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一直是那種不太容易走入戀愛的女生,她的女漢子之處不在于打扮中性、動作豪放,而在于獨來獨往、內心堅強、不依賴、不柔弱、理性能干、冷漠。
從青春期到花季到熟女,竟然都沒有男孩、男生、男人追過小麥,而她也沒對哪個男人誰動心過。
2017年的小麥,是一張30歲的白紙。
小麥畢竟也是女人,說心里不想戀愛,誰信吶。
14歲的小麥讀初二,跟被班里多數女生喜歡的學霸+體育霸是好朋友,學霸跟小麥傾訴被太多女生喜歡的困擾。
你們知道2001年的時候,十四五歲的女孩怎么釋放她們對一個男生無法掩飾的喜歡嗎?——捉弄他?;雍芏?,舉個例子吧,把橡皮擦切成小顆粒,手指一彈彈向他,可能落在衣服上,可能彈在臉上,也可能飛進耳朵、嘴巴或者鼻孔里。
班里很多女生把小麥當做眼中釘,而小麥跟學霸真的只是好基友。小麥在跟學霸聊天時最享受的是什么呢?——她傾聽學霸的各種傾訴,然后跟他講道理,勸說他,安慰他,學霸對于她的道理也挺受用,她啊,很有成就感。
17歲的小麥讀高二,重點高中像個熔爐,被裝在里面煉啊煉啊,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學校里有一些好學生偷偷談戀愛,有少部分“壞學生”明目張膽談戀愛,小麥呢,根本沒有這個膽兒,高中三年格外純潔,為高考獻身青春。
18歲的小麥上大學了,真好,一個全新的世界。大學,優秀又豐富的人可真多啊。小麥上大學后變了不少,交了很多新朋友,其中不乏優秀的男生??墒切←溡廊粵]有故事,連事故都沒有。
大學的小麥一不小心開發了一項新潛能——喝酒,某一次聚會上隨便嘗試了一下,結果發現自己天生豪杰海量,然后一發不可收拾。一個女生,男生們發現自己成績沒她好,講道理講不過她,干活兒沒她利落,遇事兒沒她堅強,就連喝酒也喝不過她……
整個大學,小麥只有好基友,沒有男朋友。
小麥一張白紙地畢業了,走進浴血奮戰的職場,走入鋼筋水泥的城市。
第一年,新鮮激情。
在物價極高的一線城市,拿著剛好月光的工資,過著點外賣加班的生活。小麥的所有注意力都被這份新鮮的職場生涯奪去了,她暫時地忘記了戀愛的事兒,懷著年輕的熱血的夢想,幻想著自己成為杜拉拉。
第二年,有點累了。
換工作,再次擇業,迷茫。開始新一輪奔忙面試,待業超過兩個月,焦慮無處可訴。
跳槽,找房子,搬家。小麥給自己被高跟鞋磨掉一塊皮的腳后跟貼上創可貼,搬家的人所有物品一片凌亂地丟在出租屋走了,她左推推右推推把床和柜子挪到了合適的位置。那一刻,她依然沒想過她需要一個男朋友。
小麥在什么時候會想起愛情這回事兒呢?每當讀到一篇又真實動人的虐狗愛情文的時候。
第三年,夢想破滅。
小麥漸漸發現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并不是努力與否那么簡單,女生與女生的區別更不是努力與否那么簡單,她已經開始感受到夢想破滅,心累、負能量時常圍繞著她。
職場教會小麥的不只是職業技能和世俗世故,還有如何做一個女人。小麥不再公開豪放喝酒,也學會了對陌生男士嬌羞一笑,學會了示弱地請男士幫忙,學會了跟男士們嬉嬉笑笑而不是講道理。
小麥的老同學說:“哇,你現在變得好淑女、好女人啊。”小麥想:如果我20歲的時候是這幅模樣,應該早就談戀愛了吧。
第四年,獨立堅強。
小麥感受到了自己真正地長大,就像男生不再夢想成為蓋世英雄,她也不再想成為杜拉拉的事。
小麥開始仔細盤算自己的人生方向,扎扎實實地追求當下和適度的奮斗。她變得穩重溫和而正能量。還有,她真正把戀愛提上了正式日程,還沒初戀就要相親的苦,小麥內心是拒絕的,然而最終還是接受了。
也相親了,也積極參加了很多集體活動,也禮貌優雅地和通過介紹認知的男生聊天,卻總是無疾而終。小麥沒能動心,跟小麥聊天的那些男生也是。
以前吧,沒男朋友還有一堆好基友,現在可好,對象沒聊成也懶得做朋友,大家都忙著脫單呢!
小麥覺得自己要求不高,不要求帥,不要求有錢,但她到底要求什么自己也搞不清楚。
走過25歲的小麥每每看到城市燈火就有一種惆悵感,這些燈火與她無關,出租屋的日光燈是蒼茫的白色。如果有個人和她站在一起,燈火就是故事,日光燈就有溫度,然而沒有。
父母的催戀催婚不絕于耳,小麥愈發心煩。因為,她也想戀愛啊,但她很無奈。就像渴到快要死去的人,眼前卻只有污濁的臭水,她喝不下去。
拖啊拖啊就拖到了30歲,其實小麥心里已經不急了。人嘛,有一個接受現實的過程。
小麥想清楚了,自己一個相貌不丑、性格不錯、職業還好、善解人意的姑娘,怎么就得單到30歲呢?要說隨便談一個“合適的”那肯定沒什么難度,可是自己這么多年來走不出這一步,大概也是自己選的“命”吧!
有一次小麥和朋友聊天,她掩住內心的酸楚,裝作開玩笑地問:“你們說我是不是得了單身???”有個朋友回了句:“哈哈哈哈哈哈,談戀愛得趁早,你單身這么多年都快修煉出360度無死角單身結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