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錢是什么?是收入嗎?是房產嗎?還是幸福的標準?我們可以簡單的花30秒的時間,拿一張白紙寫下,你眼中的錢是什么?
現在,你對錢有一些認識了嗎?仔細看看你寫下的每一行關于錢的文字,接著來回憶一下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對錢有記憶的呢?也許你的腦子會暫時空白一會,沒有關系,我和你一樣。慢慢回憶,似乎還是沒有很深刻的印象,只能很模糊的記得,是小時候過年時收到的壓歲錢,能用它買很多玩具和零食。可以說我認識了錢,而它好像還不認識我呢。
因為對錢只局限在可以購買很多玩具和零食,所以小時候我特別喜歡錢,立志要把它當作最好的朋友來對待。漸漸長大,開始要為自己添置物品了,我十分興奮,但家人告訴我說:“東西夠用就行了,能將就的就別講究,省錢才能過好日子。”長輩們也告誡我說:我們要存錢,這樣才不會受窮,窮苦的日子很可怕,會讓人絕望。
帶著要努力存錢才能遠離苦日子的想法,我踏入了職場,這時長輩告訴我說工作是唯一的賺錢途徑,于是我努力工作,瘋狂的加班。在消費上如同我的家人一般小心謹慎,是不是這樣就能不再恐懼變為窮人?嗯,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樣謹慎的花錢,加上努力的工作,不太會讓你成為一個窮人。我就這樣努力地扮演著省錢的人設。
可我并不快樂,外出吃飯我不敢搶著買單,遇見讓我心動的物品我也不敢購買。并不是沒能力支付,而是我不敢,害怕和恐懼控制了我的大腦。甚至有一段時間,每一次消費后內在小孩就會跳出來責備自己,為什么又花了這么多冤枉錢,錢是永遠不嫌多的,還不滾去存錢,還敢去買買買?每天都在被錢追趕中度過,唯一的安全感就是看一眼自己卡里的余額,確認錢都還在。
就這樣不知疲倦的連軸轉了一年,收入上來了,存款也漸漸變多了。可好景不長,我開始整天整天的頭疼,身體也出現各種不良反應,我病倒了。醫生說我需要休息,要停止現在高強度的工作,否則就會有生命危險。休息后的生活很單調,我躺在床上開始想,是不是哪個環節出錯了,為什么有些人又賺到了錢,身體也棒棒的,整個人的狀態也特別好。而我卻病倒了。
直到我意識到那時對我而言震撼的問題:是不是我對錢產生了誤解,沒有好好的認識它?是不是我的某些金錢觀本就不對?是不是我一直在金錢的怪圈里打轉?帶著這樣的問題,我開始回憶每一個關于錢的點滴,試圖去挖掘最根源的起因。很慶幸的是我找到了,原來家庭的金錢觀就是我的根源,一直潛移默化地讓我做著看似正確而實際錯誤的行為。
是什么讓我對金錢產生了誤解,原來我們并不如想象中那樣認識錢、了解錢。一年前我開始接觸理財,身邊的朋友說我瘋了,研究那么高深的東西干什么,嘲笑我說:“你真以為理財是我們一般人玩的起的?都是富人的游戲,別浪費時間折騰了。”現在回頭想想,家人、朋友乃至身邊的同事或是整個社會,都對金錢有一種深深的誤解。他們只能看到自己眼中的金錢,而不是金錢本來的樣子。
錢有兩個面孔,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但并沒有人告訴我財商也是需要學習的。而在家庭教育中,財商的培養總被忽視。記得《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里提到,主人公的窮爸爸就認為變成富爸爸那樣的有錢人,是可怕的,會徒增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家人長期的錯誤金錢觀在我們心中種下了壞記憶的種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壞記憶種子不斷生根發芽,逐漸控制了我們所有思維和行為。
我們對于錢,天生有一種熱愛并伴有恐懼,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成人的每一個階段,錢甚至比父母陪伴我們的還要更長久一些,直到我們死亡。也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熱愛和恐懼,讓我們看不清金錢最真實的樣子了。那如何才能快速的找回對錢的真實認知呢?
我有一個秘訣,能讓你快速找回和錢的鏈接,并且能讓錢一直陪著你。問問自己:我的內心是喜歡錢呢還是討厭錢呢?必須很認真很誠實的說出答案,我喜歡錢/我討厭錢。心里是不是會有些聲音出現?比如:錢是好東西呀,能讓我過上幸福的生活,我喜歡錢。又比如:爸媽常因錢而發生爭執,所以我討厭錢,甚至覺得是錢讓爸爸媽媽不再相愛。
小時候我的父母羞于在我面前談錢,以至于現在的我談到錢都會有些害羞。你們有相同的經歷嗎?長大后學習了理財,我就在回想,如果我在小時候就對錢有正確的認知,知道錢是如何得來的,了解它所需要的商品價格,這樣我在消費上是不是就能拿捏的更好呢,而不是自責和羞愧。家長對金錢的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孩子在觀察模仿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金錢觀。
因為錢,而產生的自責和羞愧,讓我越來越不自信,但心里另一種聲音還是希望自己能變得更好。于是我努力提升智商和情商,課到頭來卻還是發現:光有智商和情商,根本不夠用啊。你看看那些燒真錢的熊孩子們,在他眼里那一摞摞粉色的毛爺爺就是一堆廢紙呀。為什么會把錢當作廢紙呢?因為從小對錢沒概念,爸媽從未提起過錢。看來財商這玩意,跟情商智商一樣都需要從小培養呀。
從小到大,父母的金錢觀潛移默化影響著我們,使得我們對金錢存在很根深蒂固的誤解,那如何改變這個困境呢?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打破對金錢的固有誤解,重新認識金錢,更好的悅納它和它做好朋友。第一個方面是清理錯誤的金錢觀。第二個方面是認真地來和錢說你好。第三個方面是讓錢為你服務,開始理財。
首先,清理金錢觀。可以用“零極限”的方法來進行清理。步驟一,拿出一張A4白紙,在紙張上寫好你所有的銀行卡號,支行及超詳細地址。并寫上你所的金錢觀念,無論對錯好壞。對著紙張上的信息不斷的說“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步驟二,直到你覺得夠了為止,有任何情緒都沒有關系,想哭就哭吧;步驟三,把紙張撕碎,丟進垃圾桶,記得要丟在家門外的垃圾桶里。
其次,要認真地來和錢說你好。我們都想擁有舒適的家,錢也同樣需要舒服的環境。步驟一準備一個嶄新且質量好的長錢包,取1萬元嶄新的人民幣放在錢包里3天,這樣做的目的是讓錢包記住錢的氣味,讓錢感受到錢包的舒適;步驟二每次收到的紙幣都整理鋪平后在放回錢包,硬幣單獨存放在零錢包里。每次使用和收到錢時,都默念感謝;步驟三錢包里只放三兩張必備卡,其余卡片進行清理。始終保持少量的卡片,也能讓你在消費中更理性。
最后,通過理財讓錢替我們生錢,實現“睡后收入”。步驟一將所有的資產統計,算出總值A,將手頭上的負債統計,算出總值B,將A-B得出最終的凈資產。步驟二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配置四個賬戶,分別為日常開銷賬戶,占家庭資產的40%。杠桿賬戶,占10%,用于購置保險,以便不時之需以小博大。生錢賬戶,占30%,用于投資賺取高收益。保本升值賬戶,占20%,用于定投基金。
最簡單的投資就是定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也是巴菲特唯一公開對大眾推薦的投資品。只需要每月定時投入固定的金額,就可以了,是不是非常的簡單易懂呢。這種簡單的投資方法也恰好印證了巴菲特最常說的一句話:我喜歡簡單的東西。當然如果要更聰明的定投,就需要學習一些定投技巧啦,這里可以給大家推薦2本非常實用的入門電子書:《菜鳥定投筆記》和銀行螺絲釘的《指數基金投資指南》。
有人談錢色變,有人視錢如命,有人視金錢如糞土,讓我們從觀念上改變對金錢的認識,勇敢的和金錢做好朋友吧,別對它害羞,別對它害怕。宇宙是極具富有的,只要你要宇宙都愿給你更多。正如《馬太福音》里所說的那句話一樣,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就是金錢的定律。人生只需要一次正確的選擇,其余的選擇都稱不上選擇,而是下意識的行為,只是自然而然的發生。
我的一個朋友,從初中時就意識到了要好好的正視與錢的關系,并學會了向宇宙去要錢。她知道想要讓錢生錢就得讓錢流動起來。隨即讓父母開了個證券賬戶,開始了理財。大學畢業時,就用她的存款,付了首付買下了屬于自己的房子。向宇宙下個訂單吧:從今天起,我要重新認識錢,愛它,接納它,期盼它給予我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