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自律的人,就不足以談理想!對于自律的養成,自己也想了想,大概可以有下面幾個途徑:
1)用興趣驅動
其實觀察生活中很多學霸,或能夠持續學習的人,很多不是靠“強行的自律”,或是“意志力”,而是通過用興趣來驅動。
比如說,我在今年發現了自己對思維導圖、配音等方面的興趣,每天就會期待去練習的時刻,聯系完成后,也非常有成就感。不知不覺,我的思維導圖100天練習,就要接近尾聲了。
興趣,能夠讓人對要做的事有期待,并且能夠更好地讓人沉浸其中,進入“心流”狀態。已經有研究證明,“心流”狀態,是最易引起人們幸福感的。
期待去做,并且做的專注,就會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律”。
2)為行動賦予意義
比如說,我每天的“練聲”的基本功+日常練習作品,需要花費2個小時左右。
如果都放到晚上來做的話,自己壓力大,效果也不好,對嗓子也不太好。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早起一些。
為了養成早起的習慣,我就暗示自己——早起1小時,就是撿到100塊呀!
早起1小時,練聲效果就好了,持續一段時間,以后接到商業作品,一小時的時間價值就是100塊左右,相當于多了100的收入啊!
你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為自己的行動賦予意義。
3)從小處做起、及時獎勵
“錢多事兒少離家近”的工作,人人都愛!人的本性,就是好逸惡勞的,都喜歡輕松的事情。
那我們不要去挑戰人性,循序漸進。從小處著手,從最簡單的入手。比如說,要早起,先每天早起10分鐘,慢慢來。
還要記得,及時獎勵,受到肯定(不管是來自他人還是自己)效果會更好的~這種獎勵,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一句話語,一個贊嘆的眼神,甚至,是朋友圈的一個點贊。
獎勵,其實就是一個外部刺激和效果反饋,并且是正向激勵和正向反饋,能夠帶動事情的良性循環的。
4)固定行為,制造儀式感
我們還可以通過對日常行為的固定和強化,創造儀式感。
比如說:起床后,直接喝杯溫開水、洗漱、聽音頻、簡單活動、看書。一系列動作,不用思考就知道接下來干什么。
這樣做,除了能夠讓你更專注,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減少因決策而耗費的精力。精力耗費減少了,達到自律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思考的有限,寫出來,是為了能夠和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關于自律的養成,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呢,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