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請求,但是拒絕別人一般人卻是不容易做到的。
研究人員發現,從進化的角度來看,我們之所以很難拒絕別人,是因為對我們祖先來說,和別人保持一致是一種生存的策略。
如果你到了一個新的地方,不知道該吃什么,該怎么做,那么最安全的方式,就是與周圍的人保持一致。在行為上,模仿別人。對別人的要求,你也會同意,以免受到排擠,威脅自己的安全。
所以認同和接受其實是一種下意識的本能。
那什么樣的人更不容易拒絕別人呢?
首先是青少年。很多時候,青少年不知道怎么去拒絕別人。而成年人由于有生活經歷,掌握一些拒絕的技巧,知道如何利用這些技巧去拒絕自己不愿意的事情。
其次是需要歸屬感的人。這類人通常很難去拒絕別人。因為他們害怕拒絕別人后被排斥。而那些有同情心的人也一樣,他們不忍心看到人家傷心。
再就是女性。尤其是在工作上,女性更少拒絕別人,因為拒絕別人容易受到排擠。經研究,不太拒絕別人的女性,在工作中受到評價更高。
不會拒絕的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取悅人際模式。他們認為"我不好,你好",所以在人際交往中要"讓你滿意,我才會好"。因此會下意識夸大拒絕別人的后果。那種后果會啟動內心被嫌棄、被拋棄、不重要的恐懼感。
所以遇到自己不愿意的事就不敢拒絕。無論自己是要吃虧,還是接受不大需要的給予,都不敢輕易拒絕。
那要怎么學會拒絕呢?
第一、不要夸大別人被拒絕之后的反應。其實大部分尋求幫助的人,并不期待一定能得到一個肯定的答復。所以,他們并不會因為被拒絕而會有太激烈的反應。
第二,劃定界限。告訴別人你的原則,你是有底線的。比如,別人向你借錢,你可以說"我從來不借錢給別人",告訴他這并不是針對他一個人,誰都一樣,沒有例外。
第三,拒絕別人的時候,給出的理由不要讓別人覺得有突破口。拒絕的態度要堅決,不要給對方一個模棱兩可的回答,這樣只會使別人對你的期望更高。
最后,可以通過模擬來練習拒絕的方法。比如在腦海里反復練習說"不",當真要拒絕的時候就容易說出口了。
拒絕是一種能力。
學會保持界限和在保持界限的基礎上說不,我們才能適度的認同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