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這邊,為了拔掉曹休這顆眼中釘,獲取一場盼望已久的大勝,也是做足了準備,下了老本。
八月,孫權親自跑到皖口(今安徽安慶市懷寧縣皖水入江處),拜陸遜為大都督、假黃鉞,統領六師和禁衛軍,攝行王事。
又親自執鞭為陸遜開道,令百官朝陸遜下跪。
孫權又派奮武將軍朱桓、綏南將軍全琮為左、右督,各統兵三萬,合擊曹休。
朱桓向孫權獻計,說:“曹休不過是因為皇親國戚而被重用,并不是智勇雙全的名將。這次與我軍交戰,必敗無疑,肯定要從夾石、掛車逃走。這兩條道路都很狹隘,非常險要,如果讓一萬士兵伐木斷道,就可以把魏國殘兵全部俘虜,說不定還能生擒曹休。”
他主動請戰,說:“末將愿意率領所部,前去斷路。如果運氣好的話,曹休自動投降,我們就可乘勝進擊,長驅直入,攻取壽春,割據準南,平定許昌、洛陽。這可是萬世難逢的良機,切不可失!”
孫權覺得有理,轉而征求陸遜的意見。
陸遜認為不可,沒有采納朱桓的建議,這個方案就擱置了。
曹休走到半路,發覺情況不對,知道自己多半被騙了。
但他一氣之下,仗著兵多將廣,不愿撤軍,打算與吳國決一死戰。
過了石亭(今安徽安慶市桐城市),他也開始進入戰斗準備,留下部分兵力,沿途設置伏兵。
大軍抵達皖城,曹休望見吳軍,分外眼紅,發動沖鋒。
雙方兵力相當,吳軍嚴陣以待,曹休軍匆匆而來,結局已然寫定。
吳軍三路并進。
陸遜統率中路大軍沖擊曹休主力,朱桓、全琮從左右兩翼包抄,拔掉曹休伏兵。
交鋒片刻,曹休無心戀戰,命令撤退,退到石亭駐守。
不想,到了晚上,曹休軍營有人夜驚,引起慌亂,整個大營炸了鍋。
曹軍將領約束不住,曹休只好再次撤退。
吳軍乘勢掩殺,一直追到夾石,斬殺、生擒曹軍一萬余人,繳獲牛馬驢騾車輛上萬,軍資器械無數。
東線接應的賈逵走到東關,沒有發現敵軍一兵一卒,頓時覺得不妙,說:“賊兵在東關居然沒有防備,肯定都趕去皖城集結了。曹休孤軍深入,估計要中埋伏,必敗無疑?!?/p>
于是急令各部將領,水陸兩路同時并進,火速接應曹休。
行出二百里,抓到一個吳國士兵,得知曹休大軍已戰敗撤退,吳國正派兵趕往夾石,意欲阻斷通路,抄曹軍的后路。
曹軍將領沒想到曹休敗得這么快,不覺驚慌失措,不知怎么辦才好。
有的將領提出,形勢不妙,不如就地扎營,等后面的大部隊趕來,再作打算。
賈逵說:“不行啊。曹休對外兵敗,對內路絕,進不能戰,退不能還,正處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恐怕支持不到天黑。敵軍因為沒有后續部隊,所以只追到夾石。兵法云:‘先聲奪人,以挫敵士氣’。我們盡管兵少,但急速進軍,出其不意,敵兵看到我軍到來,一定退走。假如我們等待后援,等敵軍將險路切斷,兵雖多又有什么用呢?”
說完,果斷命令全軍加速前進,沿途設下許多旌旗戰鼓,以為疑兵。
吳軍遠遠看到賈逵部隊迎面撲來,不知虛實,驚恐退走。
賈逵率軍守住夾石,又供給敗軍糧草,曹休部隊這才振作起來,得以撤退。
曹休與賈逵相來不和。
魏文帝曹丕還在位時,曾想委以賈逵重任,授予他符節。
曹休從中作梗,說:“賈逵性情剛烈,一向不把諸將放在眼里。這種人不適合持有符節,都督一方?!?/p>
曹丕于是打消了重用賈逵的念頭。
這次曹休兵敗,全靠賈逵不計前嫌,奮勇爭前救援,占據夾石,才幸免于難。
曹休得到救援后,不但不感恩,還把戰敗的火氣都發泄到賈逵頭上,當著眾人的面,大聲呵斥,責怪他救援來遲。
更過分的是,曹休以大司馬的名義,敕令賈逵幫他撿拾棄仗。
賈逵氣急,自覺心中無愧,對曹休說:“我是為國家擔任豫州刺史,不是來此為大司馬拾撿棄仗的?!闭f完,也不與曹休爭辯,獨自引軍退還。
隨后,賈逵與曹休各自上表,互相彈劾對方。
魏明帝曹叡明知道賈逵為人正直,錯不在他,但曹休身為宗室重臣,也不得不倚仗,只有和稀泥,判定二人都沒有過錯。
此后,曹休一直為這事怨恨賈逵,但賈逵再沒與曹休爭吵半句,因此深受人們贊譽。
曹休石亭戰敗,上書謝罪。
曹叡看在他是皇族長輩的份上,沒有加以追究。
但曹休羞愧郁結,背上生疽,不久去世,謚曰壯侯。其子曹肇繼嗣。
吳國各路大軍得勝凱旋,經過武昌,孫權命令左右侍從用御傘遮護陸遜出入宮殿大門,凡是賜予陸遜的東西,都是御用的上等珍品,沒有誰能同此相比。
隨后,孫權派陸遜回到西陵。
石亭之戰,時間不長,過程也不復雜,但影響卻是深遠的。
曹休死后,曹魏宗室將領沒落,曹叡不得不將一方統帥的重任交付外人,命滿寵接替曹休,擔任東線統帥,都督揚州。
三國勢力經過本次洗牌,重新平衡。
二十年內,曹軍在東線再也沒有組織起成規模的進攻。
而孫權,乘著石亭大勝的東風,順勢坐上了吳國的皇座,
名正言順建立了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