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宏濤
不說教,不空談,我來說說最近我的親身經歷。
月初,我打算辦一個自傳寫作班,這個自傳寫作班和大家常見的寫作培訓班完全不同,它完全不講如何寫出受歡迎的爆款文章,不強調寫作技巧,也不監督打卡。它是同時融合心理學、生涯規劃和寫作指導三個方面功能的學習班。前傳是為了從更深更廣的層次理解你的家族成員,你的父母,類似于你的“前世”,讓你從更深遠的層面化解童年陰影,從家族中汲取力量;后傳是寫二十年后,從而可以讓你以終為始更好地把握現在;本傳則是讓你更好地把握當下。
總之,就像一本暢銷書的署名那樣“鉆石就在你加后院”,寶藏就在你身上,通過寫自傳,挖掘家族和自身的寶藏,理順自己的人生,幫助自己攀上自己能達到的高峰!
但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是一場探索靈魂的冒險,需要向導的鼓勵和陪伴!
我把我的設想說給朋友聽,他們都覺得很不錯,但是他們擔心會有人報名嗎?
特別是當我核算了一下成本和提供的價值,確定了這個寫作班的費用后,大家都說太貴了,估計沒人報名。他們還替我著想,設計了退路:招募啟事就寫上:多少人開班,不到多少人取消。
不少招募啟事就是這樣。
但是我不這樣想。因為我決定做的事情,就一定會做。不會因為事情不順利就不做了。既然決定要做,就是確定這樣做有價值、有意義,那么我就不會讓我的構思浪費掉。
即便暫時不順,我相信未來也一定能推廣下去的。因為它是對人們有益的,而且此前沒有人提供這樣的服務。
再說現實問題,假如這個招募啟事,只招到一兩個人呢?還做不做?做,從經濟上說,肯定是不劃算的,但我考慮問題,比較長遠,也不是著眼于錢,所以我的決定是,既然決定要做,那么哪怕只有一個人報名,我也會做下去。
我最初的設定是我指導大家寫。我自己不寫,只是指導。
后來我想:我為什么要做旁觀者?我自己也可以參與進去,也趁這個機會好好總結一下自己的過去,規劃一下自己的未來,寫個系統的自傳多好?何況只有自己參與進去了,才更能體會大家寫作的時候可能遇到的問題時的感受,以及時間是否夠用?可以更明白如何提升用戶體驗。另外我寫的可以當讓大家參考的范文,讓大家更好把握如何寫。于是,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
這個決定意味著接下來的99天我會更忙了,除了原來的各種計劃,又多加了一個寫50篇自傳的任務。這個任務是很重的,我對大家的要求是字數不限,但我自己的文章,肯定不會短,按一篇三千字計算,就是要多15萬字(注意,不是99天寫15萬字,而是99天,多寫15萬字,我原來的規劃里也是要寫30多萬字的,加起來就是差不多50萬字了)。
不過,當我做出這個決定后,辦自傳寫作班最擔心的事情就消除了,我不用再擔心沒人報名,或者只有一兩個人報名了。即便沒有人報名,我也不會放棄,因為至少有一個人加入了這個自傳寫作班,就是我自己。我會自己按照自己的規則來寫。我不會因為外界的變化,而改變初衷。
計劃是18日開班,到17日中午12點,報名人數仍然只有三個人。事實上,詢問的人非常多,或者說口頭上要報名的人很多,但是真正付費報名的,只有三個。
雖然只有三個人,但我不擔心,不發愁,我的計劃照樣可以進行。
到17日晚上,又有兩個人報名,開班那天早上,又有三個人報名,我開始拉大家入群,等到人全部加進群里的時候,也就是18日晚上,已經有10個人了(新加入的都不是原來詢問過或者口頭要報名的,都是剛看到的或者到了最后一刻才決定要報名的),可以組個足球隊了。
這個狀況,我感覺很滿意。我最滿意的是我的心態,就是不懼怕報名的人少,也不會因為報名的人少就放棄。既然做出了決定,就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自媒體達人懂懂也說過這類話:
一個人發起一個騎行去海南或騎行去西藏的招募通知,那么,到了既定日期,即便是沒有人報名,沒有人付費,自己一個人也會騎下去。這樣的姿態才能打動自己,打動他人。
如果說沒有報名夠多少人,就不搞了,這樣的姿態,會讓大家沒有信心。
強者,應該就是這種下定決心后,就義無反顧走下去的人。
記得兩年前,我們縣城有個近六十歲的騎行狂人,他決定獨自一人走最難走的川藏線,騎行去尼泊爾。事先確定了日期,沒想到,天不湊巧,準備出發那天,從凌晨開始,就下起了瓢潑大雨,大家都勸他改期,雨實在太大了。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披著雨衣,勇往直前地出發了。他說,如果這點事情就改期,后面的困難會更多,這樣的姿態最終肯定會放棄了。
后來,他剛騎行到西安(從洛陽出發),單車就壞了,而且壞得沒法修了,他放棄了那輛車,又新買了一輛,繼續騎行,按計劃到了尼泊爾。
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時,會有這種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勇氣和決心嗎?你付出過這樣的行動嗎?歡迎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