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這是人類的本能,也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其實并沒有養成總結和復盤的習慣,寄希望于同樣的倒霉事情不會在自己的身上發生第二次,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似乎倒霉的人一直不受好運氣眷顧。要真正能夠一眼看穿事物本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善于總結。本期推薦書籍《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作者蘇世民。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看看商業世界中的那些經驗和教訓。
有的人靠時間來賺錢,有的人靠錢生錢,而有些人則靠信息來賺錢。商業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信息。你知道的越多,你擁有的視角越多,可以建立的連接就越多,進行預測的能力也就越強。掌握了信息還要掌控時間,我們都說時間就是金錢,要知道在很多時候,時間就是可能性。金融界有一種說法:時間會對所有交易產生負面影響。等待的時間越長,越有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棘手事件。我個人也有這樣的習慣,即使任務不緊急,我也希望盡快完成任務,以避免因為延遲而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因為很有可能,你的任務推遲一天,難度可能上升一個量級,我想經歷過的朋友肯定都深有體會。
哪怕是我們真的失敗了,也要將失敗當作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企業絕對不能掩飾自己的失敗,而要進行開誠布公的討論,分析導致錯誤的原因,以此學習新的決策規則。失敗可能是巨大的禮物,它就像催化劑可以改變一個組織的發展進程,造就組織未來的成功。一個頗有成效的成功不一定能推動事物的變革,但往往一個巨大的失敗能讓社會、組織或者個人有不小的轉變。談到失敗,一個發展成熟的組織肯定知道,決策系統不應受制于一個人的能力、感受和弱點。企業需要摒棄“單人決策”的做法,審查并收緊企業流程,制定規則來剔除各類重大決策中的個人化因素。就拿那些互聯網獨角獸舉例,阿里、騰訊、百度、京東,創業期的成功可以說主要是創始人的決策與魄力,但一旦組織步入正軌,成長為現在的獨角獸,無一例外是因為健康的決策機制。
看到那些獨角獸企業賺得盆滿缽滿,可能很多人都想創業自己當老板,在創業之前所有人必須通過三項基本測試:
第一,你的設想必須足夠大,足以值得你全身心投入。你要確保自己的創意有潛力發展成一個規模巨大的企業。
第二,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當人們看到你提供的東西時,他們應該對自己說“我的天哪,我需要這個。我一直在等待這個東西,真的很吸引我。”如果你的產品和服務沒有讓人喜出望外、拍案叫絕,你就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
第三,時機必須是正確的。這個世界其實不喜歡開拓者,所以如果進入市場太早,失敗的風險就會很高。你所瞄準的市場應該有足夠的發展勢頭,這樣才能幫助你取得成功。
如果你通過這三項測試,那么你將擁有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企業。
很多創業者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產品。如果有人要求你提供新產品,那么這個人是地球上對這一產品唯一感興趣的人的概率是零。如果有人向你提出這樣的要求,那么這背后可能代表了一個巨大的機會。那些提出要求的人并不知道,他們只是在關注自己的需求。但是,如果這些需求具有合理性,而你又設計了滿足這些需求的正確產品,那就可以對這種產品進行大范圍推廣,而你的競爭對手只能好奇你是怎么找到解決方案的。如果你已經成功起步恰逢要拓展新業務或新產品,那就要再通過三個測試:必須具有為公司帶來巨大回報的潛力,必須可以增強組織的智力資本,必須由一個10分人才做新業務的負責人。
善于總結,并請謹慎做出決策,每一個微小的行為都有可能對自己以及其他人造成深遠的影響,無論好壞。希望也能夠聽到你的經驗與教訓,在這里見證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