思考如何進行創新決策、謀劃、組織的“懶螞蟻”就要帶領團隊在開發過程中尋求新的方式、途徑。野中郁次郎在論文《新新產品開發游戲》中就提到,團隊要回顧、總結之前的經驗教訓,對開發環節進行調整。在產品開發過程中,不僅需要要求產品的高質量、低成本,還要重視開發過程中的速度和靈活化。
該論文中首次提到將?Scrum框架應用于產品開發。他們指出:傳統的“接力式”的開發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快速靈活的市場需求,而整體或“橄欖球式”的方法,即團隊作為一個整體在內部傳球并保持前進,也許可以更好地應對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
這一“橄欖球方法”的靈感源于橄欖球比賽。在橄欖球比賽中,?Scrum代表“爭球”。比賽中隊員間肢體的語言、無聲的交流、臨場的應變等球類競技動作反饋到產品開發中,產生“橄欖球”式方法,讓團隊成員實現同步交流。基于此,產品開發方式由線性方法轉向集成方法,這種轉變刺激團隊內部各層次間的交叉學習、交流以及思維發散。
橄欖球整體論方法分為六個階段:
1.內建不穩定性:
對一個研發團隊而言,團隊最高管理層向團隊傳達一個較為廣泛的目標,或者總體的戰略方向,以此為起始點啟動開發過程;對于整個部門甚至公司而言,“懶螞蟻”式協調者在團隊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前進路線以及方式的判斷、優化,及時遏制錯誤苗頭,引領到正確方向。
2.自組織項目團隊:
自組織團隊有三種狀態:自治、自我超越以及異花授粉。
來自瑞典的全球最大的正版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Spotify,它的具體做法是將公司的業務分成若干個小塊,其內部將這些小塊稱為小組,每個小組都“攻守兼顧”。每一個小組獨立運行,實現了自治;每個小組都會時常對自己負責的那塊產品進行改進迭代以及發布更新版本,實現了自我超越;具有不同職能專業、思維過程和行為模式的成員組成的項目實施新產品開發,實現了異花授粉。
3.重疊開發階段:
通過多次執行,直至正確。該階段使個人和整體的關系變得不可分割。
4.多重學習:
“多重”是指跨越多個層面(包括個人、團體、公司),跨越多個職能(包括研發、測試、行政);“學習”是指邊做邊學,學習與實踐同步進行。
5.微妙的控制:
選擇合適的成員;
構建開放的環境;
工程師走出來;
獎懲體系基于績效;
管理節奏差異;
容忍、預見錯誤;
鼓勵供應商自組織;
6.學習的組織轉移:
團隊將項目活動所得轉化為標準實踐,其中所獲取的知識在各組織中進行傳播。
在這整個過程中,貫穿架構起整個組織的還是那群“懶螞蟻”。?Scrum框架意在培養團隊內每個人“懶螞蟻”的特性,同時又發揚每只“勤螞蟻”的工作能力,優化人力資源,使團隊中每個人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同時又能夠共同為團隊的發展獻計獻策。
“橄欖球”方法正是“懶螞蟻”們針對傳統產品開發的不足所提出的調整策略,同時結合“勤螞蟻”的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既能夠讓團隊配合誕生出無數可能,又能夠使團隊開發過程成為個體價值迸發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