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羅胖子(《邏輯思維》的那個)出品的App——“得到”里邊, 購買了為期一年的《李翔商業內參》,共花費199元, 平均下來每天還不到一塊錢。根據這幾天的閱讀體驗來看,感覺還真的挺超值的。
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算,這兩年購買各種軟件、服務已經花費了不少的銀子。其實說來慚愧,作為一個軟件行業的從業人員,卻一直都在用了盜版軟件。從Windows操作系統到Office系列軟件,其他大大小小的軟件、游戲可以說不計其數。我也忘了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已經養成了為優質的內容、服務付費的習慣。對于現在來說,軟件能夠用正版的,就盡量用正版;能夠用開源代替的,就用開源的版本;對于一些服務來說,確實屬于優質的話,也會毫不猶豫的購買。
其實盜版軟件的問題在國內來說,大家都彼此心照不宣。連微軟這樣的國際巨頭曾經也對Windows在國內的盜版橫行束手無策,索性借盜版的東風來推進Windows系統占領市場。究其原因,其實是源于國內法律對版權的漠視。而如果有人把這個歸咎于國人的劣根性的話,那就太想當然了。君不見多少的老外到了中國,一樣用盜版軟件用得不亦樂乎。被盜版問題深深傷害不僅僅是軟件行業,音樂、圖書等等無不深受其害。做軟件的都知道,在國內的話,共享軟件的作者幾乎是賺不到錢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破解與反破解的斗爭幾乎就沒有停止過。所以,后來好多App的開發者們只能轉戰海外市場,那里對版權的保護更有力度,而且大眾也普遍?都有付費的習慣。
可喜的是,國內近幾年對版權的日益重視,也引導大眾開始建立起付費習慣來了。對此,很多公司都做了不同的嘗試。比如,從誕生開始就定義自己是知識分享社區的《邏輯思維》,早在兩年前就推出自己的會員制度,狠狠的掙了一筆;前不久,其推出的“得到”App也在主推付費訂閱——據說效果頗為可觀。多年來在知識領域沉淀相當深厚的知乎,在今年愚人節推出的“值乎”,也開始在知識變現領域的探索。而果殼網前不久推出的“分答”,無疑是給“知識分享”和“知識變現”這個話題澆上了一瓢滾燙的油。
對于“值乎”、“得到”和“分答”這樣的探索性行為的未來會發展如何,我不敢妄加揣測,但至少從現在火爆的程度來看,它們確實推開了一扇大門。一扇為知識付費的大門。并且從中我們也可以得到一些如何讓大眾付費的啟發。
首先,必須提供優質、獨家的內容,這是大眾愿意付費的基礎。拿“值乎”來說,背后是知乎團隊多年運營沉淀的精華,并且知乎社區里各行業的大牛為“值乎”背書;“分答”也不必多說,單憑王思聰也來站臺就足以吸引大眾了;而我在“得到”里訂閱的《李翔商業內參》,既有《邏輯思維》團隊的推薦,也有馬云等眾多商業大佬為其背書。所以,我認為付費的首要因素是內容本身。
其次,賣個白菜價。直白的說就是要物美價廉。對于傳統商品來說,它的成本必然是有個下限的,我再怎么便宜,不能無限制的降價。生意興隆,越做越窮的事估計沒人會干。但是,對于互聯網產品來說,完全可以找到一種邊際成本為零的產品形式。再用“分答”來舉例,雖然提問王思聰一個問題需要花3000大洋,但是“偷聽”一下卻僅僅只需一元錢。一元錢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走過路過也不能錯過!再加上“分答”的獎勵機制——第三者“偷聽”所花的一元錢,由提問者和回答者平分。所以,當初第一個花錢提問的人甚至賺了錢。
再拿蘋果商店舉個例。最開始的時候,蘋果商店實行統一售價,所以收費App在美國最便宜的是1美元,換算到國內就是6元錢。后來蘋果為了推廣Apple Pay,在國內開展促銷,App最便宜時只需1元人民幣;結果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很多App的銷量颼颼的往上漲,大大超過定價在6元時的數量。
再次,價值要做到多元化——賣商品更要賣服務、賣周邊。這個解釋起來有點費勁,舉個例子就明白了。去年底,李笑來老師在眾籌他的新書《七年就是一輩子》,金額2555元——先別吃驚——在眾籌說明中,李笑來老師明確表明,這本書會在網上全文公開(無論你付費與否,都可以閱讀),而所有參加眾籌的人都會加入一個聊天群——再等等——這個聊天群有嚴格的限制,那就是禁止閑聊。好了,現在你明白了吧?你所支付的2555元,僅僅是得到一個聊天的資格而已。至于其中的奧妙,不妨自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