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我那上四年級的弟弟,玩的時間最長的一款游戲是《我的世界》。要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是沒有定性的,看什么都新鮮好奇,尤其是游戲,但是他卻好幾年都在玩這款游戲,真的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就問他:我怎么看你老是在玩這款游戲,是其他游戲不好玩嗎?
他的回答很讓我無語:在這個游戲里,我死不了,還可以建任何我想建的東西。
這種回答我也是服氣的,這算是哪門子的答案。
有時候他玩的時候,我也會瞅兩眼,說實話,畫面很粗糙,游戲里所有場景中涉及的景色和人物,都是由像素組合和拼湊成的,大致可以辨認物體的輪廓圖像。
它也沒有像其他游戲一樣,有固定的游戲情節和規則,在這個游戲所有的東西都是隨機,都由玩家的想象力構建。
我想我有點了解,我弟的想法了: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他可以創造自己想要的任何東西,也不會有人在他耳邊不停的告訴他,這個是不對、那個是不對的。他不用理會他所創造的東西,是不是符合現實世界的固有規則。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
同時,美國一個權威咨詢機構調查結果表明:孩子1歲時,想象力、創造力高達96%,可這種情況在7歲上學以后發生逆轉。到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只剩下4%。
而《創造自己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本有關拓展想象力的繪本,但是如果你認為繪本只適合小孩子閱讀的話,那你的思維就需要放飛一會兒,認真的“玩”一下這本書了。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本說不僅適合用來引導想象力爆棚的小孩子,還適合缺乏想象力的大人。
我前面說過《我的世界》這款游戲,也是一款考驗玩家想象力的游戲,但是我們都知道玩游戲有bug:
1、它會有年齡上的限制,在認知還沒有完全建立的孩子身上,再簡單的規則也玩不轉;
2、玩游戲會上癮,并且長時間注視屏幕對人的眼睛也不好。
所以要想拓展孩子的想象力,玩游戲是下下策,但是一本好看好玩的書,卻不一樣。一本好看的書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而一本好玩的書,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玩一下午。
剛拿到這本繪本時,我弟看了半個小時后問我:
“這是小孩子畫的嗎?”
“不是,為什么這么問”
“感覺畫的很奇怪、看著很有意思,畫的也不好看,不像大人畫的。”
其實《創造自己的世界》這本書的作者勞拉·卡琳,畢業于世界上最頂級的設計院校之一的皇家藝術學院,并且這本《創造自己的世界》還獲得了2015年布拉迪斯拉發插畫雙年展全場大獎,作者本身還是插畫界的“奧斯卡”-2016年博洛尼亞插畫展作品集封面作者。
除此之外,她還獲得過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插圖獎、兩次昆汀·布萊克獎、國家雜志獎等。作品經常出現在《VOGUE》雜志、英國《衛報》、英國《觀察家報》和《紐約時報》等刊物上。還被美國藝術總監俱樂部評選為30歲以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創意人物之一。
在《創造自己的世界》這本書中,勞拉用孩子稚嫩的畫風,展示了一幅幅充滿想象力的世界,同時還告訴孩子,藝術是一件很開放的事情,沒有什么對錯之分,想象力其實是認真觀察和思考后的奇思妙想。
畫畫是一件開放的事
就像我弟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一樣,我們接受到的藝術教育,通常是如果一幅畫,畫得像照片一樣真實,就會被認為畫的好,畫的抽象的,一般不會被認為好。小朋友的畫會被認為有童趣,但不會被稱贊畫的好。
作者勞拉小時候也很困惑,她在后面的采訪中說:
“這些評價會讓小孩子感到不安,他們想讓自己的畫看起來“正確”。但是在這本書里,我希望小朋友能畫出不一樣的東西,就像每個人理想中的房子、寵物和國旗都不一樣。”
就像畢加索曾說過: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學習怎樣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很多人在是小孩子的時候,會被稱贊“機靈鬼”,但是長大了,很少有人會有小時候的“靈氣”。為了迎合大人們所謂的“正確”,小孩子會在不自覺中和自己天馬行空走散,變得越來越模式化。
就像勞拉講的那樣,畫畫不應該擁有這樣、那樣的標準,表達應該是一件開放的事情。
所以為了打破常規,做一個自由自在創作的表率,勞拉鼓勵孩子們用適合他們自己的方式畫畫,并且在書中采用立體實物、拼貼、彩鉛、水彩、丙烯等多種繪畫方式來畫畫。
如果說,大的社會壞境正在用它認為正確的規則,擠壓孩子的想象力。那么勞拉就在用自己熟悉專業的知識繪畫,來還孩子一個天馬行空的新世界,用繪畫解鎖孩子和大人們變淡的想象力。
如何玩這本書
我喜歡把這本書,看成是一個想象力拓展的游戲,下面大家可以根據我的視角,來看看這本書要如何玩:
1、小朋友應該都畫過房子,或者自己的家,現在我們先來看看在勞拉眼中,她的房子是怎么樣的:
首先根據現實中的房子,臨摹出它大體的形狀,接著在根據自己的想法,隨意的改裝,給房子多加幾層,這樣小伙伴來找我玩的時候,就有更多的空間了。
嗯,樓梯看起來一點都不酷,改成好玩的滑梯吧,在裝上大大的窗戶,這樣就可以更好的看到外面發生的事情了。
當然,一個房子里最好要有一個游泳池才般配,在房頂上畫一個游泳池吧。
最后,為了讓房子看起來更顯眼,把它建在樹上,用一根繩索來方面進出。
這樣勞拉的房子建好了。
下面就到了這本書的重點,小孩子要如何來玩哪?
其實很簡單,根據書中的話題讓小孩子自己畫,假如孩子找不到畫畫的點,大人可以在旁邊提醒:你想把它建在哪里?用什么建成?門和窗戶是什么樣的?用什么進出?
除了房子外,我們還可以繼續發揮想象,房子需要建在什么街道上?街道都有哪些商店?里面都是賣什么的?房子旁邊的游樂場和動物園都是什么樣的?里面都有哪些有意思的東西?
現在,是不是感覺畫畫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并且還可以玩很久的時間,在這個時間里想象的東西也是奇奇怪怪、五花八門的。
上面這幅,是我侄女畫的,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粉紅色小公主,畫的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是城堡的外形,窗戶和裝飾都要用心形,顏色也是多用暖色系,還有就是比例夸張的小公主自己。
除了這些東西外,勞拉在《創造自己的世界》這本書里,還有很多的奇思妙想,他們是長這樣的:
除了這些充滿想象力的東西外,最有意思的是勞拉畫中的工廠,鉛筆工廠就是一支豎起來的鉛筆、烘焙豆子的工廠就是一顆顆豆子,而意大利面工廠居然是一根面條。是不是夠簡單粗暴、也夠有想象力的。
當我問我弟,不用管現實因素,你想怎么表達這些工廠的時候,這個小大人,沉思了幾秒鐘說:“我的鉛筆工廠,直接就是一顆長著鉛筆頭的樹,工人可以直接在大樹里面生產;意大利面工廠的話就是一坨滑梯,就像吃面條一樣,哧溜一下就能到地面上了。”
瞧!這就是這本書的魔力,它可以讓剛開始感覺奇怪的小大人,一下子打開了思考者想象的大門,把人帶入一個奇思妙想的世界。
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勞拉所展示的這種創造性的想象力,是漫無目的、憑空而生的,其實作者畫的每個東西,都是對現實生活觀察和思考的結果。
就像勞拉用畫筆,把一個普通的黃色圓圈變成208個不同的東西一樣,雖然東西不同,但是圓圈卻是物體的一部分,想象可以沒有邊界,但是在實際使用上,卻要以現實中的某個點為支點向外擴散。想象力其實也是認真觀察和思考的升華。
老人們總說做“白日夢”沒有好處,可是這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其實就是創新能力的縮影。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成為,那些看重“正確”事情的大人,在不知不覺中剪掉一只孩子想象的翅膀,并把他投進只有名利、現實的小水塘。
希望以這本書為起點,我們都能做一個有趣的大人,培養一個鬼機靈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