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頭最近總愛問我,我白天去上學的時候你有沒有想我?呃,這個嗎,“我還沒來得及想你,你就放學回來了”,我會這么回答。
嘴上這么說,事實是,白天她不在的時候我特別自在,趕緊忙著盤算著自己一個人可以做些什么。尤其是周一,把她送到學校后,那種輕松感尤其強烈。
前兩天翻看著和媽媽的微信聊天記錄,突然發現,到了國外這半年,我每次給媽媽發關于我這邊的生活的圖片或者文字什么的,媽媽從來不回復我,要不就是我告訴她我這兒下雪了,她給我發她去公園遛彎兒的圖片。各說各話。
那感覺,她心里其實沒我,只有她自己。每次和她視頻也是,幾乎不會問我過得怎么樣,只一個勁的聊她自己。
和老公,誰心里有誰這件事更是說不清。他每天和我們視頻,有時候甚至一天兩次。有的時候,我心里竟然會覺得有點煩,不是剛剛視頻過嗎,怎么又要?過幾天沒人惦記、不被打擾的日子,挺好。
換個角度,自己也需要經常去慰問一下遠在國內一個人生活的老公,問個寒問個暖。這種問候與關心,有時候是發自內心的,但也有純粹當任務的時候。為什么會這樣?自己的心里到底有沒有他?
可能是因為最近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以格外關注自己的感受,同時也發現自己,其實也包括他人,內心都更傾向于首先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或者說不太想關注別人的感受,只不過有的人礙于情面與道德,不太好意思表現出來,而有些人則表現得無所謂。
來到國外,舉目無親,身邊就一個以前的同事,關系還不錯。來之前曾經幻想著經常去她家串串門,一起做做飯,邊聽歌邊聊聊天,異國他鄉的生活應該不會太寂寞。
但是我倆一次單獨的閑聊時光都沒有。每次來我家串門,朋友都是帶著兩個孩子一起來,對她來說,來我家不光是為了找個人聊聊天,也是為了換個環境遛遛娃。她完全不會顧及我每次被兩個小朋友鬧翻天的感受。
你說這叫自私嗎?好像不能這么武斷。這世道,日子不好過,誰都想讓自己舒坦一點,那么可能就會無意讓別人別扭那么一點點。
有時候,還真挺羨慕那些有勇氣忽略一下他人感受的人。
像媽媽,我相信她如果天天惦記我在遙遠的地方過得好不好,這樣牽腸掛肚的日子保證不好受,我也不希望她這樣。
像朋友,每天照顧兩個孩子那么辛苦,難得有朋友家可以遛遛娃。說實話,我看著疫情下的她,一天天的陷在24小時養娃的苦海里,真恨不得勸勸她別老這么想不開,干嘛不給自己一點單飛的時光呢?
想想自己,距離遠了,夫妻間可分享的話題少了,有時候就真的不想頻繁視頻了,因為沒什么正經話說,可是,我這種感受,我說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