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Spenser的第651篇文章
昨天近24小時里,高以翔錄制綜藝節目猝死的新聞占據了所有頭條。
我看到了很多“珍惜生命少熬夜”的帖子,也看到了很多沾著人血饅頭,借此推銷保險的各類保險代理人,還有一些根本不知所以然亂噴的自媒體號。
在別人瘋狂刷屏時,我更想相對客觀地分析這個事件過后,我們普通人可以借此警醒或防患于未然的要點。
無論是從注意正常作息出發,還是從事后賠償維護利益的方面考慮,我們需要更多理智一點的聲音。
我看到大家都在說“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看到這句話,我其實有點無語。
因為高以翔猝死事件,本來就不能叫“意外”,而且很多意外險,也賠付不了這種“意外”。
那好,什么保險會賠付?
為了防止工作猝死的事故,我們該買什么保險才有可能會賠?
這是今天我想給大家解答的問題。
1
工作猝死,
大多不符合保險定義里的“意外 ”
首先,跟大家說下保險定義里的“意外”是怎樣的:
意外險,是以意外傷害而致身故或殘疾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
意外險里的“意外”,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意料之外”,而是指非本意的、外來的、非疾病導致的、突發事件。
大多數人對意外有曲解,感覺生個病是意外,撞個車是意外,夏天跑出去曬太陽中暑了還是意外。
不是這樣的。
商業保險畢竟不是慈善機構,如果真的“什么都是意外,意外都能賠”,這樣的保險不是不可能存在,但至少是另外一個價格。
像市面上常見的一年只要百來塊,甚至幾十塊的意外險,根本就不保猝死的情況。
這是因為,猝死大部分和疾病相關,是帶有“本意”的超負荷透支身體的結果。
而且如果說在超負荷工作之前,身體就有一點疾病或狀態不佳了,更不符合“意外”的要求。
像高以翔這次事件,如果保險公司或者節目組要賠付較大的金額,還得做尸檢調查才能看這個人是不是在節目之前身體狀況就有問題,但要做尸檢就得解剖,想必家屬是不愿意的。
死者為大,別說是家人了,連我們這種陌生人都希望他安息,怎么還愿意讓他死后還受折騰?
2
什么樣的保險 ,才會賠付“猝死”?
在這里先說一下,如果講到這里了,你還覺得我是在推銷保險,我覺得你可以選擇退出閱讀。
到這里還這么誤解,那就真的是沒有再溝通的必要。
古人言“話不投機半句多”,那你覺得文不對口可關閉,但請不要把我跟那樣沾著人血饅頭推銷保險的人混為一談。
我們還是回到問題本身來展開討論:
上面提到的意外險里“意外”情況多是這類,比如走在路上被高空墜物所傷,或者有些車主哪根神經搭錯沒有剎車撞到你,又或者是工作里一些工具突然出問題傷及人......
這些狀況才算是符合意外險的賠付要求。
而要防止因工作過度猝死或者其它非“意外”致死造成的損失,只有壽險才能100%滿足。
壽險有個很貼切的說法叫“死了都要愛”,而且很多壽險有個被大家公認很雞肋的狀況叫“保死不保生”。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絕大多數壽險保障責任相當純粹,就是保死亡。
不管是意外、疾病還是自然老死,只要在合同里寫好時間,壽險都賠付。
而壽險賠付的這筆錢,因為注定自己用不到,只能留給家人,所以才會有前面提到的“死了都要愛”的說法。
這也是很多人不會考慮壽險的原因,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會那么突然地死去,所以不會有配置的打算,其實會抱著這個想法大多是Too Young的年輕人。
一旦自己成為家里的經濟支柱甚至是唯一的頂梁柱了,為了家人,很多人會選擇默默地給自己配上這類保險。
壽險,特別是定期壽險,最大的作用就是:
當家里的經濟支柱出事故的時候,保障家里經濟不崩潰。
所以擔心因為偶爾的996、007出事故的,只能是通過這類保險來對沖掉事故后的損失。
3
如果你糟蹋自己,
保險公司也會選擇拒保
保監會在官網上早就公布了“哪些人會被保險公司拒保”的情況 :
乙肝、 超重、高血脂、肝功能異常、高血壓、血尿、糖尿病、吸煙、酗酒,都在拒保范圍內。
當然啦,隨著保險的與時俱進,現在多了很多品種是可以在以上個別疾病的情況下還能投保的。
比如有些人先天性糖尿病 ,那保險公司只能對此類人群做特殊的“私人訂制”。
但你發現了沒有,現在“90后被拒保”的案例也越來越多。
不規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飲食,追求刺激的生活習慣 ,能讓保險公司的人覺察到在年輕人身上的“道德風險”。
保險當然是越早買越好,保費也要低得多;但保險公司只會比你聰明,你再怎么精明,你也算不過保險精算師。
所以,不要以為年輕就是可以為所欲為,你現在年輕,不代表會永遠年輕 ;
而且 ,你年輕也未必代表你有健康的體魄。
高級的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律自覺實現的;而更高級一些的,除了自律自覺,還得能有拒絕的底氣和能力。
高以翔的逝去讓人警醒,職場不是家,996未必是福報。
但你也要想想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議價能力,去對抗這個滿大街都需要996勞模的市場?自己是否是無何替代的那一個,所以不必996?
技術進步已經導致我們隨時隨地可辦公,任何一個老板都希望在員工有限的工作時間里壓榨出更高的價值。
所以,不斷去提高自己的身價,是我們這代人不可避免的宿命。
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在可控范圍把風險降低,或者借用保險這樣的杠桿工具去對沖。
希望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在與宿命對抗的同時能夠平安健康自律自覺;
不會有被保險公司拒保的那一天;
也不會有發生保險賠付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