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更健康了嗎?
現代人類面臨諸多的健康問題,比如普發的肥胖、蛀牙、心腦血管疾?。壳氨壤罡叩乃酪颍?、癌癥(排名第二)等等。同時,人的壽命又在不斷的提升,那么現代化的生活讓我們更健康了,還是更不健康了?作者從這點開始探討,和我感覺一樣,他的答案是更不健康了。
人類的壽命延長得益于醫療水平的發展,比如嬰兒出生死亡率的大幅降低,古代生4個嬰兒就會掛一個,另一個5歲前也掛了,剩下2個活到70,人均壽命30多。在中國古代,漢朝人均25歲,唐朝30歲,統計意義上的絕對值并不能表達健康的程度。在歐洲,歷史可靠的統計王室貴族家庭的嬰兒出生存活率和成年率也非常低,能活到成年的大約就3,4成的樣子。在青霉素發明以前的年代,任何一次感冒都有可能是致命的。還有比如幾十年前還是絕癥的肺結核,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大幅提升了人均壽命。
但是作者認為,人均壽命的意義并不大,而人均健康水平是一個更有意義的概念。比如現在50歲的人,身體狀態與100年前,1000年前,10000年前相比,到底有怎樣的區別。結合考古學和生物學以及現代醫學的研究,1萬2千年-3萬年以前的人類平均身高183,但是隨著農業革命的開始,人類的平均身高逐漸下降到165左右,直到牛奶等工業食品的普及身高才重新上升,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流行的現代病也隨之而來,同時現代人的腦容量也萎縮了約15%,事實是農業革命和工業食品革命正在讓我們退化,我們的基因還跟不上科技迅速的變化。
作者是美國心臟醫學的專家之一,有四十年的從醫經驗,治療過數千名病人,結合自己行醫的實踐并且在2001年之后開始研究飲食的影響,最后寫出本書,可以說是有相當的實踐意義。與傳統介紹某些流行飲食法不同,作者在書的前半部分解釋了飲食方式對人體影響的理論和研究成果,不僅僅局限于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等基礎問題,還結合了人類基因、食品工業、微生物學、動物進化等多個角度綜合分析了人類的問題,相較大部分關于健康飲食的書籍有更深度的理解,后半部分推薦了作者的食譜和飲食方式。(這個就不劇透啦)
#主要觀點#
1. 植物為了保護自己都含有凝集素這類對動物有害的物質,這種動物與植物在進化中的戰爭一直持續到今天,而人類如何避免攝入凝集素是問題的關鍵。
2. 現代食品工業大量的添加劑對人類的影響,以及怎樣避免。
3. 腸道是人類與外界溝通最重要的途徑,人體90%的細胞每3-4個月會更換一次,食物是組成你每個細胞的基礎(這和智食分子的觀點很像)當腸道的防線被突破,大量凝集素或有害物質突破腸道的防御,會侵害人體,這是大部分疾病的原因。
#個人體會#
作者推薦的飲食方式經過實驗,有很好的效果,但同時對食材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支撐。如果普及,還需要各個領域的專業人士繼續努力。但是即使做不到所有,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出一些改變,還是會對身體有極大的幫助。我個人身體力行過多種飲食方式,有些和本書作者的思路相似,的確有相當好的效果,推薦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嘗試,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
大量的事實表明,絕大部分的疾病是由于飲食引起的,食譜是最好的治療方案。
本書邏輯清晰,文筆流暢,毫不生澀,翻譯的水平不錯,可以加雞腿。
更多內容可關注公眾號智食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