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查閱 DAY1 - DAY6? 的同學優秀作業(助教稍后會整理提供),寫出自己具體學到了哪些以及哪些可以改進的地方。
Day1:描述20個習以為常的現象或者結論
優秀借鑒點:無
自己改進點:需要對周圍的現象多問幾個為什么,對產品功能和與用戶交互的活動,需要真正考慮用戶是否真的需要,可不可以有更好的方式,這樣運營就不會有太多的想當然。
Day2:描述生活中30個有點并總結
優秀借鑒點1:H3,描述的全部是產品運營的優點,切不是粗放式的陳列“外賣很方便”等等,而是非常細致的描述優點。
如西貝莜面村-售罄菜品贈送免費券
若點中的菜品售罄則可獲得一張下次免費享用券。既能給顧客非常好的服務體驗,帶來口碑,又能刺激顧客下次消費,提高回頭率。
這類案例自己看了都認為確實做得很好,有與其他餐廳對比的含義。
自己改進點:
日常積累非常重要,平時看到有意思的、做得好的app、活動、硬廣、軟文都應該進行整理、思考、分析,到真正需要時才會信手拈來。
優秀借鑒點2:I2同學細致分析優點“優”在什么地方
九宮格輸入法
1)與按鍵手機使用習慣一樣,易適應
2)按鍵區域大,準確性有保證
在描述這些優點時,細致闡述具體優點的地方。這點值得借鑒。
自己改進點3:
自己的文章將生活中有點和產品有點分類展示,做法比較好,但是卻沒有做具體的闡述,沒有直接的說服力。
優秀借鑒點3:L4同學對行業優點的角度
L4的優點集體在餐飲企業運營領域,說明這位同學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觀察非常自己,并且有一定的研究,例如:
麥當勞的點配餐流程
現象:點餐和配餐有明確的分工。點餐信息和點單柜臺號一起上傳到配餐臺上方的大屏幕上,配餐員工統計進行配餐,再送到顧客處。
優點:按照”單獨提交-統一配餐-單獨發放“的原則,把若干個收集員配餐的工作匯總到1-2個配餐員身上,節約顧客等待時間,這點比肯德基好多了。
自己改進點3:自己工作的領域是最熟悉的,不管是做活動,還是需要更新產品功能,最不能缺少的其實是競品分析,因此最好的積累方式其實是通過工作,最好的學習對象就是自己的競品。
Day3:分析《致賤人》火爆的原因
優秀借鑒點1:H3的文章中間“用戶角度”
這篇軟文的分析,基本上從文章的內容(故事內容、語言、結構、排版)到宣傳的平臺、媒體,甚至到一些閱讀數據,搜集和整理其實都相對簡單,然而對于“用戶角度”,大部分人只會講“引發用戶的共鳴、觸動用戶的G點、痛點“等簡單的文字,但其實從用戶出發,才是一篇軟文成功的關鍵。
而H3同學是這樣描述的:
【用戶角度】
1.文章激發用戶的某種情緒,擊中用戶內心想要表達的欲望和需求,也就是這種現象其實不少見,但很少有人站出來說話,而咪蒙給了大家一個表達的機會;
2.順應時代,雞湯文已不再過度受追捧,網友越來越理智,也越來越需求類似“雞湯毒藥”,實現多樣化的需求和共鳴
3.滿足用戶表達觀念和立場,幫助用戶表達想法,分享即表達觀念,也是對朋友圈的同事或朋友某種程度上的表達個人立場
4.釋放現代人的精神壓力,咪蒙在文章最后標注粗體的罵人的字眼十分醒目,所謂“罵的爽”,幫助被生活被所謂“高情商”的人們得到某種精神上的釋放。從知乎的評論看,的確”爽“了一些人
這一段是最能打動我的地方,將用戶的角度細分出來(雖然我認為細分的也不是非常準確),但真的已經非常難得,用戶的痛點到底是什么,到底怎樣分解,是軟文撰寫的關鍵。
自己改進點1:
一切從用戶出發,同時將用戶的需求進行拆分,細化;比如前幾天刷爆朋友圈的“逃離北上廣”活動,能成功的關鍵也是狠狠抓住了用戶”在北上廣生活的束縛和對自由、個性的向往“。
優秀借鑒點2:J3文章的文章的可傳播性和可討論性角度
一篇爆文的前提,是轉發量高,激發起話題討論。正如前文所說,咪蒙把賤人找出來了幫大家解氣,轉發圖文到朋友圈便是在個人的領地上,昭告哪些賤人請對號入座,再不知廉恥地求幫忙你就是賤人。朋友圈轉發的頻率高也刺激了閱讀量的上漲。
這一點不能再贊同,文章的火爆根源于用戶的轉發,而轉發的條件要么是直接是物質刺激,要么是我心里爽了我要轉發,或者我希望某些人(比如“賤人”)看到。
自己改進點2:如果確實想讓跟多的人看到自己的文章或者活動,則需要自己反思:為什么用戶會愿意分享,是獎勵夠多嗎?分享的流程做得夠流暢嗎?分享的提示語做的夠有吸引力嗎?內在的,是觸發了用戶的哪個分享痛點呢?
Day4:閱讀《梵高為什么會自殺》談自己的心里變化和啟發
優秀借鑒點1:H3同學對文章結構的剖析值得借鑒
1.內容的結構,循環套用先結論后印證:拋出話題(為何自殺)-引入話題(他是一個畫商)-印證結論(一炮而紅的時機)-再次拋出話題(為何自殺)-引入話題(窮)-結論(錢究竟上哪了)
H3同學的文章最出彩的其實在這里,這樣的文章結構其實我不是第一次看到,但很多時候只是驚嘆于作者廣告打得真好,也知道作者是先分析自己需要廣告的產品的有點,然后反著推,但至于作者為什么選這個故事,為什么如此的天衣無縫,其實沒有更深入的思考。
逆向思維,或者說是結果導向思維,這樣的訓練方式其實才是最迅速有效的,也是可以實現的。它不像文筆、語言風格之類的需要很長時間的熏陶。
自己改進點1:其實自己以前也寫過類似的需要打廣告的文案,也借鑒了熱點,同時進行了適當的結果反推,但自己要宣傳的產品和文章內容之間,銜接不夠自然以至于閱讀量沒有暴增。關鍵說來其實是結構化訓練不夠,沒有真正抓住故事與產品之間的“銜接點”。
Day5:熱點事件解析
優秀借鑒點1:I1同學的分析思路值得借鑒
分析一個事件短期內為什么能夠引發關注,我覺得這里有三個必要因素—引爆點、人群、傳播途徑。所以,
第一:從關注人群去分析,哪些人會對這個事件感興趣?
第二:引爆點/關注點是什么?
第三:傳播途徑,如何短期內快速傳播?
這樣的思路其實可以分解所有的熱點事件,哪些人會關注、引爆點在哪里、怎樣傳播。
當然,這位同學在描述人群時做的不錯,與J5同學從用戶畫像、參與感、傳播學的描述基本一致。但J5同學的描述更具吸引力:
從參與感角度來看:
這個話題能延伸出什么新話題來嗎?當然可以,比如:
許婧加油,感情中受傷的為什么總是女人?(女生最愛參與的話題)
臥槽,許婧這么好看,陳赫為什么還分手?要知道,哥還是單身?。。猩類蹍⑴c的話題)
出軌這個問題,我反正是不支持的,別人怎么看?(老少咸宜的話題)
這個熱點有沒有人在后面故意操控?(運營們的內心戲)
因此得出第三個結論:這個熱點之所以能短期內引發關注,是因為“它引發了你拓展性的思考,如果當事人是你,你會怎么做?”
自己改進點1:學會分析熱點所關注的群體,哪些人會感興趣,話題會引發怎樣的爭議和二次傳播,這或許比研究熱點的傳播渠道、明星效應等更有意義。
Day6:分析一個活動為什么傳播量很大
優秀借鑒點1:H3同學用流程圖形式簡單介紹活動設計流程,同時大致描述清楚對于發布者和接受者在此次分享中獲得的心里滿足。
另外,文章對于什么原因導致這個活動短時間內產生很大的參與量作了細致的分析,并且配有圖表解析,清晰明了。
這一點做的非常好,將關系網細分,詳細闡述微信此次活動“洞悉人性、深諳社交關系!”
優秀借鑒點2:L4同學對社交幣“滿足用戶需求”的闡述
這個應該是L4同學自己積累的,這個思路其實可以用戶分析多類“分享、傳播”類的用戶心理訴求和人性本質。
優秀借鑒點3:G3同學從將分享行為直接分為“用戶發出”和“用戶打開”這兩個維度,拋開活動本身的其他環節,化繁為簡,細致分析,這種分析思路很老練。
自我改進點:分析熱點活動,仍然站在活動本身,包括活動的傳播、主題、形式、交互等角度,缺乏對用戶分享和傳播行為的深入研究。
以上均是借鑒其他同學的優秀分析結果,總結起來,這周的課程其實已經涵蓋了用戶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的大部分原理,不得不說,船長的作業確實是小而美,切入點小,而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時涵蓋的理論非常的多。
大致可以整理以下運營分析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