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班
這兩天,一則感人事跡上了新聞頭條:
安徽長豐縣70余歲的韓大爺,在身患癌癥,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選擇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獻給需要的人,將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在這個功利的時代,韓大爺成全他人的善良品行,已值得我們欽佩。而他善良的背后,還藏著一個令人崇敬的故事。
原來,韓大爺的善良品行,全來自父親的熏陶。選擇捐獻遺體,更是為了完成父親的一個遺愿。
父親是一名抗戰老兵,一生奉獻給了祖國。去世前,簽下了遺體捐獻志愿書,但因突然離世,未能及時摘下器官。
為完成父親遺愿,韓大爺臨終前,選擇將自己的遺體捐獻,去幫助更多的人。
在工作人員和家人的見證下,韓大爺在捐獻登記表上簽了字。
盡管坐起來都很艱難,但簽完字后,韓大爺還是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子承父志的善良,是一個家庭里最可貴的家風。
雨果曾說:“善良的心是不屬于庸俗的人的,良心的覺醒就是靈魂的偉大。”
在一個家庭里,父母擁有善心,是家庭里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兒女們最大的福氣。
作家胃竇講述過這么一個故事:
有次晚上十點多,他在公園散步,看到路旁有個白發老奶奶在擺地攤賣菜,便準備買一把菜,好讓老奶奶早點回家。
但在付錢時,身上只有一張100的,老奶奶顫顫巍巍地接過錢,猶豫了很久說:“不會是假的吧?”
好心幫助別人,卻被懷疑用假錢,誰都會覺得受到了不尊重,但胃竇并沒有生氣,而是想起了一件往事。
小時候家里很窮,父母靠做小生意維持生計,那時候,一張百元鈔票就已經是巨額,有次營業時,就收到了一張假幣,晚上點鈔時才發現,全家人都陷入了低沉的狀態。
鄰居聽說后,跑來建議父親在進貨時,把假幣混進去花掉,這樣就輕松地甩掉了這張假幣,自己也沒有任何損失。
“不行,”父親堅決地回絕了,“無論是誰,辛苦了大半天,收到假幣都會不開心的”。
第二天,那張假幣便被父親貼在店里收款處的墻上,并且在一旁貼上了一句:“請不要讓你的善良毀在一張假幣上。”
孩子們被父親的善良感染,一直堅持著善良的初心,各自在人生道路上都有了很好的發展。
《周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善良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盞明燈,它照亮著父母的心,也照亮著孩子前行的路。
微博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母親帶孩子去超市,因為下雨,母子二人撐著一把傘,剛走出小區,便遇見一位拾荒大爺,拖著廢品在大雨中艱難前行。
大爺行動緩慢,大雨還不停地打在他的背上,看上去很可憐,孩子看到后想去幫助,便問母親:“媽媽,你可以去給那位大爺打傘嗎?”
母親看著孩子,笑了一下說:“那你就沒有傘可以用了,不過你還是想幫助他,我很愿意支持你。”
孩子聽后,朝母親誠摯地點了點頭,于是,就出現了下面這一幕……
俞敏洪曾說:
“培養孩子如同種樹,只有先在根上先滋養他,然后以品德之養分來灌溉,孩子就能長得枝葉繁茂,離陽光更近一些。”
或許淋雨太久,孩子會感冒。但母親尊重了孩子善良的品行,用品德的養分來灌溉他,一定能夠使他更好的成長。
家風,是個家庭最寶貴的不動產。而善良,則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家風。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沒有單純、善良和真實,就沒有偉大。”
蔣勛有次在桐花林里散步,有個媽媽帶著一個5歲的小男孩也在那里。
男孩在樹下玩耍,媽媽在不遠處跟人聊天,桐花開了之后,被風吹落下來,不一會兒,就落滿了一地。
后來小男孩玩累了,想到媽媽那里去,可周圍都是散落的桐花,每一朵都特別美,他舍不得去踩,便大叫:“媽媽!媽媽!”
媽媽起初還以為出了什么事,只是看著孩子沒回應。
孩子繼續叫,媽媽仍不知道原因,便對孩子說:“你自己過來呀!”
孩子還是踟躕不前,蔣勛就走過去跟她說,你兒子幾歲了,她說5歲了。
蔣勛說:“他5歲都舍不得去踩一朵花,他的父母是多么的善良。”
此時媽媽明白了,孩子是因為怕踩壞桐花,才喊媽媽求助,隨后便過去,幫助孩子走了出來。
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善良的家風,可以讓孩子保持初心,找準前行的方向。
倪萍在書《姥姥的話》里,樸實地記錄了她姥姥雖然沒有上過學,大半輩子圍著鍋臺轉,但一生善良的故事。
在姥姥的感染下,善良成為了他們家里的家風,深刻地影響著家人的處世言行。
培根說:“唯有善良的品格,無論對于神或人,都永遠不會成為過分的東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善良作為一種家風,教誨子女品行端正,代代沿襲,遺福子孫。
馬伯庸說:“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善良,作為一種寶貴的家風,會滲到家族每一個后代的骨血中,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父母不能給子女留下萬貫家財,但留下善良的精神血脈,比任何家產都寶貴。