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莫小葉
端午小長假,和朋友相約去吃飯。我開著車,接上朋友,往她家附近的商場開去。
正值假期,出來逛街的人很多。商場門口的道路兩側,停放了許多車輛。原本就不寬道路,這下子變得更窄了。
我開著車,小心翼翼地在一條小路上行駛著。就在快駛出小路的盡頭時,對面又開進一輛車來。
窄窄的道路上,只能容納一輛車通過。當時,兩邊都是停放的車輛,已經沒有辦法再向兩旁挪車了;我從小路的另一頭開進來,已經行駛了很長的距離。這時如果要退回去,自然十分不易。
而另一輛車,因為剛剛駛入小路,所以只要稍稍后退,就可以留出通過的距離。
對面車上,是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司機。我搖下車窗詢問她,是否可以把車稍稍向后挪動一下,這樣兩輛車就都可以通過了。
熟料,那位女司機語氣很強硬:“你要過就過,我是不會退的!”
我感到有些意外,頓了一下,說:“可是,道路這么窄,過不去啊。”
對方的依舊態度蠻橫:“你過不去,我也過不去!那么,咱們就在這里耗著吧!”
說罷,那個女人干脆把駕駛座放躺了,躺在座位上玩起手機來。只留下我和朋友一臉的目瞪口呆。
朋友很是氣憤:“這人怎么這樣!明明稍微動一下就可以了,卻擺出一幅這樣的架勢!”
隨后,朋友賭氣地說:“她不挪,咱也不挪,看她能耗到什么時候!”
過了大約一分鐘,見那個女人仍然沒有要挪動的意思。于是,我掛上倒擋,把車沿著身后長長的小路,一點點的退了出去。那輛車的司機,見我退了,便起了身,把車一點點向前頂了過來。
好長一段時間后,我終于退出小路,讓那輛車先走。
那位女司機開車從我們旁邊經過,狠狠地瞪了我們一眼,用不滿的語氣大聲說:“瞎耽誤什么時間!早這樣,不就沒事了么!”
然后,開著她的車,揚長而去。
聽了這話,朋友更生氣了。她埋怨我:“這種人,為什么還要讓著她?她一定是看你年輕,所以欺負你。看看她那得意的神情,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怕她呢!”
我開著車,一邊重新駛入那條小路,一邊問朋友:“不讓著她,又要怎么辦呢?是無止境地耗下去,還是氣沖沖地上去撕逼?若要撕,你我都不是沒素質的人,和她一般見識,未必會占上風;若是等下去,早晚還是要挪的。小長假,出行的人那么多。如果等到兩邊都有車頂進來,無論是哪一方向后退,就都要幾輛車一起挪動。那樣豈不是浪費了更多的時間?”
朋友聽了,氣消了一些,卻還是有些不甘心地說:“你啊,就是太善良了。可是這種人,不值得你為她著想。”
我對朋友說:“其實,我這樣做,并不是要為她著想。我選擇讓步,而是為了自己啊。”
見朋友有些不理解,我繼續說:“咱們放假相約吃飯,本來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吃過飯,我還要回去寫文章,你還要回去做設計。對于我們來說,時間才是最寶貴的。如果把時間都耗費在了吵架或者無謂的等待上,對你我來講,才是最大的損失。”
朋友聽了,覺得有道理,也就不再說什么了。
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很多人,有些人總是面帶笑容,一見面就讓人如沐春風;而有些人身上卻充滿戾氣,一點小事,也定要爭出個勝負高低。
其實,不僅是客觀世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遵循著能量守恒定律。
蠻不講理、喜歡爭吵的人,究其根本是因為內心缺乏自信。生活中,沒有其他事情可以讓他們獲得成就感,所以只能通過吵架獲勝來尋求內心的滿足。確切的說,他們不是在發動爭吵,而是在發動一場“能量爭奪戰”。這樣的人,內心缺乏強大的能量,所以想要用這樣的方式,從別人的身上進行奪取。
遇到他們,最好的辦法不是氣急敗壞地上去撕逼,而是淡然一笑,然后敬而遠之。
前幾年,有這樣一件事,令我至今記憶猶深。
北京的一位婦女,帶著自己兩歲多的孩子走在街上,因為一點小事與人發生了爭執。結果,那個人氣急敗壞地把她的寶寶從嬰兒車中拎起,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可憐的孩子當場死亡,那個兇手最終也被繩之以法,處以了極刑。
而事情的起因,僅僅是因為一點小事,進而沖突升級,最終鑄成了大錯。可憐那個兩歲多的無辜孩子,還沒有來得及飽嘗世間的快樂,就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摔孩子的兇手,事后也追悔莫及。那個男人不過三十幾歲,應該也有著自己的家庭。卻因為一時的沖動,犯下故意殺人罪,最終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兩個這樣的“垃圾人”。他們的內心充滿著負能量,就好像裝著一堆垃圾,無論是誰與他們接觸,他都要把垃圾迫不及待的傾倒給你。
如果那位母親明智一些,就不應該和這樣的人發生無謂的爭執。
生活中有太多重要的事需要我們去處理,又何必和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斤斤計較,非要爭一個孰高孰低呢?
吵贏了,我們也成不了英雄,從此一拍兩散,各奔前程,再不相見。
吵輸了,不僅破壞心情,耽誤了許多正經事,甚至可能釀成更大的悲劇。
越是有脾氣的人,就越是沒本事。這些人的時間最不值錢,所以他們樂得用爭吵來打發這些低成本的時間。
和他們爭吵,就要先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智商放在和他們的同一水平線。而這些人的絕活兒,往往是蠻不講理和人身攻擊。如果平時,你對自己的的修養要求很高,那么和他們爭吵,還真的占不到什么優勢。
從這一意義上說,撕逼的最佳方式,就是不撕。
有時,喜歡的對立面不是厭惡,而是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正如葉問的詠春拳,以柔克剛,化蠻力于無形。再硬的拳腳,打在棉花上,也會頓時失去了威力。
當然,這并不是說,凡事都應該一味的忍讓。對于原則性問題,我們絕對不能降低底線,而是一定要力爭到底。
但是,對于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無謂的爭吵,最好的辦法,就是視而不見。既不愿意錙銖必較、冤冤相報,又做不到以德報怨、圣母情懷,唯有淡然處之,才會海闊天空。
人情味一點說,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也許他們的態度不好,只是因為剛剛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這時候退讓一步,不失為一種涵養。
無情一點說,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樣的人,看似暫時占到了便宜,長期下去,必然會吃大虧。
勵志一點說,遇到這種人,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強大,和這種素質不高的人,還有著一定的交集。就拿文章開頭的故事來說,如果我和朋友能夠選擇去層次更高一點的商場,那么無論是停車服務還是消費人群的素質,都會提高很多。遇到這樣事情的概率,也就會大大減少了。
所以,有時間去想怎樣勝利的撕逼,還不如把時間用來提升自己。
直到有一天,能夠不撕自勝,才稱得上是最高的境界。
作者:莫小葉。外表不堅強,內心不怯懦。寫真摯、暖心、正能量的文字。
(公眾號轉載請先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